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乐汇》:电视谈话类节目的娱乐元素解析

2009-04-14 03:15孙峰岩郭雅丽
电影文学 2009年22期
关键词:大众文化

孙峰岩 马 嫒 郭雅丽

[摘要]《咏乐汇》从世界范围内选取拥有独特人生经历的嘉宾,通过表演的形式将其再现,分享宝贵的人生感悟。这种“李咏式”的访谈形式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娱乐氛围,而娱乐元素的注入也让《咏乐汇》充满了活力。受众的心理需求、市场的需要、电视的传播特性决定了娱乐元素在谈话类节目中的存在。本文将从《咏乐汇》节目的情境设置、主持方式及风格、环节设置、现场互动等方面对电视谈话类栏目的娱乐元素的表现进行解析。

[关键词]娱乐节目;《咏乐汇》;大众文化;电视谈话类栏目

一、《咏乐汇》中注入娱乐元素的原因

1电视的传播特性使电视天生带有娱乐化倾向

消费文化或日大众文化的潮流正拨动着几乎每个人的心弦,消费文化正在时时刻刻、潜移默化地影响、甚至塑造人们的情感和思想,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消费文化抹去了差异、对立、界限以及地域界限、社会差别、政治冲突、阶级对立、年龄悬殊、性别差异、私人话语与共同话语的隔阂,从而得以成为一种共享的文化形态。

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必然有着消费文化的特征,“作为大众传媒的电视,其本身便是和大众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电视深入千家万户,以一种浅露的传播方式把审美融入普通人的生活之中,带给受众快乐,对大众粗糙的生活起了润滑作用,电视的娱乐化倾向正是它的具体表现。”

电视是一种视听兼备、声画并行的传播媒介,与印刷媒介相比,电视提供给受众的是更直观、更形象的图像信息,这种传播特性使电视天生便具有浅显、形象的特点,从而使电视媒介较于印刷媒体更易于趋向消费化、娱乐化。

2受众的心理需要

受众的心理需求决定了电视的娱乐化倾向。现代社会的进步使普通大众日益成为社会的主体,平民开始要求更多符合自己审美倾向和价值观念的文化出现。而电视栏目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必然会迎合受众的广泛需求,大量地生产和传递大众欢迎的文化产品。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同质化,信息的大量轰炸,使得受众更趋向于接受形象化、表层化的东西,人们已不再有闲情逸致去欣赏所谓的“高雅文化”。《咏乐汇》中的“真人VCR'便把生活作为快餐式的片断提供给受众享受,受众不必深究形象的深刻含义,只要能在形象中得到快乐。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奔波一天后,在心理上更需要浅显易懂、轻松活泼的精神产品,《咏乐汇》的娱乐元素正是对受众这种心理诉求的反应,在普通大众艰辛的生活之旅中担当了润滑剂的角色。

3市场的需要

电视是—个需要高投入、重装备的行业,如果不产业化、市场化,就意味着投入不能产出,没有产出就没有回报,没有回报就不能生存,所以就要求电视栏目必须面向市场。

收视率是电视栏目的“命根”,因此,电视栏目是一种需要依靠大众魅力生存的艺术实体,它必须尊重市场,服务大众,才能赢得自己的生存空间。《咏乐汇》电视娱乐型谈话栏目正是在当前媒体市场竞争激烈的形势下,以受众为中心、准确定位。

对于《咏乐汇》来说,娱乐元素的注入使得栏目自身形成了颇具特色的魅力,从而可以在多个方面满足受众的需要,就比较容易创造出较高的收视率,这样才能获得强有力的生命力。

二、《咏乐汇》娱乐元素的表现

由李咏主持的全新谈话类节目《咏乐汇》于2008年11月1日在CCTV-2经济频道开播,这档拥有独特风格的访谈节目开播前备受瞩目,而在播出后更是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同年11月22日,《咏乐汇》第四期节目播出,邀请到了国际影星成龙,当期节目更是在全国收视率达到了1.22%,排名经济频道直播节目首位。《咏乐汇》虽以闲谈为主,但充分展现出了创作人员的匠心独运。

1从情境设置上看

《咏乐汇》在形态创新方面大胆探索,从我国民族文化人手,将“边吃边聊”的国民生活习惯融入栏目中,形成独特的本土化娱乐风格。

整档节目在演播室内录制,《咏乐汇》把演播室装饰成一座豪华的略带西式特色的餐厅。在这个餐厅里有厨师,有服务生,主持人李咏扮演餐厅老板,而嘉宾俨然是顾客。在《咏乐汇》中,主持人李咏为嘉宾提供菜肴、茶点,而这些菜肴往往在栏目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换句话说,这些菜肴茶点更像是一个隐喻,一个伏笔。这些菜肴不一定要好吃,不一定要名贵,但从某种意义上说,必须对嘉宾是弥足珍贵的、具有特殊意义的。《咏乐汇》就是在主持人请嘉宾吃饭的情境下,以嘉宾经营人生的智慧为主线,选择嘉宾人生中最具代表性的故事。

从我国的民族文化背景上来看,我国源远的饮食文化影响了我们的生活习惯。自古,待客必备丰盛的宴席,直到今天,婚丧嫁娶的餐宴也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人们早已培养出了在饭桌上交流的习惯。

《咏乐汇》巧妙地以我国的饮食文化为根基,当嘉宾与主持人共同围坐在桌子前等待佳肴的时候,实际上已经打破了主客的界限,拉近了嘉宾与主持人的距离。任何人在吃饭的时候都是十分放松的,这样也就更容易使嘉宾卸下面具,倾吐心声,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激发嘉宾的个性的发挥。

如《咏乐汇》邀请歌手杨坤的一期栏目,主持人在杨坤享用菜肴的时候轻松带过杨坤现在正患有“抑郁症”的话题,并以开玩笑的口吻提问“我现在完全看不出来(你有抑郁症),而且当着这么多朋友的面聊天”。杨坤答:“我为什么这么能聊呢?就是因为吃了药。”

除去风趣的对话外,栏目还运用配乐、道具等其他途径增强娱乐感。2009年5月3日首播的《咏乐汇》为了引入嘉宾齐秦,李咏选择了一种特别的方式——模仿《动物世界》中赵忠祥老师的声音朗读了一段关于“北方的狼”的解说词,令人意外的是,在这段解说词中间却加入了一段野驴嚎叫的配乐,现场观众无不捧腹。

可见,《咏乐汇》极具娱乐意味的情境设置一方面创造了轻松幽默的气氛,能够更大限度地激发主持人、嘉宾乃至观众的个性化表达;另一方面消融了主持人与嘉宾在栏目中的角色,打破传统谈话栏目死板僵化的谈话模式,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

2从主持方式及风格上看

《咏乐汇》大胆采用了国外普遍流行的主持人中心制。主持人李咏同时是节目的总策划,主持人的这种中心地位集中体现在节目名称、宣传片花絮以及LOGO上。而李咏作为谈话类节目主持人,不仅仅在节目中起营造“谈话场”的作用,还更多地成了整个节目的主导。

从节目一开始,主持人从观众身边的入口进入演播厅,边走边和现场观众握手拥抱,打破了传统国产栏目中主持人从一开始便直接站在舞台上的出场形式。

在整个栏目的主持过程中,李咏并不拘泥于某种特定的形式,风格随意幽默。这种幽默风趣的风格体现在多个方面:主持人的形象,李咏平民化的长相颇有些“丑角”的意思,为观众长期的审美疲劳增添了一份意外的“惊喜”;主持人的语言,无论是声音、语速还是习惯用语,都极具个性化和幽默感;主持人的服装与发型,李咏的服装不是传统主持人的正装,多了一些华丽的修饰,看起来更像是去参加舞

会的打扮,发型就更不用说了,不但长,还染了颜色。

如果说李咏穿着参加舞会的服装来主持栏目,倒不如说,李咏已经把栏目本身当做了娱乐。

3从谈话环节设置上看

《咏乐汇》中选取的故事既是在嘉宾人生中具有转折性意义,同时又能最有效地折射出嘉宾在人生抉择中所体现的价值观和经营智慧。

主持人将为嘉宾提供菜品、茶点、酒水等,而所提供的菜品、茶点、酒水都蕴含嘉宾的一段人生经历。人生百味,一盘盘味道各异的菜肴就像嘉宾的一段段人生经历,一方面推动了谈话环节的展开,另一方面形成了“口有余香,意味深长”的意境。

谈话过程中,服务生和厨师,即配角演员将采用“真人VCR”的情景表演,再现嘉宾人生中的精彩片段。“真人VCR”的表演十分夸张,表演痕迹浓重,娱乐性强。

4从现场互动上看

《咏乐汇》极大程度地扩大了话语权。嘉宾与主持人、嘉宾与现场观众、主持人与现场观众、嘉宾与电视观众互动(通过电话连线进行),甚至嘉宾与节目的两个配角——厨师和服务生也有互动。互动无处不在。

主持人李咏与场外观众进行电话连线互动的环节依然是节目的重头戏,“在这里留下你的问题和联系方式,就有可能与您喜爱的嘉宾进行直接的电话沟通”成为李咏标志性的语言。

值得关注的是,《咏乐汇》的电话互动环节以“有问必答”为规则,也就是说,场外观众的任何提问都必须得到台上嘉宾的回答。这样一来,观众变得主动,明星嘉宾处在被动地位,观众被赋予提出任何问题的权利,而嘉宾面对触犯隐私问题的选择沉默权却完全被剥夺。“有问必答”的规则使观众最大限度地获得了主人感,同时也完全颠覆了明星嘉宾与普通大众的传统关系。

每个人都可以在其中自由畅游,想说就说。这也正是电视栏目娱乐化的基础——对社会大众真正的尊重。

5从嘉宾上看

作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央视媒体,《咏乐汇》所选择的嘉宾首先必须具有极高的知名度,还必须是有足够影响力、有故事的人,甚至有些人曾、在一段时间内站在国内舆论的风口浪尖,这些人身上的戏剧性色彩构成了节目最大的亮点和观众收视的兴奋点。

但无论嘉宾有多大牌,在节目中你几乎都看不到哪个嘉宾是身穿礼服、正襟危坐的。相反,他们往往摆脱了平常的职业化符号,身着休闲装束,举止颇为轻松。也就是说,这些嘉宾、名人。透过种种非语言传播符号,呈现了一个平常人的姿态,这样就极大地强化了嘉宾电视形象的亲和力,从而充分满足了观众的接近心理。

三、娱乐不可喧宾夺主

以《咏乐汇》邀请杨坤作为嘉宾的一期为例,在节目的一开始,杨坤被邀请入座后,“服务生”有意模仿《不差钱儿》中小沈阳的表演,向杨坤索要签名表达崇拜之情,“厨师”拿着菜刀要求杨坤把名签到刀上。

在长达一分多钟的时间里,观众看到的只是主持人与配角演员的“表演”,而真正的焦点——嘉宾却一言未发。设置这一系列环节的最初动机应该是为了增添节目的娱乐化效果,然而实际效果却差强人意。刻意做作的娱乐环节让现场的杨坤哭笑不得,同时也会引起观众的反感。

毫无疑问,娱乐元素帮助《咏乐汇》形成了独特的栏目风格,如何把握好娱乐元素在电视谈话类栏目中注入的“度”,是《咏乐汇》创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任何优秀的电视栏目除去炫目的形式之外,还需要拥有耐人寻味的内容,倘若一味地追求外在娱乐形式而冲淡栏目内核,剩下的恐怕只是一躯空壳。

[作者简介]孙峰岩(1986—),女,河北石家庄人,现就读于河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硕士专业,研究方向:广播电视艺术学;马媛(1987一),女,河北保定人,现就读于河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硕士专业,研究方向:广播电视艺术学;郭雅丽(1983一),女,河北沧州人,现就读于河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硕士专业,研究方向:广播电视艺术学。

猜你喜欢
大众文化
洋场·小报·《红楼梦》——媒介建构下的大众文化(1912—1949)
近年来“传统”在大众文化中的“生长”——以“现象级”影视作品为探讨中心
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观察与反思
中国社会现代转型与大众文化的内在逻辑
让音乐学习“生命在场”——大众文化语境下儿童音乐审美体验再探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气排球的大众文化属性探析
简析中国大众文化
性别化的中国城市大众文化——北美的中国性别史和城市大众文化研究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分类问题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