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牛
1月27日。我国第一个南极内陆科考站——昆仑站正式建成。它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南极考察从大陆边缘向内陆扩展的历史性跨越(kuà yuè)。
冰穹A位于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这里极度高寒、缺氧。为什么要在这里建科考站呢?中国极地考察办公室副主任吴军说,南极地区蕴藏(yùn càng)着神秘的地球信息,丰富的资源,对科学研究有着特殊的意义。南极地区的极点、冰点、磁(cí)点和最高点是南极科学研究的四个必争之点,前三个点已分别由美国、法国和前苏联占据(zhán Jù),我国将占据第四个点——最高点,即冰穹A。在此建站,有望帮助中国敲开南极科学研究巅峰(diān fēng)之门。
可是,南极地区环境恶劣(èliè),加上冰穹A处积雪非常松软,科考队要在雪上建房子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
一、恶劣环境的挑战。冰穹A处风大、寒冷、缺氧,有时还下着晃(huǎng)眼的“水晶雨”。“水晶雨”是空气中的水以固态(gù tái)形式存在,一有湿度就出现结晶现象而出现的一种特殊降水形式。恶劣的环境大大地影响了物资的运送和队员们的工作效率(xiào lǜ)。
二、建筑(jián zhù)材料的考验。冰穹A处最低气温可达零下80摄氏度,因此昆仑站的主体结构材料选择了耐(nái)低温性好的不锈(xiù)钢,就连室内的电线、电器开关和灯具等零部件都经过了耐低温试验。所以,昆仑站的耐低温性极强。
三、施工时间短。在1月25日以后,冰穹A处的气温很快就降到零下50摄氏度以下,严重影响到昆仑站的施工,因此必须在1月底前完成建站。施工队员们不畏艰难,团结奋斗,终于在1月27日完成了建站任务,仅用了20多天。真厉害!
建成后的昆仑站底部是架空的不锈钢结构,有16只“大脚”支撑(chēng)着它;内部是11个类似于集装箱的单独小房间,有厨房、餐厅、活动室等,并统一采用艳丽的暖色调;外部由国旗红和国旗黄两种色彩钢护板构成,这样,科考队员们就不用每天看着白茫茫的雪地了,还能减轻队员们的心理压力。
相关链接:
1984年在南极洲边缘我国建立了极地科考站——长城站。
1989年在南极大陆我国建立了南极常年科考站——中山站。
2009年在南极内陆我国建立首个内陆科考站——昆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