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丹 王莉莎
[摘要]在美国的各种大众文化中,电影成为一种独特的展示美国文化和美国社会的艺术表现方式。每一部影片都有其竭力展示的主题和它所揭示的社会现象。因此。对经典影片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剖析影片所要表达的主题和在不同时期下美国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美国人共同崇尚的信念和精神。
[关键词]电影结局;美国精神,美国梦
一、引言
在充斥着西方文化思潮的当今社会,人们对西方尤其是美国的大众文化争相追捧,美国的音乐、电影及其他媒体的传播遍布全世界,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便是好莱坞的电影制作,它将电影艺术和商业运作成功地结合起来,给观众创造了无限的视觉和艺术的享受。好莱坞电影的鸿篇巨制和优秀的幕后团队使美国确立了它在电影领域的领先地位,同时它也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美国的文化、精神及社会的各个方面,是我们充分了解美国人及美国社会的桥粱。因此,在欣赏和赞叹好莱坞电影给我们带来的强烈的观影快感和视觉冲击的同时,细细品味其独特的剧情设计和令人玩味的艺术表现手法,能够让我们透过表象的浮华,看到那些经典影片所揭示的深刻含义。自电影的奥斯卡奖项成立以来,已有许多部经典影片获得多项大奖。每一部影片的提名都显示了它在电影艺术上的成功,而能够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重量级奖项收获囊中的影片除了艺术上的价值,还要符合评审和大众的口味,这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要符合美国文化的价值取向。随着第81届奥斯卡颁奖典礼结果的揭晓,纵览美国不同时期的经典影片,分析他们剧情设计,探讨不同类型的剧情所表现的社会意识形态是本篇文章将要讨论的主题,在分析剧情设计时主要通过探讨影片结局的表现方式来揭示影片所要表达的文化含义。
二、大团圆结局(Happy Endfng)与“美国梦”
“美国梦”是美国精神的核心,是一个被众多美国人所崇尚的信念。三百多年前,一群理想主义的清教徒们为了逃避政治和宗教的迫害离开了欧洲大陆,来到北美大陆寻找并建立了一个属于自己的自由平等的王国,即美利坚合众国。在那里,人人都具有平等的地位和均等的机会,许多美国人和外来移民通过自己的努力从一无所有到富甲一方,甚至从商业巨子转行成了政界要员。这样一个从身无分文到财富和地位俱全的奋斗历程就被人们形象地称为“美国梦”。此后,越来越多的外国移民拥向美国去寻找他们的“美国梦”,而更多的美国人也在为自己的“美国梦”而努力。因此,机会均等成了“美国梦”的灵魂,坚忍不拔则是实现“美国梦”的必要条件。在当今的美国,比尔·盖兹是最为成功地实现其“美国梦”的佼佼者之一,而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的就职使多少美国人热泪盈眶,这是“美国梦”的实现。美国的霸权地位不值得称颂,但“美国梦”所蕴涵的“人人都有机会,凡事皆有可能”的意义是美国人共同信奉的理想。
电影是以现代化高科技手段通过影像来表现生活、传达思想的一门艺术。每一部影片都有其通过不同方式来竭力展示的主题,而影片的成功则预示了它所要表达的主题已被广大观众所认可并为之雀跃。最新出炉的奥斯卡最大赢家非《贫民富翁》(Slumdog Millionaire,2009)莫属,该片一举摘下包括最佳影片、导演和改编剧本在内的8项大奖,同时与影片《辛德勒的名单》(schindlers List,1993)一起成为15年仅有的两部影片可以同时囊括金球、英国电影学院奖和奥斯卡三个最具权威奖的最佳导演、编剧和影片。这样一部成本仅1500万美元的小制作影片最终问鼎了奥斯卡多项大奖,说明奥斯卡需要这样一部极富社会影响力的影片,就连总统奥巴马都迫不及待地在国会上开展了关于影片的大讨论。影片讲述的是来自孟买的街头小青年贾马尔·马里克正遭受印度警方的审问与折磨,原因是贾马尔参加了一档印度版的《谁想成为百万富翁》电视直播节目,然而就在他面对最后一个问题之前,有人揭发他作弊,贾马尔当然矢口否认,就在解释为什么他能完美答对每道题的同时,贾马尔的生活也在我们眼前徐徐地展开。《贫民富翁》并未摆脱从衣衫褴褛到一夜暴富的庸俗主题,而剧中的主人公最终也和他的一生挚爱在车站相见,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样的剧情并没有使影片失色,相反对于饱受金融危机冲击的美国社会来讲,这种逆境中的乐观无疑是一剂强心剂,给无数困境中的美国人以极大的鼓舞。这种皆大欢喜的结局让人们在面对着一摞催款单时,仍然能够回想起那些传统的美德,然后有勇气继续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更有评论称“该片以从未有过的方式捕捉到孟买的脉搏,不仅将印度贫穷的一面展现出来,更强调的是在贫困中保持的一份精神和希望。”美国人所推崇的自强不息、在逆境中坚忍不拔的精神在这类影片中表露无遗。又如在影片《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1994)中,主人公安迪在蒙冤入狱后虽然一度陷入消极状态,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但是机缘巧合下他利用自己精通财务制度方面的知识逐渐摆脱了狱中繁重的体力劳动和其他囚犯的骚扰,甚至掌握了监狱长贪污受贿的证据。狱中平淡的生活并没有消磨安迪追求自由的决心,他以自己不懈的努力为狱友争取了很多福利,也给他们的精神带去了一丝安慰。当最后监狱长在自己的保险柜里看到安迪留下的一本圣经,扉页上写着:“监狱长,您说得对,救赎就在里面。”里边挖空的部分正好可以放下安迪用来挖地道的小石锤,这时他领悟到其实安迪一直都没有屈服过。而安迪也成功地越狱并和他狱中的好友在墨西哥阳光明媚的海滨重逢了。该片上映后被众多影评人称为用友谊和希望描绘的生命画卷,是蕴涵人生哲理的喻世之作。影片《荒岛余生》(Cast Away,2000)也讲述了几乎同样的故事,一个生活在文明社会的现代人在一次空难后独自在荒岛上生活多年,练就了一身野外生存的技能,通过自己不断的尝试,最终回到了他所熟悉的文明社会。这样一部部励志影片所宣泄的正是被人们广为称颂的为理想而努力奋斗的美国精神。而那些以爱情为主题的影片往往也不能“免俗”。《西雅图夜未眠》(Sleepless in Seattle,1993)里男女主人公无数次的擦肩而过,但最后一定会在帝国大厦上相遇。《毕业生》(The Graduate,1967)中,达斯丁霍夫曼所饰演的青年可以在心上人结婚前茫然不知所措,但一定会在她说“我愿意”前赶到教堂。比起那些让我们流泪、痴狂甚至精神涣散的悲剧结局,我们还是乐于接受“Happy Ending”,我们钟情的是那些实在而又深刻的道理,正如时下流行的一句话那样:不抛弃,不放弃。只要我们怀揣梦想并为之奋斗,就一定会实现。这正是美国精神所散发出的无往不胜的巨大力量。
毋庸置疑,为理想而奋斗是美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最能体现这种精神的非小人物的成功莫属。“当看到影片中与普通观众处境类似的小人物因实践个人奋斗的逻辑而获得财富、爱情并且扭转其社会地位时,在强烈的
认同感驱使下,观众也得到一种心灵的抚慰和满足。”20世纪90年代的影片《阿甘正传》(Forrest Gump,1994)就描述了这样一位被人视为“弱智”的小人物贯穿了美国历史的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影片以诙谐的方式讲述了美国历史上的政治事件,以无数的偶然成就了阿甘传奇的一生,而这些偶然都是建立在阿甘简单而且执著的个性之上,因此也透露出一种充满人生斗志的积极意义。片中的阿甘在童年患有腿疾的时候无意间给了“猫王”灵感,成就了其日后经典的舞蹈动作。智商只有75的阿甘凭借他擅长跑步进了大学,毕业后参加了越战,参与了乒乓外交,受到了总统的接见,目击了水门事件,最后还成为捕虾业大亨,同时也用他最真诚的爱换来了与珍妮的爱情结晶。这样一部小人物的成功奋斗史充分肯定了美国人积极自信、乐观向上的精神,也给每一位观众生动地展示了该如何实现自己的“美国梦”。正如影片中阿甘的经典独白:“生命就像一盒巧克力,结果往往出乎意料。”只有我们努力尝试过,才能品尝到收获时的甘甜。影片描绘了战后美国社会的现实状况,大多数人对现实感到失望、迷茫,找不到生活的动力和意义,而阿甘却总是以乐观的态度积极地面对人生,勇敢地“跑”下去,这使他成为人们争相效仿和称颂的典范。在人们失去信心的时候,他成了美国精神的代言人,让人们反省自己,重新燃起希望的火焰。
“一部电影的成功与否与它是否符合大众的审美情趣和需要有着直接的联系。”好莱坞的制作模式通常是迎合大多数观众的心理,满足他们对美好现实的憧憬。当电影的结局符合了观众的期待,他们心里便会产生满足感。相反,莫名的失落感会油然而生。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电影都避免不了“大团圆”的结局,因为“付出才会有回报”和“有情人终成眷属”等是人们普遍的心理愿望。而这种结局方式的设计也体现了美国观众所期待和信仰的美国精神。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影片都采用这种“大团圆”式的结局,比如影片《卡萨布兰卡》(Casablanca,1942)曾拍摄了三个结尾,最终导演选择了一个“相见不如怀念”的结局,让观众们醒悟原来理智的相爱是如此值得玩味,从而缔造了一部爱情经典。但是比起某些香港影片故意营造的悲剧结局,好莱坞影片中经常采用的“大团圆”结局至少反映了特定社会背景下,人们对生活的追求和生命的价值取向,也在某种意义上鼓舞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三、结语
电影艺术通过不同的方式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象和人们对生命价值的思考。我们在欣赏好莱坞的经典影片的同时,透过影片的剧情设计可以看到:大多数的影片都采用了备受观众推崇的“大团圆”结局。这样的结尾方式备受观众的青睐,说明了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人们需要利用这种感官的冲击来帮助他们重拾那些宝贵的精神和美德,这些精神和美德正是几百年来谱写美国辉煌历史的奋斗精神,即为实现梦想而奋斗的美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