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御笔书画,历来是市场中各路藏家追逐的焦点、这其中的原因十分复杂而且微妙,既包含了源自儒家哲学的、中国人内心深处的“大一统”情怀;也隐含着所谓“不买最好,只卖最责”的成功人士思维方式;还有数千年来令普通大众心仪神往的神秘宫闱文化。在金融危机肆虐的2008年秋拍季,中贸圣佳公司推出的“中国清代宫廷御笔专场”,成交率竟然达到了骇人
御笔专场乾隆最火
中贸圣佳2008秋拍“中国清代宫廷御笔专场”,共上拍了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8位皇帝和慈禧太后9人的书画作品共38件。其中,康熙帝书法5件;雍正帝书法4件;乾隆帝书法10件,绘画1件;嘉庆帝书法1件;道光帝书法1件;成丰帝书法2件绘画1件;慈禧太后书法3件,绘画8件;同治帝绘画1件;光绪帝书法1件。总体看来,8位清代皇帝中,乾隆作品的数量最多,达到了11件,占整场拍品数量的28.95%;其次是康熙的5件,占整场拍品数量的13.16%;雍正列第三位,占10.53%。令人感到意外的是,上拍的慈禧太后书画数量居然也达到了11件,与“十全老人”乾隆皇帝相当,令人微感惊讶。虽然慈禧太后晚年独揽大权,是晚清中国政治经济的实际操控者,但毕竟只是太后身份,无论是在清廷政治里,还是中华统绪中,都不名正言顺,没想到在拍场中,却是与乾隆皇帝一样“红”。
纵观整个专场,38件拍品成交36件,总成交金额1170.29万元。其中第420号拍品乾隆皇帝《临钟繇力命帖》手卷。以660.8万元列全场成交价第一位,这也是全场唯一一件成交价过百万元的拍品。令人惊讶的是,专场成交价2至4位的,均是乾隆皇帝的作品,分别为:乾隆《行书七言诗》镜心,64.96万元成交;乾隆《行书五言诗》镜心,35.84万元成交;乾隆《行书七言联》立轴,31.36万元成交。其中《临钟繇力命帖》手卷占整个专场总成交金额的56 46%:而位列专场前4名的4件乾隆书法成交额,更是占到整个专场总成交额的67.76%;再加上该专场成交价前10名的拍品中,有6件是乾隆作品,乾隆御笔在收藏者心目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清朝皇家有一个非常独特的文化一现象:几代皇帝均刻苦研习汉族文化,并从骨子里推崇备至,尤精擅书画。这在之前的少数民族政权中是绝无仅有的——除了统治的需要之外,更有一份崇敬之心。我们从乾隆皇帝的三希堂、《石渠宝笈》里。不难发现他对文化的崇敬。乾隆的书法,从学习康熙、雍正一脉相承的董其昌书法入军,后独喜叔孟頫,心慕手追,身体力行。近人马宗霍论其书云:“其书圆润秀发,盖仿松雪。惟千字一律,略无变化,虽绕承平之家,终少雄武之风。”不少专家评价,从存世乾隆真迹来看,其字体稍长,楷书中多有行书的笔意,行书中又往往夹杂着草书的韵味,点画圆润均匀,结体婉转流畅,但却缺少变化和韵味,这或许能体现出一代天子的气度,但往往被时下很多所谓的书法研究者比喻为“面条体”。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乾隆的书法,在形式上有手卷、立轴、册页、镜心、对联、贴落、屏风、成扇、匾额等等,总计数千件之多,其中御笔书法手卷有近500件。从现存的各类清宫档案资料中不难发现。乾隆皇帝对书画古玩的嗜好,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他临习历代名家法书名帖极为勤奋,但他的临写只是流于形式,少有形神兼备的作品,多是“出以己意。任笔为之,不拘于规矩法律”,所谓“正不在效颦前人也”(乾隆《三余逸兴图卷》后纸题识)。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乾隆书法,临习之作与自书诗文一样,都是以其自身面貌出现的。乾隆的书法各体兼能,但以行书最为常见,楷书主要用于写经,草书多为临帖之作,个别也用章草(如故宫藏《香山游胜感诸胜诗》册等),但很少见。故宫博物院收藏纪年最早的乾隆楷书墨迹是《如来陀罗尼经》册,书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最早的行书见于他尚为宝亲王时所绘《九思图》卷和《三余逸兴图》卷上的题识,作于雍正十年(1732年)。时年乾隆22岁,书法清秀柔润,追求赵书风韵。我们不难发现,在其后的数十年直至去世,乾隆的行书基本上都是这一种面貌,正如《岳楼笔谈》所评“圆润秀发,盖仿松雪,惟千字一律,略无变化……”
至于乾隆书法的水准到底如何,近年来在学术界争议颇多。但这并不能阻止乾隆皇帝书法在拍卖场上屡创佳绩——收藏家选藏品的眼光,往往与所谓的“学术权威”不是一个路数。本刊认为,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金运昌为乾隆皇帝《临钟繇力命帖》手卷撰写的赏析文章中的一段话,对乾隆书法的评价较为中肯。从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时下乾隆书法在市场中深受藏家喜爱的某些原因。“对于乾隆帝的书法,历来贬词居多。近阅张伯英先生《敬胜斋法帖提要》,觉其评价中肯,乃真知书者:学者多见古人真迹,得其用笔用意。下笔自不同流俗。内府所藏既富,高宗天资亦优,弄翰尤勤。清代诸帝王皆工书,而高宗诣力最为深厚。晚年益臻古澹,有从心不逾矩之妙。乾隆帝的字以赵、董为本,确乏雄强刚狠之气;然以功力、学养、格调而论,却迥异凡俗。近年拍卖市场乾隆御笔颇受有识藏家追捧,冲贸圣佳公司屡推石渠旧藏精品,屡创佳绩。这件临钟繇书手卷。尺寸虽小,质量实高。仅以纸张而论,《宝笈三编》云是‘金粟笺本,即宋代金粟寺钞印佛经用纸,四围又加手绘卷草纹饰,其名贵何用多言?卷内十余方御玺鲜红欲滴,并未滥入后人印章、题跋、装褫绢素亦是旧物,保存着宫廷装潢原式,皆是可贵之处。静处展卷遐思,如见风流潇洒的青年君主在三希堂上凝神挥毫,如闻玉砚中龙麝之香。唯斯铭心之品,可以引人臻此妙境。”
康熙雍正造诣更高
该专场中,上拍康熙书法5件、雍正书法4件,无论是但件成交价还是总成交金额,均比乾隆作品略逊。其中康熙作品的最高价为《行书五言诗》28万元成交;雍正作品的最高价为《行书十四言联》,24.64万元成交。对于康雍乾三帝的书画艺术水准和文化修养的深度,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在收藏圈,早已有共识——康、雍二人至少不会逊色于乾隆,不少人甚至认为还略有超越,以雍正为最高。
目前,乾隆御笔书法拍卖成交价纪录,是《劝农纪典(二册)册页(三十八开选八)》于2004年11月在北京翰海秋拍上创造的,成交价572万元。雍正御笔书法拍卖成交纪录,是一套《御笔金刚经册页(三十九开)》,于2006年6月6日在北京保利春季拍卖会上创造的,成交价880万元。康熙御笔书法拍卖纪录,是由一件《朱子五言诗》立轴,于2007年7月28日,在无锡文苑春拍中创造的,成交价869万元。这件作品之前曾于2002年、2004年、2006年三次在中贸圣佳拍卖,成交价分别为143万元、660万元、418万元,其
中2006年成交价低于2004年。
从书法作品的最高成交价上看来,排名第一的是雍正,其次是康熙,乾隆稍逊。与时下收藏圈内流传的“雍正第一,康熙第二,乾隆第三”的“御笔书法生意经”不谋而合;也与所谓学术界部分专家的观点不谋而合。雍正其人,史学界评论纷纭,臧否不一。人们关注更多的是雍正政治上的功过,涉及其艺术修养和造诣的评论很少。其实就个人的艺术修养和鉴赏品位而言,雍正在清代的帝王中十分突出,就是明清两代27位帝王也鲜有所及。这一点不仅体现在雍正时期的宫廷艺术成就上,更体现在他的书法成就上。
著名书画鉴定家、故宫博物院前副院长杨新撰文谈雍正书法时曾写道:“胤稹因其在位时间很短,自即位以后也无闲心去专门写书法,因而存世作品远不及康熙、乾隆。据《清国史·世宗本纪》记载,胤祺‘书法道雄,妙兼众体。从此册来看,他的书法作品,的确是经过了多年磨炼,有深厚的功夫。从字体用笔来看,似乎临仿赵孟頫作品较多,但是柔媚之中含有刚强之气,可以说是绵里藏针,这正体现出他的个性。乾隆弘历以赵字为师,与其父不能说没有关系,是之后赵字风行天下之源头。”雍正从小就接受严格的汉文化教育。书法追随其父,走董其昌流畅和美一路。他的书法文雅道劲、气势宏伟,有皇帝欲凌驾雄强的气概。
康熙曾以擅长书法、专学董其昌的沈荃为师,受其影响,亦极其推崇董其昌的风格,将“海内真迹,搜访殆尽”。我们在传世的康熙御笔真迹中。不难看出董奠昌书法的留痕。曾一琰在撰文评价康熙书法水平时曾写道:
“康熙御笔是王者书,他的字里行间溢出深厚的学养及王者之风,结字布阵中透出深湛的临池功力,用笔严谨,一丝不苟。他的作品用笔秀逸端庄、刚健劲利、神韵超迈,典型地表现了皇家法书的特有风貌。同时也反映其才德学养,风标一世。”
本刊以为,康雍乾三位皇帝的书画水平,如果放在清代未必是顶尖书法家,但和时下那些靠笔会、忽悠和广告吃饭的所谓“大师”、“名家”、“泰斗”比起来。绝对是一流的书法家。收藏康雍乾三位爷的书法作品,比被那些“大师”忽悠强太多了。
慈禧书画难成主流
该专场中,上拍了慈禧太后书法3件,绘画8件,其总量与最红的乾隆皇帝相当,而且11件拍品全部成交,乾隆皇帝却有一幅书法流拍。综观近年来拍场上的慈禧书画,不难发现很多书画的水准参差不齐,绘画及书写风格也迥异。其实,慈禧书画的代笔问题众所周知,目前已知的慈禧书画代笔者有缪素筠、曾兰芳、阮玉芬等等。陈澄之在《慈禧和缪素筠》一文中曾作如下评述:“慈禧曾因庚子之乱,避居长安北院一年有余。今日西安市上她的墨迹很多……西北各地我所见到的慈禧的书画遗迹,十之有九是缪素筠女士的代笔。慈禧生前也能写画几笔,所以每一幅缪供奉代笔的画,都掺杂有太后的意见……不可随心所欲。当然拿不出好东西……缪索筠亲署的花卉,不掺杂别人的意见。确实要比替太后代笔的名贵得多”
一个无法进入中华统绪的老太太,且书画多是别人代笔,但仍然不断得到市场的认可,究其原因,世俗文化的影响力不可小觑。虽然无论哪个角度讲,慈禧书画目前都还不是清宫御笔的主力品种,今后也难以成为主流。但是,从藏家的角度来说,搞张慈禧的书画玩玩,也是一种消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