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情教授吴宓

2009-04-21 05:17汪修荣
全国新书目 2009年5期
关键词:吴宓福田陈寅恪

汪修荣

吴宓其人

1978年1月17日,在陕西泾阳县一家医院,一位84岁的老人,拖着一条跛腿,带着一双失明的眼睛,走完了他最后的人生旅程。他去世时,全部积蓄只有“枕头下的7分硬币”,他就是民国时期曾执教过东南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燕京大学、武汉大学等诸多名校的大名鼎鼎的“部聘教授”吴宓。

吴宓,原名陀曼,字雨僧。1894年出生于陕西泾阳世家,童年时就读于三原宏道书院。少年即受到清初关中学者李因笃等人朴实刚健学风的影响,打下了良好的国学功底。1911年2月以第二名成绩考入清华学堂,从此开始6年清华生活。清华学堂为留美预备学校,毕业生可直接进入美国大学。1917年9月,吴宓赴美留学,进入弗吉尼亚大学文学专科,主攻英国文学;1918年8月,哈佛留学生梅光迪来访,两人一见如故,成为密友。在梅的鼓动下,吴宓同年9月转入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系,师从新人文主义文学批评运动的领袖白璧德教授,主攻欧美文学;1920年6月从哈佛大学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9月,升入哈佛研究生院,选修文艺复兴史、欧洲学术史、各体戏剧和莎士比亚时代的英国戏剧等,1921年6月获文学硕士学位。

吴在哈佛求学时,与梅光迪、汤用彤、俞大维、陈寅恪等人相从甚密,因其在哈佛的杰出表现,与陈寅恪和汤用彤一起被称为“哈佛三杰”。其间受陈寅恪影响最大。1919年陈寅恪到哈佛时,吴正在哈佛求学。吴与俞大维是哈佛同学,在俞大维介绍下认识了陈寅恪。吴发现陈学问高出自己许多,文学、历史、政治甚至连巴黎妓女如何卖淫都知道,十分佩服,对陈的国学功底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吴宓是一个诗人气质很浓的人,在清华上课时,主讲英国浪漫诗人和希腊罗马古典文学,“雨僧先生讲课时也洋溢着热情,有时眉飞色舞。”雨僧先生讲授英诗,提倡背诵。特别是有名的篇章或诗行,他都鼓励学生尽量读熟背诵。”(王岷源《忆念吴雨僧先生》)因此他的课对二十多岁的青年学生很有吸引力,很受欢迎。30年代中叶,清华外文系培养了一批著名学者作家,如钱钟书、曹禺、李健吾、张骏祥、季羡林等。

虽然吴宓作风很民主,诗人气质很浓,但治学却十分严谨。

鉴于吴宓的突出成就,1942年8月,国民政府教育部聘他为英国文学部聘教授,与陈寅恪(历史)、汤用彤(哲学)同时获得“部聘教授”殊荣,后又被聘为教育部学术审议委员会审议委员。这是对吴宓学术成就的一种肯定。能与他所景仰的陈、汤二人一起获此殊荣,吴宓感到十分光荣,所以虽然有人建议他拒绝这一荣誉,他还是接受了。

1944年秋,吴宓离开求学执教30年的清华大学,与系主任陈福田之间的矛盾是他离开的原因之一,据说这多少与钱钟书有关。有一种说法,吴宓与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私交很深,当年吴宓曾让钱钟书在清华旁听一年,还亲自辅导他外语,后钱考入清华。钱学成归国时,吴宓与清华说好,拟聘请他为清华外文系教授,清华当时也基本同意了。可钱到联大时,学校却只肯聘为副教授,年轻气盛的钱钟书自然很是不快,对陈福田和清华更是不满,甚至怪罪吴宓,并发泄到小说《围城》中。吴宓对清华的变卦自然很是不悦,只好劝钱去了湖南兰田师范学校做教授。这件事加深了吴宓与陈福田的矛盾,吴宓最终离开清华去了燕京大学,他在清华的生活从此也画上了句号。

吴宓是学贯中西的国学大师,因首倡比较文学研究且富有成果而放尊奉为中国此较文学研究的先驱和奠基人;因执教过多所著名大学且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杰出人才而被人认为教育家;因对古典名著《虹搂梦》独特的感悟、理解和诠释而领有“红学家”的一席之地;因创作了不少尚侠任气又温宛情浓的诗词华章而拥有诗人的桂冠。

猜你喜欢
吴宓福田陈寅恪
一生师友
陈寅恪与唐筼:白首不相离
玩笑话也需谨慎对待
表叔福田
吴宓与钱钟书
福田表叔
风骨
陈寅恪:我的徒弟要有自由思想、独立精神
吴宓和毛彦文的红尘纠葛
你的好值得我一辈子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