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宁
摘 要:绿地投资与跨国并购是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FDI)最常见的两种模式,本文回顾了我国自改革开放,尤其是1999年中央提出 走出去 战略以来,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历程,分析了影响我国企业FDI模式的各种因素,并给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 跨国并购 绿地投资
中图分类号:F276.7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模式回顾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1999年中央提出“走出去”战略以来,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据商务部2008年9月份发布的《2008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在世界经济危机最为严重的2008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首次突破500亿美元,达到559.1亿元,同比增长111%。
对我国的企业而言,在“走出去”之前面临着两个重要的战略决策,一是区位选择,即选择投资哪一个国外市场;二是进入模式的选择,是在东道国当地新建一家企业(绿地投资),还是直接收购东道国现存的当地企业(跨国并购)。而我国企业在不同的阶段,其选择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在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初期,由于企业规模相对较小,资金相对较少以及技术和管理能力的不足,一般都以合资或者独资的形式在境外注册,即绿地投资模式。直到80年代中期,我国企业才尝试跨国并购,且几乎都是国有企业。然而,在20世纪的最后几年,随着以美国跨国公司为首的全球第五次跨国并购浪潮的兴起,我国跨国并购活动开始活跃起来,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也跨入跨国并购的行列之中,如浙江万向并购美国UAI公司,联想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等。
二、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模式战略选择——基于动因视角
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可分为三种:一是学习国外企业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二是产品在国内市场已趋于饱和或者生产能力相对过剩,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来转移生产能力,同时扩大国际市场份额;三是通过FDI取得国外的自然资源。
对于基于第一类动因的企业,其投资区位一般选择日本和欧美等发达国家,企业应利用其资本市场高度发达和开放的特点,在外汇资金充裕和跨国经营精通的条件下,尽量选择跨国并购的模式,通过这一模式,一方面可以减少进入障碍和风险,加快进入速度,另一方面可以利用被并购企业原有的人才资源和技术,培养企业自己的人才,提高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对于基于第二类动因的企业,一般为我国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产业,如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制造业,这些产品国内市场已经趋于饱和,而其出口常常受到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制约,因此可以通过绿地投资的模式(包括独资和合资新建),大力发展对外直接投资来释放富裕生产能力,扩大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对于通过跨国直接投资获取国外自然资源的企业,一般应以绿地投资中的合资模式为主,采用这种模式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自然资源常常受到各国的严格控制,合资有利于获得东道国的信任,另一方面由于自然资源开发的投资规模一般较大,合资方式可以分担企业的资金投入,以降低投资风险。
三、政策建议
对于企业自身而言,由于我国企业的技术水平普遍不高,因此在选择对外投资模式时要重视企业核心能力对企业市场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注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是科技创新,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建立全球化的研发体系,将研发与市场捆绑在一起,从而使研发适应市场、推动市场,进而使企业赢得市场;二是理念创新,企业应树立联合发展的理念,在核心竞争力不是很突出时,通过建立合资模式进入国际市场,充分借助国外企业的人才优势、研发优势以及渠道和网络优势来加快自身的发展,培养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三是管理创新,我国企业应通过管理创新建立符合市场化和国际化的企业治理架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变革,尽快建立风险管理的制度,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从政府的角度来看,首先应加强对企业FDI的支持力度,例如通过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为企业提供法律保障;建立相应的服务网络搭建信息平台;设立相应的管理机构提高审批效率;加大融资的支持力度,为优质企业提供必要的资金等等。其次,政府应加强对企业投资模式的区别引导,由于我国对外投资的企业规模不一,水平参差不齐,有大型的国有企业,也有民营中小企业,因此政府应该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采取不同的引导方式。
(作者单位: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国际贸易研究生二年级)
参考文献:
[1]李东阳. 对外直接投资的实现途径及其选择.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2,(06).
[2]胡振华. 符胜斌. 中小跨国企业对外投资模式分析. 技术经济,2002,(02)
[3]聂名华. 跨国并购投资发展的现实动因分析. 社会科学辑刊,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