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现状不容乐观

2009-04-20 04:10
西部大开发 2009年12期
关键词:排污口渭河泥沙

历史上的渭河,曾是“一河清波、两岸绿色、鱼翔浅底、鸟语花香、人水和谐”的景象。

然而,随着渭河流域特别是关中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渭河沿岸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逐年增多。尤其是自1990年后,渭河干流宝鸡以下河段均为五类或劣五类水,渭河流域的水环境及生态系统遭到了严重破坏。枯水期内,渭河水几乎全是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因此,在2004年9月,陕西省人大常委会不得不认定:“渭河已经基本丧失了生态功能,成为黄河流域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

到了2005年,渭河的污染几乎达到了极限,而且渭河里的各项污染物含量都严重超标,2005年全年监测的氨氮最高值是13.8毫克/升,最低值是2.65毫克/升,超出地面水国家五类水标准的5.9倍,而渭河入黄处已发黑发臭的水体,可以和排污口相比,属于劣五类水。

正因为这样,渭河也被称为“关中下水道”。

“泾渭分明”成为往事

作为渭河最大的支流。泾河的现状也不容乐观。

据悉,曾经的泾河清可见底,而且水量非常丰沛。“泾渭分明”的成语就出自于泾渭两河交汇的地方(西安东北泾渭镇)。而唐代诗人杜甫在《秋雨叹》中写道“浊泾清渭何当分”大概就是这则成语的雏形。可见古代在两河交汇处清水浊水同流一河、互不相融的景观成了古人最永久的记忆。

正因为这样,泾河才被认为是黄河流域十大水系之一。

然而,今天的泾河却是黄河洪水泥沙的主要来源地之一。泾河全长455.1千米,流域面积4.54万平方千米,占渭河流域面积的33.7%。整个泾河水系跨甘肃、宁夏、陕西三省(区),测区西至六盘山、东至子午岭、南接千阳岭、北至古长城。地形地貌大致可分为中低山、丘陵地形、黄土塬区和河川台地四种地貌形态,地势西部高,其余方向较低,黄土梁峁丘陵及黄土塬地为本测区地形主体,塬区为长条形,由河流分割而成,与河流走向一致。泾河上中游沟壑纵横,部分地形破碎,暴雨侵蚀十分严重,部分河流如马莲河、洪河多年平均输沙模数达9100吨每平方千米以上,为泾河泥沙主要来源区,也是黄河多沙粗沙区之一。

今天,泾渭分明的奇景已经不复存在,开始变得不再分明了。

陕西省三门峡水文水资源局总工程师屠新武分析表示,渭河水量的减少直接导致了含沙量的上升,是泾渭不再分明的主要原因。屠新武说,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渭河来水来沙大幅减少。渭河下游年均径流量比减少近五成,但输沙量只减少了约1/3。

而水污染则是泾渭不再分明的另外一个原因。近年来渭河污染比较严重,除洪水期外水质基本为劣五类。而泾河水质状况同样不容乐观,含沙量较小的非汛期,污染的渭河、泾河交汇,泾渭当然不再分明了。

渭河污染愈来愈严重

近几年来渭河水质污染问题愈来愈严重,污染体总量不断增大,污染物成分不断增多,在干流评价河长中,五类劣五类水质河长占到50%以上,咸阳以下河段水质常年处于劣五类状态,已丧失了基本的水体功能。更让人遗憾的是,以往汇入渭河的从秦岭上下来的南山七十二峪的现状也是不容乐观,是有河皆干,有水皆污。

根据陕西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对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的普查报告统计显示,渭河流域单干流区域就有69个直接向渭河排污的排污口,废污水入河量5.55亿立方米,占渭河流域废污水入河量的77%,化学需氧量入河量13.75万吨,占流域入河量的77.4%,氨氮入河量1.10万吨,占流域入河量的85.5%,而且排污量较大的入河排污口主要分布在流经宝鸡、西安、咸阳等大城市的河段,而这也最终导致了渭河的纳污能力已不堪重负。

水资源的严重短缺也导致了关中50%的农业不能适时适量灌溉以及地下水的严重超采。据悉,目前关中地区年均地下水超采5亿立方米,造成西安、咸阳、宝鸡等市形成400多平方公里的较严重的地下水漏斗,造成地面下沉最大达2.3米的很多环境地质问题;导致了生产生活用水大量挤占河道生态用水,使渭河部分断面长期断流、干涸,沿河群众、政府意见很大,严重制约了关中乃至整个陕西的经济发展。

渭河防洪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尽管渭河的水资源严重短缺,但渭河的防洪形势却仍然不容乐观。陕西秦安河流研究所所长冯普林说,渭河的防洪重点是中下游地区,尤其是咸阳以下三门峡库区,目前影响这一区域防洪的潼关高程仍维持在328.0米左右;泥沙淤积13亿立方米,且还在加剧的形势没有变化,2~6米悬河的态势没有改变。洪水期间,黄河倒灌渭河,渭河倒灌南山支流程度没有减轻;进入本世纪以后的南雨北移在渭河流域这个过渡带表现越来越明显,黄河西倒夺渭的情势还在发展,洛河入渭形成的拦门沙坎始终存在。整体渭河下游干流和众多的南山支流工程内在质量差,防御能力低。这些基本条件决定了渭河在今后如果没有大的工程建设的情况下,其在过去40多年间,出现的来78场洪水、有78个决口和2003年小水大灾的局面只能继续。

另外,因为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所引发的水土流失也造成了大量的泥沙沉积在河床,导致河床抬高。据介绍,渭河潼关段自三门峡建库以来,河床淤积抬高5米,现有库区的淤积泥沙已达15.3亿吨,93%的泥沙“只进不出”,形成“拦门沙坝”,洪水下泄不畅,致使黄、渭、洛三河挟带泥沙大量沉积,在华县、华阴段已形成“地上悬河”,临背差高达2~5米。渭河主槽过洪能力由建库前的5000米3/秒下降至1500米3/秒,防洪能力大幅度下降。

因此,“2003·8”渭河洪水流量只有3570米3/秒就造成南山支流倒灌、河堤决口,小水酿成大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8亿多元。洛河流域下游河床淤高达3米以上,三门峡库区泥沙淤积达50亿吨,在潼关以上形成“翘尾巴”,多次形成小洪水、大灾害,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防洪重点。

猜你喜欢
排污口渭河泥沙
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就《关于加强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答记者问
故乡
国务院办公厅: 发文加强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
泥沙做的父亲
故乡
为什么大象洗完澡后爱往身上涂泥沙?
山西排查整治入河排污口
给渭河立传 中国 “旱腰带”上的史诗
海鸥和螺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