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渭河重现生命的活力?陕西省环境保护厅总工程师郝彦伟在接受本刊采访时,反复强调《陕西省渭河流域综合治理五年规划(2008—2012年)》中提出的“休养生息”理念,要让“人水和谐”,必须要加快增强渭河生态的修复功能。
从源头上调整产业结构
如何解决渭河污染问题?郝彦伟认为,首先必须要从源头上调整产业结构,压缩污染产业规模。多年来渭河流域的造纸、果汁、化工等重污染产业集中,如何解决这一矛盾?这就要一手抓项目审批,坚持渭河流域不再新上重污染项目;另一手就是抓高污染行业的压缩,淘汰关闭高污染企业。
目前,渭河流域的造纸企业已经由2005年前的193家减少到62家。自2009年5月1日,造纸行业执行了新的排放标准。按目前渭河流域总规模和新的排放标准计算,渭河流域造纸企业的化学需氧量(COD)排污强度已经由2005年的15万吨/年降到不足1万吨/年。如果新标准严格执行到位,渭河流域造纸业的污染问题可基本解决,产业结构的调整将使污染负荷大幅减少。第二,狠抓工业污染治理,严查违法排污行为。各级环保部门要严格落实排污许可证制度,对渭河流域500余家水污染物排放重点企业全部实施排污许可证管理,选择性地在10余家造纸,果汁加工等排污企业实施污水治理示范工程并进行推广,对造纸、果汁、化工等不同行业的排污企业进行分类治理,提升污水治理水平。在抓治理的同时,各级环保部门严格环境执法,将国家统一安排的专项行动与日常的环境执法行动相结合,严查违法排污行为,遏制超标排放和偷排行为。
同时,全力推进城镇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渭河流域乃至全省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运营都要走市场化道路。
据统计,截至2009年7月,渭河流域已经建成投运的污水处理厂有30个,设计日处理能力147.5万吨;正在建设的25个,设计日处理能力70.6万吨,规划中全部污水处理厂将于2009年内全部建成。届时,渭河流域的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将达220万吨左右,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城镇生活污染问题将基本解决。与此同时,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厂建设也大大加快,目前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的有40个。
大规模推广生态湿地建设
“当然还要积极开展生态治理工程建设,在渭河干、支流河滩大规模推广生态湿地建设。”郝彦伟建议。
目前,治理工程已从河道城区段扩展到城区外,从干流扩展到支流。省环保厅还组织开展了滩地种植芦苇等水生植物的试验,形成人工湿地系统,利用植物生长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对水体起到自然净化和修复的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另外就是要建设监控网络、提高监控能力。郝彦伟介绍,2005年陕西省正式启动了渭河流域干、支流10个水质自动监测站的建设工作,今年又全面开展了升级改造工作,省、市环境监控中心全面建成,渭河流域110多家国控、省控及部分市控重点排污单位全部安装了污水排放自动在线监控装置,并与省、市环境监控中心平台完成网络对接。水质自动监测站、排污单位污染源在线监控装置及网络监控平台三位一体的渭河流域污染网络监控体系已经基本形成,随着对该体系的不断完善,不久的将来,环保部门在办公室就能实现对渭河流域河流水质及污染源的有效监控。
2009年9月初,国家环保部部长周生贤与陕西省省长袁纯清,在西安签订了《环境保护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这是陕西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大事,无疑在为探索环境保护新道路的历程中写下重重的一笔。
渭河流域在“休养生息”理念指导下,水污染治理工作已经收到了良好的成效。相信不久的将来,随着各项措施的落实到位,昔日渭河“一河清波、两岸绿色、鱼翔浅底、鸟语花香、人水和谐”的美好景象,一定会重新展现在三秦儿女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