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舰萍
[摘要]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独立自主思想在政治体制、工业化道路、建设方针、维护国家利益等方面得到充分体现。研究独特历史、文化和个性背景下的毛泽东独立自主思想,对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毛泽东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独立自主
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之一,其基本思想是把我们的发展方针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从中国实际出发,找出适合中国情况的前进道路,并依靠中国人民的力量实现自己的斗争目标。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独立自主思想得到新的体现和发展。
一、毛泽东独立自主思想的基本内容
第一,在政治上,主张建立适合于中国国情的政治体制。早在民主革命时期党和毛泽东就提出了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主张。1949年2月初,苏联米高扬访华,毛泽东同他谈话中提到中国革命胜利后建立的新政权,“这个政权的性质简括地讲就是:在工农联盟基础上的人民民主专政,而究其实质就是无产阶级专政,不过对我们这个国家来说。称为人民民主专政更为合适、更为合情合理”。建国后,我们采取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这一点与苏联东欧实行的无产阶级专政国体相比,在本质上一样,但具体内容和具体形式有自己的特色。在政党关系和政党体制上。党和毛泽东始终坚持了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使之成为我国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1956年,当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完成之时,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明确指出:“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在国家结构形式上,毛泽东认为。中国各民族分布是“大杂居,小聚居”,不宜像苏联那样搞联邦制,而应采取单一制下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既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集中,又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权利,有利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这些独具特色的政治体制的确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提供了基本保证。
第二,在经济发展模式上,提出走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毛泽东认为,中国的工业化,既不能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也不能照搬苏联工业化模式。他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对中国工业化的目标模式、中国工业化道路中的基本经济关系以及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具体方针等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关于中国工业化的目标,毛泽东抵制了苏联以“社会主义大家庭”为由反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的做法,提出中国的工业化就是要使自己有一个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这是我们的民族得以在世界上自立的必要条件。首先,中国的工业化体系必须是独立的,即中国的工业主要是依靠中国自己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求得生存和发展。其次。中国的工业化体系必须是完整的,工业的部门比较齐全,各工业部门之间能够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再次,中国的工业化要体现现代性,即现代化和工业化的一致性,中国工业要努力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毛泽东强调的工业化体系的这三个特性,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考虑到中国自己的巩固和发展,具有中国自己的特色。
在思考中国工业化道路问题时,毛泽东着重研究了经济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问题,把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提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高度来认识。他认为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要优先发展,这是确定了的,但是决不可以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苏联和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忽视了轻工业和农业,结果市场十分紧张,人民买不到生活的必需品。这不仅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平衡发展。而且引起了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不满,成了一个严重的政治问题。有鉴于此,毛泽东提出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前提下实行工业和农业、重工业和轻工业同时并举的方针,提出按农、轻、重的秩序安排国民经济。这个方针的提出,总结了苏联工业化的经验教训,对于克服工作中的片面性,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使国民经济各部门做到综合平衡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三,在经济建设方针上,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1958年6月毛泽东明确提出:“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破除迷信,独立自主地干工业,干农业,干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打倒奴隶思想,埋葬教条主义,认真学习外国人的好经验,也一定要研究外国人的坏经验——引以为戒,这就是我们的路线。”毛泽东在这里将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和独立自主提到路线的高度,应用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方面。首先,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把立足点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要以自力更生为主。他曾经指出,中国这个客观世界,整个地说来,是中国人认识的,而不是靠外国人去认识的。我们搞社会主义建设,搞中国的工业化,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进行,要坚信自己的力量。其次,毛泽东认为坚持自力更生方针,并不排斥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在《论十大关系》中,他专门论述了中国和外国的关系问题,指出:“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再次,毛泽东认为学习外国要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学习外国不能机械搬运。学习外国的东西是为了研究和发展中国的东西,
“应该学习外国的长处,来整理中国的,创造出中国自己的、有独特的民族风格的东西。这样道理才能讲通,也才不会丧失民族信心”。
第四,在对外政策上,坚决捍卫民族独立与国家主权,维护国家利益。在新中国的外交事务中。独立自主具有特别突出的意义。成为一切外交政策的灵魂。建国之初,党和毛泽东提出了“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另起炉灶”和“一边倒”三项重要外交政策,虽然各自侧重点不同,但都秉承了独立自主精神,它们的提出和实行,对内彻底肃清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及其盘根错节的影响,对外树立了严格的建交规范。彻底划清了与旧中国屈辱外交的界限,并且为打破敌对势力的封锁和禁运,为新中国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了相对有利的条件。在处理同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关系问题上,毛泽东既努力维护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团结,又坚持独立自主原则。针对苏联后来愈演愈烈的大党、大国主义,1956年11月1日。我国政府的声明明确指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士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适用于不同制度国家之间的关系,而且适用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随后,我们党在《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一文中提出了反对大国主义,坚持各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独立、平等与协商一致的原则。1957年毛泽东在出席莫斯科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会议时,多次阐明:国有大小,党也有大小,都要平等相处,不能不协商而强加于人。从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苏两党在斯大林问题、战争与和平问题等方面发生严重分歧,苏联当时的领导
人赫鲁晓夫企图推行“苏美合作、主宰世界”战略,一心想把中国纳入其战略体系,并为此不断对中国施加种种压力。而美国直接出兵越南,逐步扩大侵略印度支那的战争,危及我国安全和世界和平。面对苏美两霸同时进逼的威胁,毛泽东为捍卫国家和民族利益,不畏强暴,敢于同苏美两霸的威胁相抗衡,在世界范围内实施反帝反霸统一战线的战略,加强和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顶住了巨大压力,在国际上为我国外交树立了独立自主、伸张正义、坚持原则、说话算数的鲜明特点。
二、毛泽东独立自主思想特定的历史、文化和个性背景
第一,坚持独立自主是从中国实际出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必然结论。旧中国是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半殖民地封建的农业大国,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有许多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中国革命面临着许多其他国家从来遇到过的复杂问题。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俄国革命经验和共产国际决议指示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曾经使中国革命屡遭挫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吸取教训。致力于独立自主地解决本国革命的实际问题。终于找到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革命成功后,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然而,这个社会主义制度是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设想的社会发展进程不尽一致,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就世界范围来说,社会主义还处在幼年,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确立了高度集中统一的经济政治体制,既有其历史特定性,也存在历史局限性。党和毛泽东反思苏联模式,根据自己民族的具体情况和特殊条件决定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这是党和毛泽东坚持实事求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思想的反映。
第二,坚持独立自主是党和毛泽东自强自立民族精神的必然结果。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日益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面对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先进的中国人无不奋起自救。表现出了坚忍不拔、自强自立的民族精神。“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基础上兴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引发的必然是毛泽东及中国共产党人独立自主开辟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决心和毅力。正如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所指出的:“建国以前和建国以后,在党和毛泽东同志领导下,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们都没有动摇过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决心,没有在任何外来的压力面前屈服,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各族人民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自强自立的民族精神,是毛泽东独立自主思想得以坚持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第三,坚持独立自主是毛泽东刚毅坚定的独立人格个性的反映。毛泽东在青年时代就十分重视中国哲学史上“主内”、“主我”思想,有着“独立”、“自主”的朴素意识。毛泽东常说自己“性不好束缚”,他的主导思想就是反抗一切束缚个性的规范和秩序,他在气质上、精神上不满足于现存的既定的一切模式。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毛泽东特立独行,不断创造的个性气质,成为他提出和坚持独立自主方针的主观素质基础。
三、毛泽东独立自主思想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第一,从历史意义上看,毛泽东在建国之初就以独立自主精神倡导“以苏为鉴”,提出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任务,并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成果和经验总结。虽然毛泽东探索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并未完全取得成功,但是其打破对传统模式的迷信,独立自主勇于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精神,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冲破长期“左”的禁锢,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毛泽东在探索中的积极成果和思想闪光点,为我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道路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启示。
第二,从现实意义上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把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有机结合起来。独立自主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仍然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并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充实着新的内容。我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保障国家安全和未来发展的核心要素和战略基点。我们坚持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的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提供根本保障。所有这些,都是独立自主思想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体现。在经济全球化蓬勃发展的今天,既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有机融合中作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制度安排和模式选择,对于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张荣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