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的至情论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009-04-17 09:33姚文艳
文学教育 2009年3期
关键词:汤显祖本性牡丹亭

汤显祖,明代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剧作家,以其《临川四梦》达到同时代戏剧创作的高峰。一些中外学者曾将汤显祖与莎士比亚进行平行比较,认为这两位戏剧大师在十六世纪和十七世纪之交的东西方剧坛上都做出了泽惠人类的卓越贡献。而因何使其铸造了一峰多秀的气象而使同时代作家只能望其项背呢,笔者以为不单在于其情节结构的离奇、曲词音律的优美,更在于其对“至情”的追求。

汤显祖的“至情”论与明代中后期王学的兴起和思想文化的活跃有重要关系。明代思想家王守仁继前人之后进一步发展了“心学”,认为“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其后的泰州学派进一步把“心即理”发展为理就是依本心而行,百姓日用即道,道就是满足人们的需要和快乐。他们肯定人欲的合理要求,追求个性的自然发展,为明代掀起复苏人性、张扬个性的思潮提供了一种理论武器。

汤显祖、袁宏道等进一步将包括情欲在内的追求现世享受的“情”与“理”相对立,提出“世总为情”,反对“内欺己心,外拂人情”,极力宣扬“情”的解放。反映到文学创作上是使创作的主体意识明显加强,文学的个性特征也随之鲜明,小说、戏曲中突出人格独立精神、张扬个性的人物形象也陆续涌现。文学家们面向现实,注重用通俗的语言,真实而细致地开掘和表现人的心灵,有力地冲击了当时的封建礼教,致使明代文学呈现出一种新的气象。

汤显祖的“至情”论大致表现在三个方面:

从宏观上看,世界是有情世界,人生是有情人生。“情”与生俱来并始终伴随着生命过程。从程度上看,有情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至情”,是精神的自由与个性的解放。从途径上看,最有效的“至情”感悟方式是借戏剧之道来表达。“临川四梦”即是汤显祖“以戏曲救世,用至情悟人”的观念的具体体现。

“临川四梦”包括《紫钗记》(1587)、《牡丹亭》(1598)、《南柯记》(1600)、《邯郸记》(1601),因皆由神灵感梦来演绎故事情节而名之,以《牡丹亭》成就最高。《牡丹亭》中杜丽娘为情而死,为情而生,为了追求人生的幸福而不惜牺牲生命,发出了“这般花花草草有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的呐喊,正是明清之际追求人格独立,肯定人的自我价值的反映。《南柯记》叙述淳于棼初为清官后腐化且不为朝臣所容以表官场倾轧、君心难测,寄托自己的清明政治理想及对腐朽朝廷的批判。《邯郸记》通过卢生梦中出将入相的经历,概括了封建官僚的一生,揭露了科场弊端和统治阶级的荒淫腐化。《紫钗记》歌颂了霍小玉坚贞的爱情,揭露了封建统治者对真挚感情的破坏,反映了真情和邪恶势力的对立。

“四梦”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杜丽娘,由情可在阴间得到判官的同情,与柳梦梅相会幽媾;由情可还魂重生,并得皇帝允许与柳梦梅结为夫妻;淳于棼可梦中历尽繁华又归于沉寂,卢生也由吕洞宾的仙枕而入梦,享尽荣华与沉沦,最后为吕洞宾点化;霍小玉由情可感黄衫客行侠仗义,助其相见,皆为汤显祖至情论的体现。由情也可使用奇幻的笔法,奇巧的情节使虚幻变为现实,死而复生,阴阳相通,可使梦中历尽浮华并幡然醒悟;可借巧合、误会等结构文章,使在现实中不可能发生的事由情主导而在书中自由出现;可化仙、化蝶、化灵以寄托在尘世间不可实现的理想,体现“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达到“心”的绝对自由;即由假定性的真实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其假定或者符合客体的事理逻辑,或者符合主体的情感逻辑,即或其时空、环境及人物关系的设定荒诞不经,也会在读者心里唤起真实的感觉,并从心理倾向上忽略其它而“以假为真”。

由情则语言不必拘音律,不必忌丽词。“四梦”语言本色与文采相兼,自然真切,生动传神,化用关、马、郑、白的优美词句,熔铸唐诗、宋词乃至六朝辞赋的绮丽风格,使用衬字虚词,优美含蓄、文采斐然,利用所创人物之口、之形,传神的表达了其对精神自由、个性解放的理想追求。

在章培恒、骆玉明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的“序言”中曾用人性论观点说明文学的价值以及文学历史的发展。其主要观点为:作品越是能体现出人类本性,也就越能与读者的感情相通,文学发展过程实在是与人性发展的过程同步的。而文学的简明而具体的历程则是在朝向人性的指引的方向前进。笔者以为这恰恰与临川先生的“至情”论有异曲同工之妙。临川先生的“至情”即人的本性,即人类应该表现、张扬己之本性,强调“本心”,肯定世俗人欲,不应压抑人的本性,应使其自由流露和发挥,只有真正体现了人的本性,让心灵自由释放的作品才能感人至深,打动读者的心。《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也正是因其表现了人的本性而千百年来给予读者巨大的感动、受到读者的肯定。而一部文学史也正是由这样一部部表现人类本性而与读者相通的作品构成,并朝着人性指引的方向前进,通过怎样的扬弃而衔接起来,一步步地趋于全面地展现人类本性的完善并使文学越来越丰富和深入。

汤显祖的“至情”论,既受其前辈学者的影响也因其卓越的成就对后世作家产生巨大的影响。比之长30岁的徐渭以其多才多艺和离经叛道、追求个性自由的思想而备受后人的瞩目。徐渭的《四声猿》,王骥德《曲律》称为“天地间一种奇绝文字”。《狂鼓史》和《玉禅师》是对黑暗政权和虚伪神权的猛烈抨击和尽情戏弄;《雌木兰》和《女状元》则是对女性的赞歌,对人才遭埋没的惋惜与哀叹。或用浪漫手法使弥衡在阴间痛责权贵奸臣,或以漫画似的笔触袒示封建政权与神权不甚体面的尴尬,表现其狂放不羁的愤世之情,也是其追求人之至情,反抗压抑人性的佐证。汤显祖认为“《四声猿》乃词场飞将,辄为之唱演数通。安得生致文长,自拔其舌!”可见其深受影响。

追步汤显祖之后的作家有吴炳、孟称舜、阮大铖、洪昇等。吴炳的《粲花别墅五种》以奇巧曲折的情节或误会、错认手法推动情节,孟称舜以情反理的《娇红记》,洪昇颂扬帝妃爱情的《长生殿》,均在不同程度上从不同方面受其深刻启迪,且在对“至情”的不懈追求中逐渐全面地展现人的本性。

至于当今文坛大量描写“穿衣吃饭”、“百姓日用”的作品似乎也可以看作晚明文人肯定世俗人欲的写作方式的发展和完善。明代倡导的张扬个性、重视自我的思潮虽经清一代统治阶级的压制而仍不饱如缕,至晚清倡导文学改良运动,文学为社会服务经民国文人的不懈努力而至今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题材范围扩大,反映社会生活和心灵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增加,几乎无不可入于笔端,对更好的表现人的本性,激励着人的本性向更完善的方向前进无疑是有帮助的。但也应看到追求心灵的“绝对”自由所带来的一些弊端,如不加选择修饰的对社会阴暗面的描写,如实的摹写性爱几至纵欲的地步,都似乎没有表现出作者的审美倾向而只起了促使世人沦落的教科书的作用,而影响了整个社会风气的良化,这也是我们应该避免的。

参考文献:

[1]《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

[2]《中国文学史》骆玉明主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年.

[3]《中国文学批评史》邹然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

[4]韩彬.以情反理 追求个性解放——从《牡丹亭》看汤显祖的“至情”论[J].考试周刊,2007,(20).

[5]刘松来,乐帧益.《牡丹亭》“至情”主题的历史文化渊源[J].文艺研究,2007,(03).

[6]刘方政.说《牡丹亭》中的“情”[J].齐鲁学刊,2006,(06).

[7]何姗,罗嗣亮.《牡丹亭》中“情”的多重意蕴[J].兰州学刊,2006,(08).

[8]瞿华英.《牡丹亭》“至情”观[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02).

[9]徐大军.《牡丹亭》情理冲突的表现策略探析[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3).

[10]朱小利.浅谈《牡丹亭》中“情”的丰富性[J].四川戏剧,2006,(05).

[11]张淼.论《牡丹亭》对情的塑形[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2).

姚文艳,女,太原科技大学教师。

猜你喜欢
汤显祖本性牡丹亭
老鼠和松鼠
白先勇:不强人所难
抚州市积极推进汤显祖名篇进教材
张生与柳梦梅爱情观之比较
汤显祖为戏成痴
汤显祖逝世四百周年纪念
汤显祖为戏成痴
羊质虎皮
本性最美
待从头,盛情说不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