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文本遭遇现实时

2009-04-21 03:59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09年2期
关键词:车子文本妈妈

夏 骏

教师的生命在于课堂,课堂的本源则是文本,如何把握文本,处理文体,有效地利用文本,对于教师来说,是其一生都在探究的东西。然而,当文本遭遇现实时,许多现象令人深思。

遭遇一《乡下人家》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在作者笔下,乡下人家是浓绿的树阴,盛开的繁花;是成群的鸡鸭,归巢的鸟儿;是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这是一幅幅多美的画卷啊。你们去过乡下吗?说说你们在乡下发现的美景吧。

一部分学生描述了他们眼中的乡下风光,可是,也有学生这样说:

生1:我奶奶家在乡下,现在都流行“农家乐”,吃晚饭的时候,有很多客人,一桌一桌的,爷爷、奶奶、舅舅、舅妈都忙着招呼客人,他们都不会把桌椅搬到门前吃晚饭了,也没空欣赏天边的红霞,享受傍晚的微风了。

生2:我和妈妈一起去乡下农家乐玩过,没看见成群的鸭子戏水,鸡挺多的,不过,妈妈说,那些鸡是从饲养场里买来,养几天后就杀给客人吃的,妈妈还说现在的农村已经不像农村了。

遭遇二《中彩那天》教学片断

上完《中彩那天》,我让学生们写篇读后感,可以和家长讨论,然后再写。没想到第二天交来的作文中有很多都“与众不同”的内容:

片段一:……父亲归还了车子,收获了“诚信”这笔宝贵的财富,我很佩服他,妈妈却不这么认为。在和妈妈讨论中。我败下阵来。我对妈妈说:“我也要做一个像父亲一般诚实守信的人!”妈妈却说我是个傻瓜,她说:“书上写的故事,它们来源于生活,却又添加了虚构成分,不用太在意的,真的有这种事情发生,把车子留下,请库伯吃饭就行了。”老师,是这样吗?

片段二:……我不会把车子还给库伯,因为库伯并没有把父亲当作好朋友,他富有,开走车子时却连句谢谢都没有,我才不会傻傻地和这种人讲诚信呢?

片段三:…一和爸爸讨论了“父亲归还车子”的事,爸爸说现实中这样的人多半吃亏,因为不够聪明,不懂变通……

教学反思

教学任务结束后,这些与课堂大方向不一致的声音一直萦绕在我的耳边。孩子们说的都是实话,现在的农村已经今非昔比。家长们也没错,他们把自己大半辈子的经验告诉孩子是希望他们少走弯路。而老师们的呕心沥血,文本的循循善诱更是用心良苦,无一不是为了引导孩子们明白什么是真善美。当现实的经验与文本的内容相冲突的时候,语文教学应如何定位呢?我百思不得其解。

一日整理摘记,发现了李镇西先生的一段话,他说:“真正充满生命力的语文教育应该有两个指向:生活和心灵。具体地说,语文教育一方面要把学生引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离开了生活的语文教育是无源之水的‘死教育;另一方面语文教育又要深入学生的心灵,指向他们的人格——惟有将语文教育的养料内化为学生的人格,我们的语文教育才是真正成功的教育。”寻思了多目的问题似乎这才有了一丝答案。

1、文本与生活。文本内容是作者在深有感触时流泻下的感受。它所记载的是作者在那个时代那种心境下的独特体验,这种情境无法复制,学生也不是作者本人,所以,原封不动的将作者的感受强加给学生本是不合理的。

同时,时代在发展,作者所处时代司空见惯的事物到现在或许已经很难再见到。就以《乡下人家》为例,清澈的溪水、浓郁的树阴、路边的野花、带着泥土气息的空气、雨后的春笋、在夏日的黄昏抓鱼捉虾……这些在作者看来是那么自然。那么普遍。可是,在孩子们看来,这些都离他们很远。他们所接触到的只是“农家乐”中那略带矫揉造作气息的农村生活。这两者很不相同,在作者的眼中,乡下人家最美的是那份恬淡,那份从容,那份与世无争;可在孩子们眼里,农村的乐趣在于一桌桌用钱买的农家饭菜,一次自由自在的玩耍和无数张珍贵的相片。不同的时代造就了不同的感受,不同的生活经历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这无可厚非。

正如李镇西所说:“离开了生活的语文教育是无源之水的‘死教育”,作为教师,我们在面对学生的回答时应保持一份平常心,以一个引领者的身份合理的给予指导,既让学生去体悟文本的语言美,意境美,又让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独特感受。做到“感悟交流两不误”。

2、文本与心灵。语文教学不是道德教化。但它却融汇“德智美”教育于一身,于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心灵,内化学生的灵魂。

《中彩那天》的读后感中,孩子们的感受很真实,也很特别。家长们是现实的,他们把自己大半辈的经验告诉孩子,希望他们世故一些,圆滑一些,少走些弯路,少吃些亏。然而,这些经验又和文本中的价值观很不一致,于是,学生们疑惑了。就像一棵棵小树苗,被不同方向的风吹得东倒西歪,无所适从。这时候,老师应该做的,是充当树苗的保护者,为他们绑上固定的绳子,帮助他们直立生长。

学生们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如果一味地学习世故,学习圆滑,无疑会成为一个狡猾的投机者;而一味地以文本为中心,则容易成为书呆子,生活中的“榆木疙瘩”。作为教师,这时候可以让学生们既坚守自己的观点,又保留爸爸妈妈的想法,告诉他们“世界上的许多事情没有明确的对与错,只有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之后,才能够明白其中的道理。”让学生把疑惑深深掩埋,在成长中自己琢磨。这样,给予了学生成长的时间。也给予了他们思考人生的机会。

当我再次走进课堂的时候,面对学生的疑问我不再踌躇不前,我知道,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特点,语文教学也应该与时俱进,课堂以文本为核心,教师却不能唯文本是从,只有让文本与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它们才能焕发出新的生机!

猜你喜欢
车子文本妈妈
好玩的车轮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不会看钟的妈妈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妈妈去哪儿了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