杨玉梅
近些年来,在现代传媒的巨大冲击和经济的“积压”下,文学被推到了社会的边缘,但同时社会的转型又给文学带来了无限生机,文学从经济发展中获得了前进的不竭动力。随着文学传播方式的多样化,少数民族作家的作品也遍布全国各地。在时代的严峻挑战面前,《民族文学》始终坚守为少数民族作家服务的宗旨,坚持改革创新,力推文学精品,营造文学发展的良好氛围。本刊从6期起还将开辟“精品选读”栏目,将少数民族作家在其他刊物发表的优秀作品推介给广大读者,以扩大少数民族作家的影响力,这也是民族文学研究者的热切期盼。
文学思想的厚薄和艺术魅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作品中人物、故事及情感所承载的内涵的厚重程度,而不主要在于选取什么样的风格或形式。本期集中编发的就是曾在全国荣获过各类文学奖项的少数民族作家近期发表的作品,它们所切入的生活层面与表现的思想情感各有不同,但都显示了作家对现实的深切关怀与对社会人生诸多命意的深刻思索与感悟。
田耳《拍砖手老柴》以朴素的文笔叙述生活的艰辛与凝重,在人物命运的挣扎和精神的焦虑中生动诠释了关于人性之善与恶、贫困、道德、教育等方面问题的思考,意味悠长。金仁顺《秋千椅》表现的是作者惯常的爱情主题,在轻灵含蓄中品味爱情的味道,富于感染力。巴音博罗《伐木人遥远的微笑》显示了作家对生活的诗意表达和深沉观照。凡一平是备受影视导演青睐的小说家,其《小说二题》叙事精炼,善于从简单中发现生活的复杂情势,从看似偶然的事件中挖掘出生活的必然,启人深思。了一容《富汉的婚礼》坚持其底层写作中的苦难叙事,道出了底层平民的苦难、无奈与温情。查舜《霞光是天边的一种假设》也是有关贫困的主题,饱含生活的艰涩,暗含讽刺意味。鲍尔吉·原野《有家的人永不匮乏》于清新自然中娓娓道出家的温情和生活的滋味,深得散文的神韵。娜夜的诗充满人生淡淡的忧伤和浓郁的诗情,沁人心脾。赵玫《对于文学,思想是第一位的》直抵文学创作的根本问题,针对性强,颇具启示意义。还有满都麦、金学松、铁穆尔、温新阶、孟晖、沙戈、沙马、龙潜等作家的作品,在对生命体验和人生复杂感受的深情观照中饱含着作家对生活的哲理思考、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和对文学的执着探求,各具特色。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我们在体验现代文明同一性的同时又强烈地感受到了差异的重要,文学更是以前所未有的努力有意识地挖掘、探求差异和保存差异,寻找有别于现代社会大众文化的新颖生活方式和文化内涵。新时期以来一大批少数民族作家就是以其独特的探索和文化特质而卓然独立并抵达文学前沿的,如今,在时代新的发展机遇面前,我们有信心更有理由对少数民族文学新的崛起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