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苑
中学合唱教学是中学音乐教育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音乐教育全面开启的一个重要标志。合唱教学在音乐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首先,它能培养学生们的团体协作精神,加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合唱是一种集体的歌唱活动,以集体的音乐来表达歌唱的内容,每一个合唱队的成员都要为这个目的共同努力,其次合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表达和审美能力,如何搞好合唱教学,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正确的发声与练习方法
大部分中学生的声音还比较稚嫩,但也有一部分的学生正处于变声期阶段,因此,科学正确的发声与练习是必须的。
在训练中首先要针对学生普遍错误的吸气方法,如:吸气抬肩,气吸到胸腔来进行纠正,要教会学生气往下吸,并保持在腰部,让腰部有一种向外扩张的感觉。发声前先找好发声的状态、位置。比如找到一种“闻花香”的吸气状态,用半打哈欠的方法打开喉咙,放松下巴,还有深吸一口气的状态,这些都是歌唱的一种状态。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的是——唱歌的同时还有“微笑”,“微笑”在歌唱中显得尤为重要,笑肌向上提起,可以帮助演唱者处于一个歌唱的积极状态,让学生保持准确的歌唱位置,在发声演唱中,要求学生学会用“高位置”来演唱,把发声点提高,感觉声音是从头腔中发出,并通过提笑肌来保持住这个位置,并注意高位置时声音与气息的相结合,做到收放自如,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特别是在唱高音时要学会“轻声演唱”,用假声来带真声的演唱方法,切忌大声喊叫。这样不仅会损坏声带,还会破坏合唱的统一和谐性。
二、统一音色的训练
合唱是集体歌唱活动,要产生美的音响效果,需具备统一的发声活动,要求各个声部的音色完全一致是很难做到的,但通过声音的训练可以使各个声部的音色比较接近。其音色一般可分为可协调与不可协调两种:可协调的音色较为明亮、圆润、柔和、浑厚等,不可协调的音色包括嘶哑、尖细、挤压等。而在合唱声音的训练中,我们要把不可协调的音色统一到可协调的音色中去,在训练中要鼓励学生树立信心,克服一些不良的发声习惯,并要注意在唱的过程中学会听声音,使自己的声音向周围同学的可协调音色靠拢,尽量融入到集体的声音中,不要让自己的声音在合唱队中突出来,以达到合唱中音色的统一。
三、注重音准与节奏的训练
在中学生的合唱中,主要以二声部合唱训练为主,对学生的视唱能力要求比较高,在划声部时不仅要注意音色的划分,还要注意不同声部实力的平均,在平常的训练中要特别加强视唱练耳的训练。首先用钢琴演奏旋律,为学生建立正确的音高概念,然后对不同的声部进行单独训练,最后再把各声部合在一起演唱,反复进行这种分声部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音准概念,使声部之间能平衡统一,对于节奏的训练可以先让学生从“动手”做起,边唱边用手打拍子,熟悉后就可以在心里来数拍子,建立良好的节拍感。
四,统一字音的训练
统一字音的训练也是合唱训练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合唱是一种集体的演唱活动,体现声音的统一不仅表现在音色、音量、音高和节奏、速度等方面,咬字和吐字也是声音统一的一个重要条件。
演唱者要字正腔圆,正确的咬字、吐字是歌唱技巧中的一个重要基本功。因此在训练过程中要进行歌词的朗读,一方面练习咬字和吐字,让口齿清晰,另一方面可以在朗读的过程中更好的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样才能把歌唱的声音准确地传达给听众,并能通过歌声表达作品的情感,使声音更富有感染力,引起听众的共鸣。
合唱是一种集体的歌唱活动,每个声部都不是孤立的,它们结合在一起共同协调地创造和声美,它要求音色统一,声部协调,音量均衡,所以必须经过科学严格的训练,才能取得好的音响效果,同时,也能使学生得到一种其乐无穷的和声美感体验。◆(作者单位:江西省余干县第三中学)
□责任编辑:方 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