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鑫
“舞蹈艺术是通过人体优美的动作和造型、节奏和情节对人们一个时代生活中美的理想和愿望、感情和幻想的反映和体现。”通过我国舞蹈家胡果刚的这段话,我们可以发现动作和造型、节奏和感情是构成舞蹈艺术的基本要素。从舞蹈的艺术特性来看舞蹈艺术,我们也会发现动作性、节奏性、抒情性和造型性是舞蹈艺术非常重要的艺术特性,它们是舞蹈艺术的“生命”与灵魂之所在。下面,笔者试从舞蹈的几个主要的艺术特性来谈谈舞蹈教学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动作性——明确训练目的,注意动作规格
舞蹈是人体动作的艺术,动作是舞蹈最基本的元素,是舞蹈材料、舞蹈动作和由舞蹈动作所组成的舞蹈语言,是构成舞蹈艺术最基本的占第一位的重要因素。动作性是舞蹈艺术最主要的特征,是与非舞蹈相区别的根本所在;舞蹈的要义是“动”,“动”是舞蹈的生命。在舞蹈教学中,教师要牢牢把握舞蹈艺术的动作性特征,严格要求和规范训练学生的动作。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才能使学生的动作规范呢?首先,高素质、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保证高质量的舞蹈教学的前提,也是让学生规范地完成所学动作的重要保证。一个优秀的舞蹈教师应该是经过多年专业学习,懂得教学法,具有较高专业技能与理论学识水平,并且爱岗敬业、认真负责、勇于钻研、开拓创新的高素质人员。在舞蹈教学上,老师应做好课前准备,认真备课,对自己所教的每一个动作及组合练习的训练目的、意义和动作的规格、要求及风格特点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在教学中对学生予以详细地说明和讲解并加以示范,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所学舞蹈动作的规格和要领及特点,明白每一个动作及组合的训练目的及意义,注意动作时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使学生对所学动作做到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否则,如果教师专业水平差或者工作不负责,自己对所教的动作概念、规格和要领等模糊不清,加之示范又不到位,甚至对自己所教动作的名称、术语都说不清,试想学生又如何能把教师所教的动作准确地完成、规范地做好呢?第二,学生的积极配合与认真学习是高质量地完成规范动作的关键。舞蹈课上学生要与老师积极配合,认真听讲,不懂就问,尽可能地全面理解和掌握老师所教动作的规格、要领及风格特点等,课后按要求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反复练习,确保动作的规格和质量,把动作规范地完成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规范地去掌握和完成老师所教的动作。否则,学生不与老师积极配合,课堂上不动脑筋,不认真听讲,课后又不勤学苦练,偷懒贪玩,都不可能把老师所教的动作规范性地练好。尤其对初学舞蹈的学生更要注意对他们加强动作规格和要领的学习与要求。动作不在于多和复杂,不要求动作组合的花俏。而在于对动作的精炼和完成的准确,让学生练好每一个动作,把对学生动作规范性的训练作为舞蹈教学的一个重点来抓。
抒情性——强调情感表现,注重情感培养
舞蹈动作在表现思想概念的清晰和明确方面比起语言来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然而在表现人的情感方面却有它独特的长处。正如舞蹈家吴晓帮在其《舞蹈和姐妹艺术的关系》一文中说的那样:“在我们日常生活习惯内,当我们用语言和文字难于传达或不能透彻表现某一个人物的思想和感情时,我们往往用人体的动作和姿态,反而可以简单明了地表达出来。”也就是说,舞蹈是人们情感的产物,是内心情感的“外化”。这也就规定了舞蹈艺术的内在本质属性是一种抒情性艺术。既然舞蹈是一门抒情性的艺术,那么在舞蹈教学中就应注意对学生动作情感的培养,强调情感表现。首先,要让学生对舞蹈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使他愿意学、想学。这就要求舞蹈老师必须有一个认真负责、积极热情的工作态度,认真组织并上好每一堂课,对每堂课所教的动作及内容予以充分地理解和把握,做到有目的地去教,教好每一个动作,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全面的理解、熟悉和掌握,从而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想学、愿学。其次,舞蹈教师要做到“言传身授”。因为舞蹈是一门视觉艺术,作为舞蹈教师首先要把所教的动作及内容给学生一个较为具体完整的视觉形象,并通过自身的情感表现去感染学生,作用于学生,给学生一个感性认识。与此同时,教师还要用语言多方位地启发学生,不仅让学生领会动作的规格和要领,还要让学生明白动作与动作之间的相互联系及表现,使学生在舞蹈动作时情感受到启发和感染。再次,舞蹈教师还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开拓学生的视野,采取让学生多听、多看、多练、多表演等办法,不断加强学生面部表情及身段表情动作的练习。最后在舞蹈教学中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动作练习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表现。如让学生在做舞蹈动作时,把动作放大扩展,让他们去想象表现人物开阔、粗犷的性格或热情奔放的情绪。然后又将动作缩小,让他们去想象表现人物拘束、谨慎的性格或压抑的情绪等。通过一系列类似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真正明白“情动于衷而形于外”这句话的含义,从而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使他们在训练时把舞蹈动作及动作所要表现的情绪较好地、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为学生将来舞蹈表演时塑造各种形象奠定一定的情感基础。
艺术形象是充满着情感的形象。艺术主要通过形象的情感表现力直接感染观众,作用于观众。作为艺术门类一种的舞蹈艺术,在抒情性方面则更有其独特的优势,即通过舞蹈动作的表演充分和直接、鲜明、生动地显示和表现人物丰富细腻、复杂的内心情感。情是舞蹈的灵魂,在舞蹈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对学生情感表现方面的培养,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并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真正懂得舞蹈艺术的本质特征是“情动于衷而形于外”。
节奏性——加强音乐修养,注意动作节奏
任何舞蹈都是有节奏的,节奏是舞蹈艺术构成的基本要素,因而舞蹈又被称为是跳动的旋律、舞动的乐曲、视觉形象化了的音乐。舞蹈对音乐有内在不可改变的依赖性,如同鱼离不开水,没有节奏便没有舞蹈。
既然节奏在舞蹈艺术中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是节奏呢?节奏是人们对时间的一种知觉(又称节奏知觉),它是客观现象的延续性、顺序性和规律性的反映。节奏可分为内在节奏和外在节奏,内在节奏是外在节奏的基础,外在节奏是内在节奏的表现形式。
川剧表演艺术家琼莲芳根据他几十年的艺术实践,深有体会的说:“节奏是舞台动作的纽带,它能将许多动作串联起来,组织起来,表现人物事件,有些演员动作零乱,松散,层次不清,没有起伏,不准确,不连贯,主要原因就是没有节奏。”同样,在舞蹈课堂教学中,也不难发现有这样一部分学生,做动作时与音乐节奏不合拍,动作归动作,音乐是音乐,给人一种不和谐感。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是这些学生在音乐素养方面较差,对音乐理论的学习重视不够。也正是由于学生对音乐理论的学习不重视,忽视了音乐理论方面的学习与修养,乐感差,从而在舞蹈时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对节奏的把握能力也就差。
记得付兆先老师曾在《舞蹈表演艺术的美学特征》一文中说过:“有没有音乐感是衡量舞蹈性强不强的一个重要标志。所谓舞蹈性是指体现在舞蹈动作中的鲜明节奏与优雅韵律,而舞蹈的音乐感也正是体现在舞蹈的节奏感与韵律之中。舞蹈的音乐感是舞蹈性与音乐感、视觉现象与听觉现象高度的和谐统一。音乐感是舞蹈的神魂。”这段话说明了音乐感在舞蹈中的重要性及音乐与舞蹈的亲密关系。因此,在舞蹈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加强对学生音乐方面的教育和培养。首先要向学生讲明音乐与舞蹈密不可分的关系,说明音乐在舞蹈中的地位及作用,从而引起学生对音乐理论学习的高度重视。其次,让学生去多听音乐,感受音乐,分辨音乐和理解音乐,以不断加强学生的音乐修养,增强音乐感,使他们在舞蹈动作时与音乐节奏达到完美和谐的统一,让学生从真正意义上明白音乐与舞蹈密不可分的关系。
造型性——把握动作姿态,注意舞姿造型
舞蹈动作的造型性是使舞蹈动作具有美感形式的最基本的条件和主要的因素。因为造型性本身,首先就要要求动作的构成具有美感的形象,它必须是经过提炼、艺术加工和美化了的最生动、最具有表现力,也就是具有典型性的动作。舞蹈艺术的造型性,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人体动作姿态的造型,另一方面是舞蹈队形、画面的造型。我在这里所要谈的主要是人体动作姿态的造型。在我们的舞蹈教学中不难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做动作时马马虎虎、粗枝大叶,根本不注意动作姿态的完美,好像只要把老师所教的动作大体上完成就等于完成了任务,至于舞姿是否优美,造型是否好看根本不管。这种完成任务式的动作练习是非常不可取的。我们对学生在进行舞蹈训练时,除了要对学生动作规格、动作表情和动作节奏加以强调和训练外,还要对学生的动作姿态即舞姿造型进行锻炼和培养。一定要教育学生注意对动作姿态的把握,注意舞姿造型的优美。
舞蹈是动的绘画和活的雕塑,因此,舞蹈又可以称作是一种动态的造型艺术,也就是说舞蹈应具有造型性的特点。从舞蹈艺术的这一特点来说在我们的舞蹈教学训练中就应教育和引导学生学会对动作的艺术想象,舞蹈是一门视觉艺术,舞蹈动作是有形的可见的,然而舞蹈动作所要传达的人物的内心情感是不可见的,这种情感体验不是靠纯粹的模仿和反复的动作练习就能获得的,它需要借助于想象,通过艺术的想象来完成审美意象的创造。所谓审美意象,康德说:“审美意象是一种想象力所形成的形象显现。”不同的人对动作姿态造型美的审美标准看法是不尽相同的,因此舞蹈动作姿态的造型美也是多种多样的。既有矫健的美,也有柔和的美;既有幽雅娴静的美,也有活泼生动的美。在舞蹈教学中我们不能让学生对老师所教的动作姿态只是机械的、呆板的单纯模仿,不能只是为动作而动作,要不断的启发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在动作练习时对不同的动作造型产生丰富的艺术想象并赋予动作造型各种各样的美的表现和生命的活力。使学生所做的动作姿态不仅舞姿准确、造型优美,而且做出的舞姿造型还要具有舞蹈艺术所需要的表现力和生命活力。只有这样的动作姿态才符合舞蹈艺术的审美要求,只有这样的舞姿造型才能打动和感染观赏者。
总之,舞蹈是“动”的艺术,“动”是舞蹈的生命;“情”是舞蹈的灵魂,无情不舞;音乐与舞蹈密不可分,没有节奏便没有舞蹈,优美的舞姿造型是舞蹈活的生命力的外在体现,它使舞蹈艺术更具有生命的活力。四者缺一不可。因此,在舞蹈教学中,一定要牢牢把握舞蹈艺术的动作性、抒情性、节奏性、造型性这几个主要的艺术特性,把舞蹈艺术的动作和造型、感情和节奏这几个基本要素作为舞蹈教学的“生命”和“灵魂”来抓。
参考文献
1. 吕艺生.舞蹈教育学.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版。
2. 隆荫培.人体美与服装模特训练.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年版。
3.吕艺生 朱清渊.舞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4. 隆荫培 徐尔充 舞蹈艺术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年版。
李鑫:湖南女子大学艺术表演系
责任编辑:赵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