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春燕
75岁的李联久老大爷,确诊糖尿病至今有20个年头了。每次见到他,都乐呵呵的,心态特别乐观。
但是,曾经也因为糖尿病而感到心慌失措。
“在家直哭,觉得完了”
1989年3月,李大爷确诊了糖尿病。那时候,李大爷对糖尿病知识一无所知,根本不懂得良好的饮食和运动习惯也能控制病情。他一个大男人就躲在家里偷偷地哭,觉得自己完了: “不吃东西又不行,吃了东西血糖立刻就噌地上去了;吃降糖药后又容易低血糖,身体直哆嗦,冒冷汗。”
“完了,完了。”李大爷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来,自己乐了:“当时就在家里哭。有时候发生低血糖现象,忽然就走不了路了,全身发冷,我就想哭,觉得这辈子没活头了。”
后来,医生建议他停药,用运动和饮食控制糖尿病。他听医生的话,开始在主食里掺杂着吃杂粮:“最后在主食里添加大米糠来吃,血糖才终于稳定下来。”
“懂得知识,控制好血糖”
采访的过程中,李大爷反复地说:“其实呀,得了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对糖尿病无知。”
刚确诊糖尿病那会儿,李大爷对糖尿病是一无所知的,面对自己的惨景,感到悲观和绝望,见到医生就哗哗流眼泪,接连着就诊了不少医院。
医生给他讲解糖尿病知识,告诉他如何运动,如何饮食,如何吃药。后来,他又了解到各大三甲医院常常有糖尿病知识讲座,可是李大爷平时要上班,只好一到周末就去听糖尿病知识讲座。
“那时候专家提出只有控制好血脂、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都控制好了,才能不得并发症或者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李大爷对当时的情况记忆犹新。
“学习多了,我也能讲课”
患病近20年来,李大爷经常骑着自行车去各大医院听糖尿病讲座。记者所见,在一个肾病讲座的课堂里,李大爷坐在离讲台最近的位置,专心致志地听讲座。那么认真,就像是一个孜孜不倦的学生。讲座结束了,他随着大家上讲台围着教授咨询问题,其他人问问题的时候,他也专心地听着。
李大爷在多年的听课讲座中,对糖尿病知识有了很多的积累,甚至能自己上讲台给大家讲课了。他骄傲地告诉记者:“很多专家都认识我,向红丁教授和杨文英教授的讲座我都去听。有一次,杨文英教授在讲座上,要我上去给大家讲讲。我就上讲台了,我给大家讲我懂得的知识,讲什么叫糖化血红蛋白,讲如何控制血糖……”他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来,更加精神了,神采奕奕。
李大爷还经常给小区里的一些糖尿病朋友们开课讲自己在课堂里学到的糖尿病知识,一般半个月一次。自发组织的,找个方便的地方,提前通知大家,就可以“开课”了。多是交流交流控制血糖的经验:“如果有人出现什么症状了,自己能指点上帮点忙,也觉得很开心。”
“现在生活很健康”
李大爷这么多年已经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
每天吃饭,已经不需要刻意去计算食物摄入量了,每顿都是定量分餐,对量把握很准。两三小时后加餐一次。自己对这些都很熟悉了,饮食控制得很合适。李大爷介绍自己的经验说:“要控制好自己的血脂、血糖,其实,平时吃少点,勤吃几次,掌握好规律,提前预防低血糖就好了。”
早晨坚持每天运动一个小时,晚餐看完电视新闻以后,就去室外散步1小时左右,9点准时回家。每天都是三五个朋友一起遛弯,边聊些新闻趣事,边交流些经验。运动的过程中,心情也更加愉快起来。
李大爷认为:“在北京,学习糖尿病医学知识、获得糖尿病的新发展信息各方面条件都比较优越,就好好地利用这些资源来控制自己的血糖,保持自己的身体健康吧。”
“天生的乐天派”
“呵呵,我就是没心没肺的本性。”李大爷聊天的时候,思路很活跃:“讲究实事求是。”
他有两个儿子,教导他们从小就乐观积极生活。孩子成绩不好,就找他们谈谈心,告诉他们:“干哪行就要有哪行的样子。”孩子们淘气、做错事的时候,也都能宽容。
李大爷是个天生的乐天派性格,对生活中的事情总是能保持快乐的心态,就像照片上的微笑一样,那么温馨,那么自然。
编者按:
初患糖尿病时,让很多人都陷入一种心灵的困境。如何脱离这样的困境,除了需要医生的正确就诊和家人温暖的关怀,更需要的是,糖尿病患者自己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采取正确健康的方式,乐观生活。
很多糖友在抗糖的过程中,更加珍惜生命,也因此生活得更加健康,更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