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德维
摘要:教育部在关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16号文件中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并提出要根据市场需求与专业设置情况,建立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
关键词:专业人才调查人才培养职业资格
0 引言
本文以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为例进行研究,会计专业作为我院的省级示范性建设专业,是我院的龙头专业。为了将本专业办好、办强,了解该专业人才需求状况及准确定位专业培养目标,学校组织各实习老师进行深入的专业市场调研工作,在深入社会调研的基础上,对会计专业人才需求状况和培养目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并明确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思路和创新性的专业建设规划体系,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质量。
1 调查基本情况
1.1 调研目的 了解企业对会计岗位需求的知识、技能,对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要求以及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情况,适时调整确定我系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知识结构、课程设置、专业建设规划,使我系的人才培养方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进一步贴近市场需求,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培养学生的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及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不断提高我系会计人才培养质量及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1.2 调查区域及被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主要07、08、09届三届会计专业学生,跟踪调查了235位学生的毕业实习就业情况,与他们的实习单位主管和人事主管访谈。
1.3 调查方式及问卷设计 调查方式采用访谈和问卷调查表。口头访谈主要针对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了解我校实习生的实习情况,就业需求情况和对毕业生的要求等,问卷调查采用书面调查表。
1.4 历届毕业生基本情况 在被调查的会计专业毕业生中,在工商类中小企业工作占48.78%;金融机构、行政事业单位工作占35.37%;会计师事务所及税务师事务所工作的占15.85%。
1.5 毕业生实习就业基本情况
1.5.1 实习就业心理调查 93%的毕业生在就业面试前做准备,其中42%的毕业生选择买书或上网查资料的方式,39%的学生选择就业指导中心;毕业生选择在大城市实习就业的占96%,仅4%的毕业生在内地或城镇;45%的毕业生对长期职业规划的很清楚,55%的毕业生表示暂时还没考虑未来的职业。
1.5.2 就业情况调查 从总体就业情况看,毕业生的整体就业情况良好,就业率接近99%。
1.5.3 薪酬状况 月薪在2000元以上的有53人,月薪在1500元以上的有119人,月薪在1500元以下的有63人。由此可见,毕业生的薪酬状况良好。在深圳、广州及周边地区工作的毕业生薪酬要高于粤北等经济欠发达地区。
1.5.4 从事职业 85%的毕业生从事出纳、会计或审计工作,13%的毕业生从事文员、销售、仓管等职业,2%的毕业生从事个体或自主创业。
2 调研数据分析
调研针对专业市场调查表的结果进行数据分析,按照该调查表的题目,总体来说反映了以下问题:
2.1 单位最注重的毕业生的品质:思想品德、社交能力、所学专业和个人形象气质这四项。因此,在校期间不仅要培养学生专业水平,也要加强思想品德、个人形象、社交能力的培养。
2.2 单位在阅读简历时,最注重的四项:所学专业、社会活动经历、外语计算机水平和自我评价这四项,因此要加强社会活动和外语计算机的考证工作。
2.3 单位面试时的最重视的四项:精神面貌、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仪表形象,因此,应在平时加强个人表达和形象的培养。
2.4 单位在选拔人才时,对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对于会计相关的工作,要求很高,对于非会计相关的工作,要求为一般。
2.5 对我院会计专业培养的建议:①注重实训课程的开设,使学生在学校内就能得到实操。②加强基本计算技能的培养,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字的认真程度。③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的训练。④加强对OFFICE,特别是EXCEL的训练。
2.6 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①专业定位不准,人才培养目标低。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存在理论和实践脱节的问题。③双师素质教师缺乏,会计教学重理论轻实践。④教学方式单一,会计实训教学硬件滞后。
3 对策建议
3.1 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
3.1.1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创业、创新精神和良好职业道德,掌握会计管理与实务人才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较强的业务管理能力和熟练专业技能的会计一线的高技能人才。
3.1.2 面向岗位及岗位群:①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会计事务所、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相关的会计岗位和财务管理岗位。②办公室秘书、文员、办事员。③企业统计分析,仓管人员。④会计电算化软件的销售、维护等岗位。
3.1.3 职业岗位能力、素质分析
3.1.4 “双证书”的设置及支持课程分析①在教学计划中融入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例如初级会计资格考试的《初级会计实务》,考试课程包含高职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两门专业主干课的基本内容,所以《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两门课程要求开这两门课的教师上课时以《初级会计实务》的相关内容为主线进行讲授;而初级会计资格考试的《经济法基础》课程包括《法律基础》、《经济法》和《税法》的相关内容,由于教学计划中的这三门课的开设时间跨度较长,所以教学计划中将《经济法基础》课程在考前单设,以汇总巩固相关内容;而会计电算化证的考试内容包括高职教学计划中《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会计电算化》两门课的相关内容,这两门课都已经包含在教学计划中,只要求这两门课在讲授时参考会计电算化证考试用书的相关内容。另外为全面贯穿双证书制的要求,在修订教学计划时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课时比重调整,加大和充分利用实践教学课时。②以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为核心,研究制定高职会计专业人才能力体系,以模块的方式调整高职会计专业教学计划。如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方案中设计的专业基础课程、会计从业资格、职业技能拓展、实践课教学等几个模块,实践课教学模块具体细分为政治理论课实践模块、计算能力模块、会计核算能力模块、财务分析能力模块、毕业综合实习模块。这些模块的具体划分就是以能力为本位培养方式的具体体现。③修订教学计划时考虑各专业必须参加的职业资格鉴定的时间,经过召开教学研讨会,确定了高职会计各专业的技能鉴定项目是会计电算化证和初级会计资格证,并将各级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时间定为每年的六月份,为此教学计划充分考虑了相关职业资格考试课程安排的时序。
3.2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思路
3.2.1 教学内容的改革 会计专业与别的专业比较有很大的特点。会计专业的教学内容都统一在《会计法》的规范之下,按照统一的会计准则规范执行。因此,教学内容的改革空间不会很大。我们认为其主要须要研究的是选择那些内容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那些内容是教学的次要内容,那些是必选内容而那些内容应该留待学生以后去自学。
我们的教改精力放在课程体系的改革 。在总学时一定的前提下课程的安排要体现当今的改革思想。
我们对学生的技能要求是精于记账、算账,能管理,会查账。
为此我们以《会计原理》,《中级财务会计》为主线,以《财务管理》和《审计学》为第二重点进行排课,突出主体。然后安排《成本会计》、《商品流通会计》以体现工商企业为主要就业行业。并开出《预算会计》以拓宽就业面。开出《管理会计》,《会计报表分析》以加强管理能力。开出《电算会计》,《计算机财务管理》,即将开出《计算机审计》以实现、现代手段的工作能力,相辅相成,以便构成一个现代化会计教学体系。
3.2.2 教学资料与教材建设 根据我们这样的学院,规模不太大,教师教学工作量较大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共享是教育部为我们提出的英明决策。所以,选择适合我们的精品教材、课件及试题库以及各种参考资料是我们的首选,一般不必自己编写教材,以集中精力于教学。在这样优良的大环境下仍然可以用较少的师资培养出相对较多的优秀学生。
3.2.3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我们教学改革的重点就是放在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了。根据教育专家们的研究,我们面对的学生是属于那种体能型学习的学生,因此,我们必须因材施教。根据这种学生的现实情况我们认为:将《会计专业教学》采用以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为主,开展以项目为单位来进行教学。具体教学时则用会计岗位为单元开展。每一单位都配以实际情景作为实训的内容,进行大量的训练,使学生能够产生会计工作能力。
在上述的整体改革前提下,将组织各课程改革。我们确认《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为系级《精品课》组织改革小组,集中优秀教师集体攻关。以求有良好的突破。其它各门课程,则发动全体教师行动起来。每位教师都分到一门课进行改革。最后,会计课程体系都将会获得全面改革 。
3.3 加强就业指导、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的水平和质量
3.3.1 确定合理的就业目标和择业标准 所谓合理的就业目标,是指选择的职业即符合个人的特点,也符合社会需要,体现人职的合理匹配,能充分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发挥个人优势,多为社会作贡献的就业目标。
3.3.2 身体素质准备 无论哪一种职业,对从事者的身体素质都有一定的要求,不少职业对从业者身体素质的要求还比较高。所以,高职学生应该始终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自觉遵守作息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规律,作好身体素质的准备,以迎接社会对自己的选择与职业的挑战。
3.3.3 知识、能力和技能准备 一切职业都要求从业者具有相应的知识、能力和技能。知识可分为专业知识和一般常识。前者指从事某种专门职业或进行某种特殊活动所必备的知识,后者是指人的日常生活或一般活动所需要的普通常识。知识是大学生就业的基础条件。
3.3.4 树立良好的就业意识 人们进行就业准备是为了能够从事某种职业,承担起某种职务。在就业准备的过程中,准备者不仅应具备相应的知识、能力和技能,进行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准备,还应了解社会中职业的性质和价值,掌握一定的职业知识、树立良好的就业意识。处于就业准备期的高职学生,树立良好的就业意识,是就业准备的重要内容,它将对其择业和就业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那么,当今高职学生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就业意识呢?作为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应该树立按专业就业的意识;大对口就业的意识;到艰苦行业、边远地区就业的意识;先就业后调整的就业意识等。
3.3.5 进入人才市场,参加“双向选则”的准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职学生就业的主要渠道是人才市场,在人才市场进行“双向选则”这就要求高职学生作好进入人才市场的准备工作,掌握好在市场竞争中求职择业的技能和技巧,作好进入人才市场,参加“双向选则”的准备。进入人才市场求职需要大学生首先写好求职信和自荐书。求职信和自荐书要求事实求是,简明扼要地写清楚求职的动机和愿望,所学专业,自己的兴趣、特长、被录用后的打算,以及自己的思想状况、学习成绩、动手能力等方面的内容。切忌只写优点,不写缺点。其次掌握“双向选则”洽谈的技能与技巧。洽谈时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举止大方自然,穿着得体,沉着和冷静地回答对方提问,千万不要不懂装懂,但也不必过谦,而应充满自信,展示一个高职学生应有的风度和品格。
3.3.6 心理准备,特别是挫折心理准备 当前,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高职学生就业中存在某些不健康的心理,特别是当就业的现实与职业理想存在一定距离时造成自卑或恐惧,产生某些不健康的心理;培养学生乐观向上、健康开朗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对就业政策的认识,正确认识就业市场的竞争;正确认知自我,调整就业期望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