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 珥
科举落榜后,官宦子弟刘鹗下海经商。他开过烟草店、诊所、印刷厂,但开一家赔一家,如此蹉跎到了31岁。几经努力,终于在1895年,刘鹗成为一名国家干部。当时正是甲午战败之后,全国改革的呼声很高,刘鹗开始以激进的改革者面貌出现,然而几次碰壁后,便将重点转到了“官商勾兑”上,成为地方官或私营企业家的政治顾问和行贿代理人。
1896年,招商局总办马建忠推荐刘鹗担任英国“福公司”(PekingSyndicate)代理人。“福公司”是个典型的披着“洋”皮的皮包公司。当时,大清国严禁外国资本参与矿业开发,经刘鹗点拨、公关之后,福公司发现了一条捷径:先成立内资企业的“壳”,接收煤矿开采权后,再由这个“壳”以煤矿开采权为抵押,向福公司借款,既不定还款期限,也不规定借款利息——实质上就是变相卖矿。
凭这手高招,福公司辗转控制了煤矿,“皮包”公司转型成功。八国联军入侵后,与洋人关系不错的刘鹗来到北京负责战后赈灾。当时,通往南方的粮道已断绝,大清国的国营粮仓又掌握在沙俄军队手中,北京开始出现粮荒。刘鹗出面协调各国公使,以赈务会名义从沙俄手里将粮仓大米买下,以平价售予民众,日后这成了他“盗卖国家粮食”和勾结洋人的“汉奸”证据之一。
义和团和八国联军连番折腾后,刘鹗的官商勾兑生意越做越好,除了继续为福公司效力外,他还通过和日本人合作在东北开设盐场,违反国家政策大肆走私到缺盐的朝鲜,利用内幕消息,串通地方官购买地皮等手段,积累了巨额资本,成为巨富。
有了钱,刘鹗又当起了作家,开始了小说创作,写成了“四大谴责小说”之一的《老残游记》。作为一位官商勾兑的高手,刘鹦写起腐败来自然得心应手,但这部“谴责小说”的谴责重点却非腐败,而是“清官”暴政,矛头直诛“清官”的阴暗心理和制度的软肋。虽然当权的改革派们大多是贪渎高手,内心里应当是同意甚至赞赏他的高见,但他表露出来的那种道义上的高姿态,让他们难以接受。
1908年夏,朝廷大刮廉政风暴,整风立威。高调的刘鹗撞在了枪口上,以“私集洋股、揽买土地”问题被查,几经周折,所有历史问题都被翻了出来,最终以汉奸的罪名被彻底打倒并没收全部家产,流放新疆,第二年便中风而死,年仅5 3岁。三年后,大清国也同样急性中风而亡,正应了他在《老残游记》自序里所说的:“棋局已残,吾人将老,欲不哭泣也得乎?”
我们都知道刘鹗是个反腐作家,写成了“四大谴责小说”之一的《老残游记》,但却不知道他竟是个腐败能手,正如我们不知道欧阳修是贬出来的一代文宗;不明白名相申时行为何成在中庸,却也败在中庸:不了解同是议立储,司马光和岳飞为何有不同的结局……这一切,你都能在本期《传奇故事·百家讲坛》中找到答案,《百家讲坛》纵说风云,让智慧充盈你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