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晁衡的幸福与哀愁

2009-04-15 08:10谢志东
百家讲坛 2009年4期
关键词:大唐回国留学生

谢志东

遥想盛唐,繁花似锦,其强盛的国力、悠久灿烂的文化和昂扬的精神风貌,对世界各地区、各民族都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到唐国去,学习汉文化,成为东亚日本、新罗以及中亚诸国士人的共识;到唐国去,获取精美的丝绸从事转手贸易,是中亚、南亚、波斯的商人一致的呼声。于是,国使、留学生、学问僧、商旅纷纷奔波在通向大唐的陆道与海路上,到长安学习政治制度、儒释道、汉语以及唐人的服饰礼仪,把这些带回并传入本国,成为他们神圣的使命。

“万国朝天中,东隅道最长。”在唐朝诗人储光羲眼里,海国日本是一个非常遥远的地方。不过,茫茫大海上的狂风巨浪未能阻挡日本遣唐使朝拜天朝的步伐。公元717年,四条大船载着557人的庞大访问团,漂洋过海,来到了盛世唐朝。这是日本第九次派出遣唐使,他们当中除了官员之外,还包括一些留学生,19岁的阿倍仲麻吕便是其中的一员。

8世纪初的日本才刚刚完成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文化落后,百业待兴,而此时的唐朝正值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为了学习唐朝的先进制度和文化,日本朝廷不断遣使出访大唐。从第九次派出遣唐使开始,日本朝廷还从贵族子弟中选派优秀青年来唐留学,从小热爱汉文化的阿倍仲麻吕有幸人选。

踏上大唐土地的那一刻,阿倍仲麻吕心潮澎湃。因为他对这个号称“天朝”的神圣国度仰慕已久,现在终于如愿以偿来到这里留学。可是,阿倍仲麻吕没有想到,他的一生从此会在大唐度过,直至终老。

世界上最幸福的留学生

大唐首都长安繁华得让这位来自东瀛的学子眼花缭乱,这个上百万人口的国际大都市,不仅规模宏伟,而且是当时世界上各种文化的荟萃之地。宽阔的大街上随处可见“胡著汉帽,汉著胡帽”的有趣情景;酒肆门前艳丽多姿的胡姬正忙着招呼过往的客人;教坊里传出的是融合了各种民族音乐精华的清商之乐;即便是红灯区平康里的妓女,也随口可吟出文采飞扬的诗句来。不过,最让阿倍仲麻吕着迷的,还是这里的儒家经史。

与其他国家的留学生一样,阿倍仲麻吕等日本留学生也被安排在唐朝最高学府——国子监求学。或许连留学生们自己都会觉得有点儿不可思议,他们在国子监求学,居然享受与中国学生同等的福利待遇,不仅免交学费,而且连衣食住行等生活费用也都全免,天朝确实具有非同一般的恢廓胸襟。唐朝的外来留学生大概是从古到今世界上最幸福的留学生。

在这样宽松自由的环境中,阿倍仲麻吕潜心攻读儒家经史数载,最终成为日本留学生中唯一一个科举及第的人。

然而,学成后的阿倍仲麻吕却没有及时回国。《旧唐书》中说他“幕中国之风,因留不去”。实际上这只是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是开明的唐朝廷给他提供了留下来的机会。按照当时唐朝的规定,留学生完成学业后,如果决定回国,朝廷会发给归程路费;如果不愿回国,仍可以居留中国。对于那些逾期不归的留学生,唐朝廷或量才录用授以官职,或仍由主管外交事物的鸿胪寺继续供给生活费用。唐朝廷对留学生学成后去留政策的宽容程度,恐怕也是空前绝后的。

居留大唐快乐时光

阿倍仲麻吕在大唐获得的第一个官职是司经局校书(正九品下),工作任务是整理太子宫中的图书。这个职位虽然品阶很低,却正合他的心意,因为在这里可以接触到更多的中国典籍。几年后,他又接连被迁升为左抬遗(从八品上)、左补阙(从七品上)。左拾遗、左补阙主要负责对皇帝进行规谏及举荐人才,经常与皇帝直接打交道。由于阿倍仲麻吕德才兼备,颇受唐玄宗赏识。有一次,玄宗一高兴,赐给他一个汉名:晁衡(又作朝衡)。外国人来唐后人乡随俗取汉名者甚多,可被大唐皇帝赐名的却极少,晁衡可能是日籍在唐人士中唯一享此殊荣的人。

晁衡性格豪爽,在唐入仕后,与李白、王维、储光羲、赵骅、包估、刘长卿等当时文人交往甚密,经常一同畅游山水。从风景如画的长安曲江,到波光粼粼的洛阳伊水,处处都留下了他们吟诗酬和的佳句美篇。晁衡还把他当年从日本带来的绵、布等作为礼物赠送给好友们。他送给李白一件日本裘,让李白很受感动。李白在《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诗中写道:“身著日本裘,昂藏出风尘。”关于“日本裘”,李白特地自注:“裘则晁卿所赠,日本布为之。”虽然日本布的纺织工艺未必比得上唐朝,但“礼轻情意重”这五个字对他们之间的友谊可谓最好的诠释。

不过,晁衡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个谜团,那就是他有没有在大唐成婚。唐朝政府是允许吐蕃、胡与汉人结婚的,只是不准将汉人带回本国。相关史料中没有提到过晁衡的婚姻问题,倒是他的慊人(随从人员)羽栗吉麻吕,有史料记载与唐人女子成婚并生下了两子。一些研究者推测,晁衡也应该在唐成了家。虽然缺少证据,但不能说这种观点毫无道理。成家立业不仅是唐人的传统,也是日本人的传统。以晁衡的身份和地位,即使他自己对婚姻之事不太主动,他生活圈子里的人也不会漠不关心坐视不管。况且,晁衡那么留恋大唐,实在找不出他不爱大唐美女的理由。我们甚至可以大胆设想,晁衡忠心耿耿为大唐效力数十年,是不是因为在大唐有一段难以割舍的姻缘呢?

对于晁衡是否在大唐成婚的问题,日本研究者似乎也颇有兴趣。有一篇日文版的《娶了唐朝女人的留学生》就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该文作者说,历史学家无路可走的地方,从文学家的笔墨中,或许可以找出一些蛛丝马迹。作者发现,晁衡好友储光羲的《洛中贻朝校书衡》一诗,可能是一首新婚的祝贺诗。诗中“吾生美无度,高驾仕春坊”是赞美新娘子漂亮,“落日悬高殿,秋风入洞房”则是对阿倍仲麻吕结婚情景的描写。此外,王维《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一诗的序文中有“必齐之姜,不归娶于量国”之说,也表明阿倍仲麻吕确实娶了唐朝女人。

大唐的生活虽然幸福快乐,但身为异国游子,却有着剪不断的乡愁。留与去始终是他们的一块心病。

在大唐生活了18年之后,晁衡一度产生了归国念头。公元734年,日本第十批遣唐使回国时,晁衡曾请求辞官回日本。可是唐玄宗圣眷正隆,有意挽留他。大唐皇帝的厚爱,让晁衡感激涕零,于是决定继续在唐效力。他当时写了一首五言诗来表达自己忠孝不能两全的心情:“慕义名空在,输忠孝不全。报恩无有日,归国定何年。”

此后,晁衡的官职不断得到迁升,先后担任仪王友(从五品下)、卫尉少卿(从四品上)、秘书监兼卫尉卿(从三品)等职。

公元753年,晁衡已经56岁,在唐朝度过了37个春秋。尽管备受恩宠,但思乡之情却愈来愈浓。此时日本第十一批遣唐使团将要回国,因而晁衡再次向朝廷请求归国。唐玄宗见他赤诚效力30余年,家中尚有高堂,感慨舍爱,恩准了他的要求,并特命他为送使,即以唐朝皇帝特派大使的身份伴送日本遣唐使东归。

当年十一月十五日晚,遣唐使船队正式启航

回国,晁衡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挥笔写下了一首《望乡诗》:“翘首望长天,神驰奈良边。三笠山顶上,想又皎月圆。”

不幸的是,晁衡所乘的那条船,在快要抵达日本时,突然遭遇风暴,漂流至安南(今越南境内)。登陆后又惨遭当地土著人袭击,全船170多人,只有阿倍仲麻吕和遣唐大使藤原清河等十余人幸免于难。后历经艰险,辗转跋涉,终于在755年六月再度返回长安。不久,唐朝爆发了安史之乱,晁衡随唐玄宗逃往四川避难,回归日本的希望彻底破灭。

安史之乱平定后,晁衡继续在唐为官,历任左散骑常侍(从三品)、镇南都护、安南节度使(正三品)等职。公元770年一月,晁衡在长安病逝。唐代宗为了表彰他的功绩,追封他为璐州大都督(从二品)。

用另一种方式报效祖国

晁衡入唐54年,至死未归。但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日本人似乎从未责怪过晁衡不回国效力。晁衡病逝的消息传回日本,日本天皇还追封其正二品官位。今天的日本,人们不仅颂扬学成回国后为日本移植大唐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的留学生吉备真备,也立碑纪念终生未归的游子晁衡,他们一同被列为中日文化交流的先驱者。

吉备真备是与晁衡同一批来唐的留学生,于公元734年随日本第十批遣唐使回国。他带回的《唐礼》成为日本平安朝宫廷礼仪的范本;他带回的《太衍历经》促进了日本的历法改革,使唐代历法得以在日本推广和使用,他带回的乐器和乐书则促进了唐乐在日本的传播。18年后,吉备真备又以日本第十一批遣唐副使身份访唐,回国后官至右大臣。他曾依照唐朝新式样,对日本的军事装备进行了革新。在制度文化方面,他参与了删除和修改日本律令的工作,并参稽礼典(指《周礼》、《仪礼》、《札记》一类礼书),重新制定和完备了祭孔礼式。

晁衡虽然终生留在大唐,但实际上一直在用另一种方式报效他的祖国。通过他,唐朝加深了对日本的了解。日本在唐朝外交关系中获得很高地位,与晁衡所发挥的作用也是分不开的。公元753年正月,唐玄宗在长安接受各国使节的朝贺,来访的日本第十一批遣唐大使藤原清河被安排在西侧仅次于吐蕃使节的第二席。藤原清河觉得很委屈,于是请晁衡从中斡旋。唐朝方面最后将藤原清河的席位与被安排在东侧第一席的新罗使节进行了对调,从而保全了日本的颜面。

留学生选择回国还是留下或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始终保留着一颗热爱祖国和报效祖国的心。

猜你喜欢
大唐回国留学生
访襄阳大唐影视城
西安大唐不夜城灯光璀璨
欧洲激辩“IS新娘能否回国”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北京外国留学生的规模与结构
遭遇大唐
巴:穆沙拉夫若回国将被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