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军
[摘要]电影是借助声、光、电等技术进行拍摄,并通过合成、剪辑等环节最终形成反映一定主题的艺术作品。画面、声音、情节构成了一部电影。本文对电影画面的方向性、画面的景别和视觉传达方式等进行了研究,希望为电影工作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电影;画面;景别;视觉
一、电影画面的方向性
影视画面的组接有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即镜头画面的方向性。人们在生活中总是带着一定的目的、愿望在行动,行动必然产生方向。人物的行动、行为是错综复杂的,使摄影机也要不断的变化。为了使画面里一切事物进出的活动相应的“合理”,使观众获得明确的方向感、节奏感,所以要把那些影片中方向性较强的镜头予以正确的处理。
1视线方向
视线指人和动物用眼睛看东西时眼睛和物体之间的假想“直线”,这条“直线”就构成了视线。即看的方向。眼睛的动作很像是人的思维感情的温度表,在影视画面上研究眼睛与镜头形成的角度。处理眼睛的位置与方向至为重要。在镜头组接时务必使画面上的人物视线统一,除特殊剧情要求外,否则将失去影视的意义。
2有对象时视线的方向
在实拍中,双方的视线,并不全都真的看着对方,而是根据导演规定的方向看着一个假定的位置。这看起来不真实,但产生在银幕上的效果却是从远处走来,越变越大,产生回来的感觉。“行动”是影视的中心内容,“行动”不仅限于人,而是包括画面里所有的事物。因此,越能正确地将“行动”整理清楚,就越能准确地表达戏的内容。
3风的方向
风使背景的云彩流动,炊烟飘动,所以作为剪辑者来说,自然界的运动要特别留心方向的统一问题。在拍摄电影电视时往往当时的风向不一致,如果忽略了就有不接戏的后果,风在细节上的运用也要注意,否则会使上下镜头不接戏,形成视觉和思维的混乱。
4色彩的方向
色彩也是有方向的,我们从色彩上明显地可以感觉到春、夏、秋、冬季节的变化。不同细节上的色彩,都能感到人们在生活中思想情绪细微的变化。例如:法国影片《沉默的人》中,当克来芒缔贝尔来到他的老家,满地是飘零的枫叶,枯黄的地,红黄的色块,表现了主人公孤独、凄凉的心境。
在画面的方向性中关于镜头离轴的拍摄也是至关重要的。轴线指影视片中表现人物(或运动物体)的行动方向、人物的视向和人物之间交流而产生的一条无形的线。轴线直接影响着镜头的调度。人们对自然形态事物的观察往往是连续不断的,所以获得的空间感是统一的。但在拍摄影视片时,由于分镜头把一个动作分解开来拍,要使这些不同角度拍摄的人物(或物体)动作的连接性不断被打乱,就必须注意空间构成的规律。影视在空间处理上有一条规则是:摄影机在选择不同角度拍摄时,不能随意越过轴线,而只能在轴线一侧的180度内进行拍摄。轴线一般分为三种:(1)动作轴线,亦称动作线。(2)方向轴线。(3)关系轴线。
二、画面的景别
所谓景别,即通常人们所说的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等称呼。在绘画和照相艺术中对于景别没有特别明确的规定,因为每幅画、每张照片一般都是一件独立的作品,人们只要称其为肖像画、风景画、静物画即可,没有必要指明是中景、全景或近景等。而电影画面,它本身并不能成为独立的作品,它只能是完整作品的一个组成部分,电影是在画面与画面的连接中叙述事件、刻画人物、再现现实生活。从而形成一部完整作品的。而且每个画面在整部影片中都有自己特定的含义和作用。此外,电影又是集体创作,因此无论从创作内容的需要或是从生产过程的便利来讲,都必须明确每个画面的景别名称。景别的变化带来视点的变化,满足观众不同视距、视角观看景物的心理要求。观众在看影片时,与银幕距离是相对稳定不变的,影片中景别的变化使电影画面形象时而呈现全貌时而呈现细部,满足观众的视觉感知分析,清楚地建立对呈现物的印象之上。
一般常见的景别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在一些电影理论书籍中也有分得更细的。大致分为十种:大远景、远景、大全景、全景、中景、中近景、近景、特写、大特写等。通常划分的景别只是具体拍摄时对所拍摄物体的截取的一种综合表现,实际上划分是相对的,并不是绝对。
通常有两种依据分类方法:
一种是具体景物:以被拍摄景物在画面中所占的画幅面积比例大小为标准。根据主要被摄对象(画面主体)的大小比例来划分。
一种是人为标准:以成年人身体为尺度标准,以表现或截取人体部位多大范围来划分景别。目前,多数人倾向于用成年人身高为尺度标准衡量画面景别的划分方法。
1远景
是表现视距最远、空间范围最大的一种电影画面,是各类景别中范围最大的景别。远景主要表现在自然景观和开阔场景两方面。
2全景
表现被摄人物全貌或某一场景全貌。全景画面能将被摄体的全貌表达清楚,特别是在纪实性影片拍摄中,最能直接表现其外观的整体形象。全景画面与远景相比,有明显内容中心、结构主体。重视特定的环境中某一具体对象全貌等。所表现的被摄体、场景全貌充当了介绍、记录等角色。与远景相比,全景要有主体中心或结构中心,重视视觉轮廓形状和视觉中心地位。
3近景
表现人物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的画面。画面特点:近景与中景相比画面内容更趋向单一,表现具体。近景画面仅从空间大小上就能清楚地分清主体和非主体,表现环境和背景的空间进一步减弱,物体周围的环境和空间特征已不很明显,重点而细致地表现人物面部神态和情绪,占主导地位是人物面部形象或物体局部,类景别中范围最大景别。远景主要表现在自然景观和开阔场景两方面。
三、视觉传达方式
电影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在内容信息的传播上有着多种的媒介和渠道。但在各种传达手段当中,视觉传达方式在电影的内容表现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现代电影中的宏观场景、完美的视觉画面以及由动态画面构成的有节奏和韵律的视觉转换都是吸引观众去欣赏电影和品味电影内容的关键所在。由此可见,视觉形式的美感和创造力的表现是一部电影在与观众进行信息内容沟通中的重要一环。
1视觉重心
重心原本是物理学中的概念,物理学对于重心的测量有严谨科学的方法。但在视觉传达中,视觉重心的存在主要依靠观者在视觉活动中的感性判断获得。在电影画面的塑造中,视觉重心主要起着引导观众的视觉注意力的作用,并通过画面重心的变化烘托电影主题表达的需要。在电影画面中可以通过画面的远近对比、动静对比、焦距虚实的对比等来营造视觉重心,并通过电影画面中视觉重心中不同的位置来创造观众不同的心理感受,如画面重心偏上时可以制造出来紧张或者压抑的气氛;画面重心偏低时可以制造出舒畅、轻松的心理感受等。
2多样与统一
多样与统一是形式美的基本规律,是各种艺术门类共
同遵循的形式法则。所谓“多样”是指整体中包含的各个部分在形式上的区别与差异性。所谓“统一”则是指各个部分在形式上的某些共同的特征及它们之间的某种关联、呼应和衬托关系。多样性表现在电影画面中主要是指电影各画面之间的构图形式、色彩气氛、运动方向等的诸多不同,电影是多镜头、多画面的四维艺术,丰富多彩的画面变化产生的视觉享受是电影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对称与均衡
对称是事物中相同或相似形式因素之间相称的组合关系构成的绝对平衡,是平衡规则中的特殊形式。均衡在造型艺术中指同一作品中的不同部分和因素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空间关系。在电影的画面中,对称的形式经常出现。日常生活中的建筑、家具、生活用品等,绝大部分是以对称形的方式存在的。电影的内容表达需要在相应的社会环境下完成,这就使很多的对称因素存在于电影画面中。当电影的画面配合剧情的需要使画面中轴与客观场景中的中轴吻合时,一个又一个对称美感的画面就产生了。对称的画面主要适合表达安详、凝重等客观气氛平缓、沉稳的思想主题。
4比例与规格
比例与规格是指事物的整体与局部之间、局部与局部之间的数量关系。恰当的比例能表达形式中各因素的一种协调的美感,是形式美法则的重要内容。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根据自身活动及生活感受总结出各种比例与规格标准,对这些标准的合理运用是艺术表达中应十分注意的问题。电影画面中的比例应用是电影中一切视觉单位大小以及各种素材编排组合的重要因素。在电影画面中经常出现应用画面中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平面比例关系对主体进行视觉强调的现象。
5对比与和谐
对比是质与量相互差异甚大的两个要素产生的强烈对照现象,是强化视觉刺激的手段。和谐是具有明显差异的对立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共同处于一个完整的艺术统一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关系。就整部电影的画面而言,可以通过画面的对比强调电影情节的跌宕起伏。但更主要的是通过一定手法的设置而达到整部影片视觉的协调统一,使电影各画面保持和谐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电影中光影色调气氛的营造。合理的运用电影画面中的影调,使电影有一个主要的光影色调结构,进而增加视觉影像在电影叙述过程中的连贯性。电影的和谐处理在单幅的画面中还体现在对视觉对比的弱化上,在不需要视觉冲突的场景中,通过合理的各事物之间的视觉重量分配减少视觉反差,并通过同一色调的色彩处理,使电影画面随着故事情节轻松、流畅的表达。
6节奏与反复
节奏是客观事物运动的重要属性,是一种符合规律的周期性变化的运动方式。所谓反复,就是以同一条件连续不断地进行下去,或者是同一形式元素变换位置后的再次或多次出现。电影中每一组画面的更叠时机、静态画面和动态画面的交错方式都是节奏美感在电影艺术中的集中体现。电影画面中各种运动的要素都可以产生节奏的变化,优秀的电影画面可以通过视觉节奏的变化来影响观众的心理反应,进而与影片的思想表述产生共鸣。电影中的画面反复主要起到强调故事环境、刻画故事内容的作用。比如环境场景画面的不断重复可加深观众对电影故事背景的印象,增加对电影故事的体验度。而某些特定的道具或形象的重复展现则更有利于电影中特定人物的心理状态的表达。
如上所述,电影画面的方向性、画面的景别和视觉传达方式是手段,不是目的。具体到一部影片中究竟应采用哪种形式、哪种技巧,首先要从题材内容出发,并要把握分寸。只要有利于内容的表达,又用得得体,恰到好处,有新意,能为观众所接受,什么形式、技巧都能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