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宝林
早就听说中国书法界有一位以写反体书法著名,但一直没有机会与其结识。前不久,在军营的一次笔会上,我有幸与这位叫李营的书法家“零距离”接触。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通过听其言、观其行、赏其字,心中油然升起十分崇敬,用“奇才、奇葩、奇情”来评价这位书法家,我想还是恰如其分的。
奇才
李营个头不高,年逾不惑。但他往你面前一站,浑身上下就透着艺术大家那种倜傥、洒脱、深邃的气质。特别是当他泼墨挥毫时,那种笔走龙蛇的飘逸、力透纸背的轩昂,不禁使人肃然起敬。尤其是当你看到用的竟然是左手,泼洒的竟然是反体时,一定会感到十分惊讶。
李营生于河南南阳,那里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也是“四圣”即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智圣诸葛亮、商圣范蠡的诞生地。李营虽生于农家,但其祖父是个老秀才,擅丹青。李营打小就跟爷爷学画画,12岁时就成为当地颇有名气的“小画家”,20岁时已是大名在外了。他深知“外面的世界更精彩”,他到首都师范大学专修过油画,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他的《水乡》等多幅作品在国内外获金奖,其油画作品市场价格直逼万元。但李营是个对艺术永不满足且追求新奇的人,不仅在画画上要有造诣,在书法上也要出成就。但何处是切入点?哪里是突破口?不想“平凡”的李营苦苦思索。一天,他做了一个梦。梦中的爷爷告诉他:你要成家,须走偏锋,不妨试试反手左笔。一个梦激发了李营的灵感。对,用左手写反字。一般人用正手把正字写好都不易,况且用左手写反字岂不更难?但李营是个“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人”。他一遍遍翻阅字典,反复研究汉字的结构特点、书写技巧,弄透一字,就练写一字。字典翻坏了十几本,毛笔用坏了数百支,草纸足有一吨多。功夫不负有心人。1997年,京城中关村举办有150多名著名书法家参加的、我国书法史上空前的书家笔会。当代两名顶级书法大师刘炳森、欧阳中石巡视书场时,被唯一左手反写的李营深深吸引,观摩许久,两位大师赞不绝口,他们对李营说:“你的写法是个创新,很好,以后就这样写,不要学任何人。”欧阳老还肯定道:“在当代无人能超过你,我也超不过。”2000年,李营被上海吉尼斯大世界总部,确认为中国左手反写第一人。
奇葩
如果说书法是中国的国粹,那么反体书法无疑是亮丽瑰宝中的一支奇葩。纵观几千年中国书法史,反笔书法极为罕见。虽然也出现过左笔书法家,但大都是左笔正写。而李营则是左手写反体,右手写正体,两手交替使用,皆笔铤千钧挥洒自如,可谓“反正都是书法,反正都是才气”。对于李营反书的特点,行家、大家赞不绝口。我国著名画家刘墨禅大师说:“观营作书,如饮烈酒,虽烈然味熟韵深……我能作画,却不能为此,由衷敬佩之。”
原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也给予李营的书法以高度评价,称赞其书法“形态奇特,布局严谨,讲究章法,浑然天成,载物凝重,气韵生动,形神兼备,显示出超脱的心境和无比羁绊的神采”。笔者现场观李营泼墨,犹乐谱倾泻,美音柔飘于耳,似高山流水,磅礴震荡在心,如蛟龙戏水,气吞碧波千倾。写“山”,仿佛壁立千仞,峰峰相连;写“水”,则像一泻万里,绵延流长,写“舟”,恰是船行于海,扬帆破浪;写“福”,好比口含金玉,拜礼诚上;写“寿”字,好比松立山巅,雄姿巍峨。
奇情
李营泼墨,虽大开大合,但神情极其专注。他说:“一个书法家只有孕激情于笔端,倾深情于珠玑,献真情于宣纸,写出的字才能珠圆玉润。”李营有奇情,这是所有了解李营的人的共识。
我观李营的奇情,首先奇在对书写内容的选择上。他非常钟情于古今传人的诗作和蕴含对故国选美、苍生怜爱、历史缅怀以及澄心修身等字句,像李白的《将进酒》、岳飞的《满江红》、《三国演义·开篇词》等,是最让他容易动情、书写得也最为大气磅礴的作品,他说:“书写这些诗作,犹如胸燃烈火,热血沸腾,激情飞扬。”
李营的奇情,还奇在他爱国爱民的情怀上。去年5月,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李营踊跃参加义捐、义卖活动,把自己作品拍卖的36万元人民币,全部捐给了灾区。他说:“国家有难,匹夫有责,艺术家要始终与人民心连心。”
李营对军队和军人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他常说,国家再富裕,如没有强大的军队,就不会有安定的生活。特别是目睹了军队在抗震救灾中的英勇表现后,他对军人的感情更加深厚,近几年,他十几次应邀到军队举行笔会,每次都是写到胳膊酸痛为止,我军不少高级将领慕名索要他的书画,他总是来者不拒,军委办公大楼就藏有他的巨幅作品《满江红》,他说:“军人为国可以献出生命,我献幅字画算什么。”
李营以他的大才、大德、大爱,赢得了广泛赞誉。文化部曾经评选的建国以来“影响中国100位艺术大家”中,他名列第11位。
责任编辑罗尔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