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世佳
[摘要]笔者从人在环境中对环境秩序的顺应的角度,解读电影《盲山》,颠覆一直以来对影片中村民的冷漠形象的批判,从合理的同情的角度解析个体的人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寻求自身平衡点这一事实。分析过程中看到环境对人的压迫和人在环境中要存在就必须顺应环境的秩序,从而在解读影片的过程中,对影片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抱着同情的感情来分析,并点明要真正改变这个环境中个体的命运,就必须通过外界文明的正确指引。
[关键词]《盲山》;秩序;环境;封闭性;顺应
电影《盲山》是以记录的形式向我们叙述了女大学生白雪梅被拐卖到山区,多次逃脱未能成功,多年以后才被解救的故事(影片还有另一个结局:白雪梅绝望中举起菜刀砍向黄德贵)。这样的故事本身就是令人震撼发人深省的,很多人在看了影片后,对影片中所表现的那种人与人之间的冷漠进行了严厉的批判。比如就有人称:“《盲山》显然不是一部展示被拐妇女悲惨命运、批判人贩子罪恶或买妻者法律意识淡薄的电影。导演批判矛头掉转,鲜明地直指那些所谓‘看客”。但是,我们换个角度看待这个问题便会发现一个事实:影片展现的故事是在一个封闭的环境进行的,也正如有评论所说的“这个山村有着一套俨然独立的体制和生存环境,有权力在握的村委会,有负责教育的学校,也有懂得交易的杂货店,每一个村民都在这样严密狭隘的山村规范和秩序中生存。”虽然我们不清楚这个环境是怎样产生的,我们却能发现这个环境中的一切个体的变动都具有一种符合这个环境的合理性,我们可以认为影片中的一切个体都是试图在这个封闭的环境中为自己找到一个平衡点。并且,每个个体追寻这个平衡点的动力正是人的自由与这个封闭环境的秩序本身的矛盾。因此,就影片《盲山》来说,我们并不应该只看到那种人情的冷漠,而更应该感受到人在一种环境存在便受到环境秩序的压迫;并且很大程度上,个体在这种压迫面前是无力的,个体只有适应、顺从并从中寻找符合自己的平衡点。因此,观看影片《盲山》时,应在环境中把握人物的命脉,从整体的角度看待影片中的每一个元素,而不应该凭影片表层的现象就简单地将“人的冷漠”拿出来进行批判,而不去分析现象发生的合理原因。其实从整个环境来看影片,我们会发现盲山中的任何个体本身并没有错,他们所做的只是对—种环境的顺应,我们应该把每一名个体都放在同情的角度去探讨影片,去批判这种环境秩序本身的弊端。
一、对影片《盲山》中环境的封闭性的解析
关于影片的封闭性,笔者认为应该从两个方面来探讨,一个是故事本身的所在环境的封闭性,另外一个就是影片本身给我们营造的那种封闭的感觉。
首先我们来看影片叙述的故事。故事的发展几乎没有突破那个小山村,唯独的一次就是白雪梅逃到县城的那一次,给观众看到了一点环境外面的希望,但是那种希望很快就在观众眼前消失了,给我们一种感觉是白雪梅是橡皮球上拉长的一点,最终还是被秩序积累的力量拉回到原来的状态。当然影片的最后,给了我们一个打破这个封闭环境的现实展现一白雪梅随警车朝离开这个村子的方向去了,但是警车之后追赶的村民以及从警车上下来的那名妇女,还有白雪梅留下的孩子,再有白雪梅最后拉开车窗向后的张望,显然还有一种无形的东西将远去的白雪梅与这个村子联系在一起——很容易给我们一种假想:白雪梅也像那名妇女一样,重新回到这个村子里面来。从那这个故事本身来看,可以说从头到尾都没有能够摆脱这个村子带给白雪梅的压迫感,同样这种压迫感也让观众在观看这部影片的时候深刻地体会到了,其中包括种种无助、无奈、孤独等等。但是我们在看环境给白雪梅带来压迫感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村子中原始存在的村民,他们必须在这个环境中存在,或许他们本身就没有想过要逃脱这样的环境,因为他们意识中自己就是这里的一部分,于是他们根本无处可逃。因此,在这里对村民们的冷漠进行批判倒不如更多地给他们已经麻木的心灵一些同情。而这些都是发生在这个封闭环境中的。
或许每部影片都有它的结构的封闭性,都有它对环境的一种独特的表现,但是,由于《盲山》是以一种纪录的方式向我们叙述的,我们看它的时候会发现,整个影片所运用的几乎完全是客观镜头,其中只有几处镜头是以片中孩子的视角去看待《盲山》中的世界,却也由于孩子这—特殊的形象——天真、好奇、纯洁,还没有完全为这个环境所同化,但是也对环境中的一切无能为力,使镜头的客观性非但没有降低,反而更让人感受到一种不加干预的现实感。而这种现实感的凸显,也更使得观众感受到了环境中人的无力,并使得观众切身体会到那种无助以及无能为力的感觉,从而造成了一种被环境包裹着的感觉。之外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自我的审视。我们不能从中找寻一点外在的感情色彩,我们仅仅是看待这样的事实,就算是我们能够感受到自己作为一种外力的存在,面对影片中的事实,我们也只能感受到那种白雪梅的那种无奈,于是只能眼睁睁看着事件的发展,这看上去似乎有些残忍,让人感觉到自己像是拍摄那张著名照片《等着吃小孩的秃鹫》的凯文·卡特一样有一种罪恶感,而这也正凸显了影片中人物个体被环境压迫的那种无力感。
但是无论如何,影片中环境的封闭效果是因为其本身具备这样的状态,才在镜头中得到呈现的,而这种封闭性并不完全是影片中环境的意义,我们应该把这个封闭的环境作为我们观察的立足点,需要我们看到的是影片中的个体在这个环境中的互动过程,也就是观察影片中各种失衡的个体在影片叙事过程中所体现的一种对平衡的追寻。
二、个体无力的追寻
影片表现环境的封闭性,让我们在观看影片的时候有一种异样的独立感,可以感受到村民是传统守旧的,他们生活的世界似乎是隔离在我们经常面对的状态之外的。但如果将《盲山》中村民的生存状态仅仅简单地看做是一种对现代文明的反叛当然也是不恰当的。我们应该从影片中所展现的环境出发来看,在一个封闭式的生存环境中,人是很难得到思想上的自由的,影片中所表现的那种男女观念的保留对于其中的人来说也就有其必要的意义了。于是,那种男尊女卑的传统生活似乎正对应了这个封闭的生存环境,似乎是一种必然的保留。人在其中也就只有去顺应,于是我们看到白雪梅这样的“文明人”到了这里也不得不用自己的身体去换取40元钱的逃生费用,人民警察到了这里也是以一种抢的方式将受害者们解救。于是可以说,影片环境中的个体都是在顺应着这个环境,无力地追寻符合自己在其中存在的一个平衡点。
重要的是,白雪梅有—个特殊的身份—女大学生,因此她的思维理念显然是与这个环境的冲突是最大的。但是个体的思想在这里根本得不到体现,她所能做的事情也只是更合理一些地去适应这个环境带来的压迫。然而她的思想对于村民而言显然是一种永远要被忽视的“入侵”,她懂得女性对自由的追求,所以她在这里一心想的就是逃离这个环境,她当然没有想过要去改变这个环境,但是她自身却包裹进了盲山,她的自由与这里的秩序是冲突的,所以我们看到影片
中一次次的给我们展现白雪梅准备逃跑、逃跑又被抓回的场景。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一种个体在环境面前的渺小和无奈感。尽管白雪梅在这个环境中的顺应是有些不同的:她的顺应时刻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暂时性。但是,只要她要在这个环境中存在,她就必须以一种方式,顺应这个环境本身:她对山村老师的以身相许;为了逃生的40元钱,她用身体贿赂是杂货店老板,而在她刚来的时候,刚醒来她首先检查的是自己的衣裤;第一次被黄德贵强奸是割脉自杀以命与环境抗衡。而顺应后她的一切似乎都是为了存在于这个环境中并逃离这个环境,她的一切原则、道德的东西都可以随着这个顺应瓦解。显而易见,个体在环境中的存在也只是体现了一种顺应拥有了远比这个环境高的文明的单个个体,白雪梅就是—个例子。
对于白雪梅而言,面对这个环境,也只是在做出一些无力的反抗后,对其开始了符合自己的一种顺应。我们如果还要简单地以文明自居,把这里的村民的做法看做是—种单纯的冷漠,看做是一种野蛮就不对了。我们在影片中也可以感受到村民对外部文明的向往,这通过山村的那个男老师的行为就可以感受到,他有时就会向白雪梅打听一点大学校园的生活,而他自身也只能在这个山村里做一名小学老师。于是笔者认为,在这个环境中,人的冷漠并非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冷漠,我们不应该用我们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去评判山村中的个体,而要去体会他们在这个环境中同样也受着压迫,并且无处可逃。也就是说他们在这个环境没有改变之前只能去顺应。所以,他们首先是在环境中牺牲自我的那些人。在影片开始的一些细节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黄德贵买白雪梅只是为了传宗接代,对于性爱的感受似乎只是成了面子上的问题,从某种角度来说,黄德贵本身也就是—个悲剧;另外还有影片中关于溺死女婴一段,让人感受到人在其中的挣扎都是无力的,不管女婴是谁的,环境的秩序已经决定必须将这个女婴溺死。个体在这样的环境中对于环境的要求似乎是不可以抗拒的。为了一种对环境的适应,生存在文明链条顶端的人类也可以将自然的动物的母性抹杀,这很让人感觉到一种无奈的悲剧性;再有那名村长,还有影片中的那些“执法人员”,他们当然知道白雪梅是被拐骗来的,但是他们对这种事情却没有干涉,而且很明显他们知道这种行为是违法的,是有损村子形象的,所以他们在县里来检查的时候将那些被拐卖来的妇女藏起来。从表面上看他们似乎真是冷漠的,然而仅仅是用一个冷漠来诠释这些人却是行不通的。在整个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大街跑动的小孩几乎没有女孩的存在,因为女婴被溺死了,这里男女失衡了,这里已经存在着一种恶性循环。于是这里需要“白雪梅们”的存在,他们就必须冷漠了,冷漠也就成了他们对于这个环境的一种顺应。笔者认为,对于村民而言,他们对白雪梅的冷漠成了一种必须,这更显示出在这个环境中村民的悲剧性。
三、结语
无论如何,影片给我们的感受是丑陋的,尤其是里面的人物,让我们在心理上感受到了很大的震撼,然而我们必须从这个环境角度来看待这个事实:个体在这个环境中的顺应行为并没有错,他们所做的只是在遵循一种环境预定好的规则。从这一点上讲,我们在观看影片的时候不应该将我们所有的同情都给了白雪梅,影片中所有的人都值得我们同情。我们不应该将我们认识的外部世界与《盲山》中的世界对立起来,倘若这种对立产生了,也只能使盲山更盲,我们应该明白这里需要的是环境本身的改变。《盲山》的世界需要的,不是一味地去承受我们用人性、道德等等一些虚空的准则对里面的人去批判,这是没有意义的,而是需要外部世界的指引,从经济方面、文化方面以及思想意识方面,解除这个环境一直以来的封闭,让这个环境中的人有更自由的空间,这才是我们观看这部影片时应该体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