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探讨

2009-04-15 08:10周明生
唯实 2009年3期
关键词:良性互动科学发展企业文化

周明生 花 虎

摘 要: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推动企业科学发展,需要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弘扬人人奋发向上、争为发展做贡献的精神,以充分彰显“发展”这一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营造尊重人、爱护人的浓厚氛围,以深刻体现“以人为本”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培育团队合作理念,以和谐发展推动企业科学发展;培育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推动企业科学发展;培育“绿色文化”,在企业发展中努力实现“天人合一”。企业文化建设推动着企业科学发展,而企业科学发展又反过来推动企业文化建设跃上新的层次,由此形成两者良性互动的局面。

关键词:企业文化;科学发展;良性互动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09)03-0044-08

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而企业的科学发展需要企业文化建设先行,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推动企业的科学发展。企业文化建设归根结底是为企业的发展服务的,在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就应当为企业的科学发展服务。同时企业文化建设在科学发展的推动下也才能获得又好又快的发展。本文集中对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推动企业科学发展这一主题进行探讨。

一、企业科学发展与企业文化建设须臾不可分离

(一)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之魂

企业具有自己的构成要素,要把这些有机的要素整合起来,除了有一定的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以及规章制度,还要有一种协调力和黏合剂,它以无形的“软约束”力量而成为组织有效运行的内在驱动力。这种力量就是被称为企业发展之魂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深层内涵,如果把企业比喻为一条河,企业文化就是深深的河床,制度是河流的长堤,而正是河床与长堤规范着企业之河的走向与汹涌澎湃。哲学家尼采也曾说:“当婴儿第一次站起来的时候,你会发现,使他站起来的不是他的身体,而是他的头脑。”一个成功的企业能够顺利地生存和发展,不仅是靠它的资产规模,也不仅是靠它的员工数量,更重要的是靠企业长期形成的内在文化,这便是它的“头脑”。

对企业文化概念的界定向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认为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员工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行为规范和思维模式的总和。企业文化理论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泰伦斯•迪尔和麦肯锡咨询公司顾问艾伦•肯尼迪最先提出的。他们认为杰出而成功的企业都有强有力的企业文化,即为全体员工共同遵守、但往往是自然约定俗成而非书面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以及各种各样用来宣传、强化这些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仪式与习俗。正是企业文化这一非技术和非经济的因素,便导致了大至企业决策的产生、人事的任免,小至员工行为举止、衣着爱好、生活习惯的形成。对于两个其他条件都相差无几的企业来说,由于其文化的强弱与优劣,发展的后果就完全不同。

有专家预言,企业文化在未来十年中将成为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企业文化将是未来企业的第一竞争力。各国首脑、经济决策机构和世界五百强的企业家,都十分重视企业文化再造的投入。世界五百强为什么能够获得比较高的效益,关键就是企业背后文化力的支撑。2001年初,美国福氏咨询公司在对《财富》500强评选的总结中指出:“公司出类拔萃的关键在于企业文化”。所以张瑞敏才会说,海尔的可行竞争力就是海尔文化。海尔的什么东西别人都可以复制,惟独海尔文化是别人无法复制的。彼得•圣吉也说:从长远看,唯一能持久的竞争优势,就是你的企业文化的自身发展力,是你比对手学习得更快。这是组织发展的源泉,任何人都想模仿你,但在他们模仿时,你又超越他一大步了。

可见,只有企业文化是本企业独有的并且是不易被模仿和交易的,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正是:企业一年发财靠机遇,两年获利凭领导,五年成功因制度,十年不败得文化。从另一个角度看,现代企业发展有三种境界:一是有产品有市场能生存;二是有品牌有影响能发展;三是有文化有创造能永续。许多“明星”企业成为“流星”企业,就是因为急功近利,只顾及眼前的利益而企业文化的“内功”没有练好,从而缺乏持续发展的源动力。

(二)科学发展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发展和科学发展是人类面对的共同问题,而且被联合国纳入全球首要重大问题。二次大战以后,世界上曾先后出现过三代不同的发展观。一是20世纪50-60年代,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传统发展观即第一代发展观。其基本模式是:发展等于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等于工业化。二是20世纪70-80年代,以综合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第二代发展观。其基本模式是:发展等于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三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人类发展为核心的当代发展观即第三代发展观,其基本模式是:发展=以人为中心+多层面发展+可持续发展。而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正是深刻总结国际国内发展的经验教训以及对国外发展理念借鉴和升华的结果。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它既符合中国现阶段和未来发展的国情,也适应了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是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延伸和深化。科学发展观要求既要有较快的经济速度和较高的经济效益,又不能以牺牲安全、资源和环境为代价。

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有赖于企业的科学发展。因为,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是社会生产和流通的直接承担者,同时也是推动技术进步和创新的主要力量。企业的科学发展是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基础,或者换句话说,没有企业的科学发展,便没有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有数据显示,1985年至2000年的15年是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期,GDP年均增长率为8.7%。但如果扣除损失成本和生态赤字,这期间我国的“真实国民财富”仅为名义财富的78.2%。这就意味着,GDP的实际年均增长率只有6.5%。另有数据统计显示,我国每创造1美元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4.3倍、德国和法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由此更加剧了我国能源、资源紧张的局面。造成上述状况的一个直接原因是企业增长方式的粗放,我国很多企业的发展依然处于低层次扩张,还谈不上科学发展。

企业的科学发展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企业增长方式的粗放、企业的发展缺乏科学性,首先制约着企业自身的发展。在过去一个较长时期内企业所存在的“三高三低”、“三快三慢”现象便是最典型的表现。所谓“三高三低”、“三快三慢”即:要素投入高而最终产出低、资源消耗高而产品质量低、发展速度高而稳定程度低;摊子铺得快而技术进步慢、投资增长快而资金周转慢、平面扩展快而结构升级慢。这种状况对企业自身发展的制约和损害曾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的程度,这种制约和损害至今仍明显地存在。在如今激烈的全球化市场竞争中,企业的这种传统的发展方式更难以为继。企业要想生存并获得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是其必然的选择。企业只有科学发展才能永葆青春,科学发展是企业的未来之路。

(三)企业科学发展需要企业文化为之提供思想理念和精神动力

既然如前所说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之魂,那么,在倡导科学发展的今天,企业文化也就成为企业科学发展之魂,企业科学发展需要企业文化为之提供思想理念和精神动力。

首先,企业科学发展需要企业文化为之提供先进的理念。科学发展观本身就是关于科学发展的先进理念,包括以人为本的理念、全面发展的理念、协调发展的理念、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等等。企业要实现科学发展,便需要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促进各种陈旧落后发展观的破除,并促进各种科学发展理念的形成,以更新观念,凝聚共识,统一步调,创新工作,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从另一方面看,企业文化实质上就是关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理念,其核心是企业的价值理念即价值观。任何一个企业总是要把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对象作为本组织追求的最高目标和基本信念,一旦这种最高目标和基本信念成为统一本组织成员行为的共同价值观,就会构成组织内部强大的凝聚力和整合力,成为统领组织成员共同遵守的行动指南。因此,企业的各种理念尤其是企业的价值观制约和支配着企业作为一种组织的宗旨、信念、行为规范和目标追求。可见,企业文化为企业科学发展提供先进的思想理念,又是企业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同时,企业科学发展需要企业文化为之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因为,企业科学发展的实现,既需要克服形形色色不利于科学发展的传统思想和陈旧观念,又需要改变林林总总不利于科学发展的传统落后的生产经营方式和发展方式,还需要破除方方面面不利于科学发展的传统制度、体制和机制,从而逐步形成有利于企业科学发展的思想理念、发展方式和制度、体制、机制。而这一切,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都会碰到各种阻碍,遭遇各种困难,经受各种考验。因而,企业要走好科学发展之路,就要有坚定的信念、坚韧不拔的毅力、坚强的精神支柱和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企业文化所具有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和激励功能正是可以适应这样的需要,它可以引领和促进企业从高层管理者到全体员工,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同心协力,百折不挠,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二、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若干着力点

(一)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弘扬人人奋发向上、争为发展做贡献的精神,以充分彰显“发展”这一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第一道理”(硬道理)、“第一要务”、“第一要义”。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我们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要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一百年不动摇,要坚持发展这个“第一道理”、“第一要务”、“第一要义”一百年不动摇。发展是我们解决前进中一切问题的关键,发展是中华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企业作为为社会提供物质、精神产品和服务的经济组织,是国家繁荣、民族振兴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担负着发展的重要职责。企业实现科学发展,首要的也是一心一意谋发展,“不管东西南北风,咬定发展不放松”。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决定性的因素,而人是生产力发展的主体,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只有人的因素作用于物的因素并且引起现实的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生产力才有可能实际形成并活跃地发展起来。这就需要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弘扬人人奋发向上、争为发展做贡献的精神,充分挖掘、激发和发挥人的生产力,从而力求最大限度地达到企业发展和科学发展的目的。

为着弘扬人人奋发向上、争为发展做贡献的精神,企业文化建设就要立足于鼓励竞争和公平竞争,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这是因为,竞争是动力,而公平竞争是最大的动力。上个世纪初,西方经济学家詹姆斯就激发公司员工工作动力问题进行调查发现,激发员工最大动力的其实并不单纯是金钱和待遇,主要还是公正。公正所体现的是人的一种合理的价值追求,它要求人与人之间人格平等、机会平等、竞争平等和享受公平合理的待遇。这就要求企业建立更加完善、公正、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不仅鼓励竞争,而且鼓励公平竞争,真正按照公平和竞争的双重导向,奖勤罚懒、奖优罚劣,以促进员工人人竭己所能奉献企业。中电电气集团正是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原则,实行全员“聘任制”和“淘汰制”,对管理者乃至普通员工,一律实行公开、公平的竞争上岗。同时,完善论贡献定报酬的分配机制,坚持实行三个倾斜,即:向技术含量高的岗位倾斜、向生产一线倾斜、向劳动强度大的岗位倾斜。对在科技开发、市场销售等环节中做出重大贡献者给予重奖。由此在全集团形成了你追我赶、为发展争做贡献的浓烈氛围,展现出生机盎然、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

为着弘扬人人奋发向上、争为发展做贡献的精神,企业文化建设就要立足于强化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促进员工对企业前途命运的最大关心。要使企业文化成为一根无形的纽带,让每一个员工的名利、进步、前途和命运与企业紧紧相连;要使企业文化成为一面鲜艳的旗帜,让每一个员工在它的引导下为实现企业目标而自觉地奋进。从而形成“我与企业共成长”、“我与企业共命运”的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使为企业多做贡献成为一种内在的需求和冲动。徐州工程机械集团(以下简称徐工集团)正是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讨。多年来,他们着力于培育员工主人翁意识,打造“责任文化”,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他们通过党团组织活动,通过网络信息手段,发动、组织员工为企业献计献策;他们通过开展“合理化建议评比”、征文比赛等,营造人人关心企业发展的文化氛围;他们还通过举办一年一度的运动会、艺术节,为每一个员工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由于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的不断增强,全体员工中焕发出空前的工作热情。

为着弘扬人人奋发向上、争为发展做贡献的精神,企业文化建设就要立足于倡导正确的用人导向,做到人尽其才。现代企业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中电电气集团通过企业文化建设确立了“能耐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宽”的中电电气人才发展战略。他们面向全球,不拘一格选人用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注重能力,不唯资历,任人唯贤。中电电气集团在选对人、用好人的同时,真正做到事业留人、待遇留人和感情留人,充分调动了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通过企业文化建设营造尊重人、爱护人的浓厚氛围,以深刻体现“以人为本”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集中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人文价值取向。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一个在人的创造性实践活动中进行的客观过程。所以,“历史并不是把人当做达到自己目的的工具来利用的某种特殊的人格,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是人的目的性和价值性的统一。人不仅是发展的动力,也是发展的价值主体,一切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创造物质精神财富,满足人的多层次、多方面的需要,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以人为本”同时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为了深刻体现“以人为本”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必须营造尊重人、爱护人的浓厚氛围。这就要求:首先,将人置于管理的中心位置。人作为社会自然历史过程的产物,作为社会关系的产物,是社会一切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进步、生产力发展和企业管理整个活动中最能动、最活跃的因素。只有重视对人的管理,将人置于管理过程的中心位置,企业管理及企业的一切工作才能取得预期的成效。其次,重视人的需要和对人的激励。以人为本必须研究人,研究企业成员的个性需要、期望对其行为的驱动作用,研究企业人的行为、工作满足感与工作绩效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一位企业家说过:“最大的激励就是给他最需要的东西”。而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人的需要由低到高依次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受尊重和自我实现五个层次。因此,在企业管理中,就应从本企业的实际出发,尽最大努力创造条件满足这些不同层面企业成员的个性需要,并针对这些不同层面的个性需要采取有力的激励措施,增强员工的满足感,激发其内在的潜能。最后,引导人与组织共同发展。在人本管理中兼顾团体与个人两个方面,使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结合,这其实是倡导真正的集体主义。引导并坚持人与组织共同发展,必将促进组织对成员充分信任、成员对组织充分合作、组织成员的参与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尊重和发挥,从而实现真正的以人为本。

在我国很多企业中,这种人本文化真正促进了企业的科学发展。徐工集团通过在全公司大力开展“爱在徐工”为主题的“员工关爱工程”,充分体现了企业文化建设中“以人为本”导向。他们以驻外营销人员、一线职工、科技人员为重点,关注员工个人和家庭需求,开展全方位、多层面、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服务活动,实施心声倾听、学习关爱、健康关心、劳模关怀、青年鹊桥和生日祝福七大关爱行动,同时还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调查员工对公司的管理、环境、生活以及领导作风的满意度,从思想上、生活上、情感上切实为员工排忧解难,把理解人、关心人、尊重人落到实处,最大限度地提升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和工作的幸福感。如今,“爱在徐工”员工关爱工程已成为企业的暖心工程、安心工程、聚心工程,使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持续增强,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空前地迸发出来。实践证明,企业顺应时代潮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完善以人为本的管理体制,真正做到尊重人、爱护人,对于凝聚一切积极因素,推动企业科学发展,大为有益。

(三)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培育团队合作理念,以和谐发展推动企业科学发展

18世纪著名的哲学家、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大卫•休谟曾写道:“在栖息于地球上的一切动物之中,初看起来,最被自然虐待的似乎是莫过于人类,自然赋予人类以无数的欲望与需要,而对于缓和这些需要,却给了他以薄弱的手段。”人类为了满足需要和生存发展就必须组成集体,相互合作,所以合作是人的天性。正如一滴水,它的力量是微乎其微的,但它却懂得团结其它水滴,汇成涓涓的小溪,潺潺的河流,终至磅礴的江海,拥有澎湃的力量。从而这一滴水的价值也在这其中得以体现,得以升华。这便是合作的价值,团队的力量!

当前,在日益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中,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一个企业能否立于不败之地,持续地将品牌做大、做强,是否具有优秀、厚重、经得起考验的优秀团队至关重要。团队素质的高低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兴衰及发展程度。打造一支目标一致、责任共担、团结合作、拼搏进取的卓越团队,达到“1+1>2”的功效,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战斗力,成为企业管理的当务之急。进一步看,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培育团队合作理念,还可以达到以和谐发展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目的。

所以,团队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甚至可以说是重中之重。团队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确立共同的目标、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与激励体系、培养相互信任的精神、明确个人角色和各自分工等。团队的本质是责任意识、奉献精神和集体主义,团队精神是打造团队的根基。而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中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可和接受的核心价值观、企业使命、企业发展目标、企业精神和员工行为规范等的总和,为团队提供了思想道德支撑的长效机制。徐工集团的实践也正是证明,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培育和谐的团队合作理念,才能促强团队中每个单体之间的相互理解、支持和尊重,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大家都能想集体,看大局,携手共进,共克时艰。

(四)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培育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推动企业科学发展

实事求是意味着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按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科学发展观正是在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中,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摸索和发展起来的理论。法国哲学家安托•法勃尔•多里维说:“人类是一种使思想开花结果的植物,犹如玫瑰树上绽放玫瑰,苹果树上结满苹果。”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这一科学的指导思想是智慧的结晶、文明的积淀、时代的精华,更是坚持实事求是的产物。所以说实事求是是科学发展观的精髓,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让科学发展观真正开花结果,关键是要坚持实事求是。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企业为了实现科学发展必须践行实事求是的思想,用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方法去研究、探索、指导企业的发展。所以,必须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利用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培育和弘扬一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首先,需要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培育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打造“唯实文化”,从实际出发推动企业科学发展。而在这方面,徐工集团也正是有突出的表现。徐工集团通过对市场的充分把握,根据自身的生产能力和追求来制定生产和销售指标,不是一味地为了追求高指标而拼命地层层下任务、“压指标”。徐工集团的“反思文化”反映的也是一种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他们通过反思自己找出差距:通过外部对标找出与世界同行优秀企业的差距,通过内部对标找出与国内优秀国企和民营企业的差距。正是通过标杆比较的方法,借鉴、吸取领先者的思路和办法来否定自身、改进自身、提升自身。徐工集团在企业的外扩、并购和改制中也体现了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徐工在早期对地方性工程机械企业的整合及近期凯雷收购案中,都曾走过一些弯路。但是他们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反思过去,吸取经验和教训,最终在企业改制中取得重大进展,突破了多年困扰企业的瓶颈,确立了国有控股、打造自主品牌、构建新的上市融资平台的发展路径,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的科学发展。

其次,需要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培育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打造“创新文化”,与时俱进推动企业科学发展。企业要适应和反映变化了的客观情况不断获得新的发展,就必须永不自满,永不懈怠,不断探索,持续推进企业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使企业经营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将培育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打造创新文化,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义不容辞的职责。中电电气集团的核心价值观是“远见、创新、责任”,企业精神是“团结、拼搏、创新”,老板陆廷秀带头创新求异求变,创新成为贯穿中电电气集团发展历程的一根红线,成为中电电气集团的发展命脉。他们改变传统的销售模式,以办事处的团队作战融化了单枪匹马的供销方式,使现代营销观念深入人心;大胆尝试、应用新技术,使自己的产品在不断更新换代中立于不败之地。每年开发高新技术产品10多个,申请知识产权专利60多项。并且,中电电气集团与美国杜邦合作开发的SG10系列产品,成为国家级重点火炬计划项目;融多国先进技术于一体的耐高温液浸变压器,首开油变产品创新的先河;与澳洲光伏研究中心七博士科学家团队联合开发生产高转换率太阳电池,有效解决了国内光伏产业头小尾大的核心技术难题。中电电气集团正是通过创新文化建设,高举创新之剑,不断创新发展思维、创新发展机制、创新发展举措,培育核心竞争力,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真正实现了“与世界同步、与巨人同行”的战略发展观。

第三,需要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培育诚实守信的科学态度,打造诚信文化,义利并举推动企业科学发展。诚信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也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诚信作为一种价值观,是企业处理各种关系、解决各类矛盾、指导各项工作的坐标。离开了坐标,企业发展就会失去方向,走向衰败。所以,企业要做到诚信对待企业职工、诚信对待消费者、诚信对待客户、诚信对待社会公众,义利并举促发展。社会责任感是企业诚信文化的重要体现。徐工集团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坚持诚信管理,诚信经营,并热心支持社会公益事业。“5•12”四川汶川大地震灾害发生后,徐工集团紧急行动,先后组织了五批救援队伍,提供了价值2664万元的34台起重机、压路机、平地机及维护车辆,53名员工组成救援队,深入到灾区一线救援抢险和安置灾民。在中央电视台“爱的奉献——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晚会”上,徐工集团当场宣布向灾区捐款1372万元,其中企业捐款1000万元,1.3万名职工个人捐款372万元。此外,2200多名党员又以“特殊党费”的形式捐款43万元。在兄弟省份突降灾难的时刻,徐工集团无论是快速反应能力,还是捐款数量、支援的抢险设备数量,在国内同行业中均名列首位,充分体现了徐工“担大任、行大道、成大器”的核心价值追求。美国管理大师克劳斯比指出,由诚信可信赖的人建立起来的可信赖的组织,必然产生出“有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也必然具有可靠的市场份额、忠实的顾客和稳定的利润。诚信文化必将使得徐工集团“成为一个极具国际竞争力、让国人为之骄傲的世界级企业”的美好愿景变为现实。

(五)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培育绿色文化,在企业发展中努力实现“天人合一”

我国自古就有“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社会越发展,人类越进步,就越要善待环境,共同营造和谐美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变为现实,培育绿色意识,实现绿色经营,营造绿色文明,倾力绿色制造,努力制造绿色。就是说,企业要在发展中实现“天人合一”,就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培育绿色文化。

绿色文化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和谐共进、能使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绿色文化是企业文化新的价值诉求。倡导绿色文化,必须树立绿色生态文明的发展观,树立环境就是资源、环境就是财富、环境就是生产力的观念。企业在谋划全局,制定战略,确定新产业、新产品开发方向时,充分尊重自然规律,同步考虑环境问题,增强企业的生态忧患意识与责任意识,努力把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生态发展目标融为一体,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文化要求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将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战略选择和技术选择落到实处。中电电气集团正是按照绿色文化的要求确立并切实实施了自己的产品战略,即“安全、绿色、节能”。中电电气集团的SG10型系列非包封线圈干式变压器就是安全、绿色、节能的环保型产品的典型代表。该产品采用NOMEX纸绝缘新技术,与我国传统环氧干式变压器相比体积缩小10%,节约铜材10%以上,不仅在制造、运输、存储时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在运行时噪音低、损耗低、过载能力强,从技术的角度彻底解决了寿命周期后铜、铁、硅钢等原材料回收再利用的难题。面对50亿之巨的干变市场,仅铜一项就可以为国家回收10亿元的不可再生资源。而且由于国内还没有引进环氧干式变压器回收再利用技术,环氧干式变压器寿命周期后只能简单作深埋处理。从这个角度考虑,SG10型系列非包封线圈干式变压器的使用还能为国家节约大量的宝贵土地。中电电气集团的绿色文化使企业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强化了环境治理保护,真正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绿色文化更要求企业具有持久的绿色意识,实现持久的绿色经营,持续地向着“天人合一”的目标努力。扬中大全集团在发展中按照绿色文化的要求,多年来持之以恒地重视环保工作。每年投入大量经费改进生产环境,如2005年投入2000多万元,引进热浸锌自动化生产线,改进生产工艺,投入200多万元改造污水处理工程项目,严格按照国家环保标准建立企业的生产流程,优化生产环境。大全集团的多晶硅项目投资数亿元,专门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环保生产工艺与设备,成为国内领先、高效节能的重点项目。由于坚持不懈的努力,大全集团多年被镇江市、扬中市评为环保工作先进集体,还被江苏省环保局评为绿色企业。

三、以科学发展进一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企业文化建设可以推动企业的科学发展,而企业的科学发展又可以反过来进一步推动企业文化建设。

(一)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把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突出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主题,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进一步开拓企业文化的深度。既然“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企业在管理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就必然使得企业文化的内涵更加深刻。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不断改造与创新的过程,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就是一种创新,它推动着企业文化向深层拓展。

突出科学发展观“全面发展”的主题,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进一步拓展企业文化的广度。企业的全面发展包括:企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全面发展、企业人文环境与生态环境的全面发展;等等。以内涵如此丰富的“全面发展”为主题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势必使得企业文化的广度和深度得以大大拓展。

突出科学发展观“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主题,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进一步提升企业文化的高度。企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具有较高的层次,至少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企业愿景、企业使命、企业精神、企业经营理念等都能被投资者、管理者和员工高度认同,这是企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基础;二是企业投资者、管理者和员工有共同的奋斗目标,这是企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来源;三是各个职能部门和生产单元都能围绕企业奋斗目标自觉履行职责,使各方面的发展保持平衡状态,这是企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集中体现;四是企业投资者、管理者和员工都能受到应有尊重并享受发展成果,这是企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部条件;五是企业与供应商、分销商、服务商、顾客、社区、政府、竞争对手及自然环境都能友好相处,这是企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外部条件。以此为主题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无疑可以把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以科学发展的成效检验企业文化建设,使企业文化建设更加扎实有效地推进

企业文化建设不能停留在制定企业文化战略、提炼企业文化理念和评比表彰等等这些内容层面上,它必须落地生“根”和开花结果。在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今天,这个“根”和“果”不是别的,就是企业的科学发展。因此,我们要通过科学发展的成效来检验企业文化建设,看其方向是否正确,方法是否得当,效果是否显著。

企业科学发展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企业的人本维度、自然维度和社会维度上。其中企业的人本维度体现在企业对待内部员工和外部利益相关者的态度上;企业的自然维度体现在企业资源的消耗度和企业环境的友好度上;企业的社会维度体现在企业对其社会价值和利益价值的选择上。以科学发展的成效检验企业文化建设实质上是一种控制,即反馈控制。通过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这种反馈控制,可以适时地对其加以促进或纠偏,从而反过来进一步促使企业文化建设的扎实有效推进。当然,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的一项投资,其回报和产出不是立竿见影的,往往具有间接性、模糊性和渐进性的特点,这就需要长远的眼光和战略性的思维,防止急功近利,同时制定出尽可能量化的衡量企业科学发展和企业文化建设成效的指标体系。

(三)以科学发展的成果支撑企业文化建设,使企业文化建设更好更快发展

文化和经济是彼此依存、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的,文化为经济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导向,经济为文化提供赖以生存、发展和进步的物质基础与保障,又为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丰富的创作源泉。所以,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文化建设的发展规模。正是因为经济对文化发展和进步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我们完全有理由说,文化发展的根本在于经济。同样的道理也存在于企业之中,企业的科学发展能够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创作源泉和发展动力。徐工集团、中电电气集团和大全集团都是由于企业文化建设推动了企业的科学发展,企业的科学发展又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因此而形成了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的科学发展良性互动的局面。他们不仅保证了企业文化建设日常所需的各项投入,而且在创建企业“学习文化”,加强员工培养和培训以从根本上提高员工素质方面舍得下更大的本钱。例如,作为中国电器工业十大领军企业、中国电器工业最具创新力企业的大全集团,每年都投入大笔资金用于员工培养和培训。他们与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江苏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联合举办工程硕士班,目前已为公司输送工程硕士100多名,大大增强了企业科技创新的骨干力量。每年投入200多万元,与专业培训机构联合开办中高层MBA培训班,为企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管理人才。同时利用互联网,通过开通网校、举办远程教育培训等形式,将学习普及化,在全公司形成人人要学习、人人爱学习的良好氛围。还建立了藏书和资料丰富的图书馆,凝聚学习人气,并连续三年举办“和谐与发展”、“品牌与我”等主题演讲比赛,激发员工学习和参与热情。为鼓励员工学习,还制定奖励政策,如获得本科学历或中级职称者每两年可以享受2000元的旅游津贴。由于学习文化创建和员工培养培训工作搞得有声有色而又扎扎实实,集团被省总工会评为优秀学习型企业。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科学发展,企业科学发展的成果又有力支撑企业文化建设,这在大全集团得到了生动的反映。□

参考文献:

[1]张云飞.科学发展观与全面小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张德.企业文化建设[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王国清,葛和平.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的塑造[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8(2).

[4]胡鞍钢.中国:新发展观[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

[5]黎群,企业文化建设100问[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6]汤莉萍.世界文化产业案例选析[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浩 余

猜你喜欢
良性互动科学发展企业文化
营造互动的主题墙饰
多措并举开展“两学一做”促进扬水事业科学发展
文化自信,登高望远
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有效衔接的路径探索
杉树湾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探讨
我国高职院校科学发展的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综合研究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培训的关联性分析及阐述
融合时代舆论监督中的媒体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