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缺的家庭 孤独的爱

2009-04-14 03:15窦志伟金洪申
电影文学 2009年22期
关键词:男权社会

窦志伟 金洪申

[摘要]根据张爱玲小说改编的35集电视连续剧《半生缘》,与其说是一部爱情剧,倒不如说是一部家庭戏。本文通过分析电视剧《半生缘》,指出无论是沈家、顾家还是石家,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女性养家,是男权社会中女性养家的残缺的家庭。这种不完整的家庭恰恰是导致沈世钧与顾曼桢爱情悲剧的根本原因,可以说是家族家庭利益埋葬了两个年轻人浪漫而美好的爱情。

[关键词]男权社会;《半生缘》;残缺家庭

根据张爱玲小说改编的35集电视连续剧《半生缘》,与其说是一部爱情剧,倒不如说是一部家庭戏。人们为曼桢与世钧擦肩而过的爱情扼腕叹息,殊不知无论是曼桢与世钧、曼璐与预瑾,还是叔惠与翠芝,都根本不是一个世界里的人,他们家庭背景不同、生活经历不同、贫富差距悬殊,他们可以恋爱,但绝对不可能结婚,因为家族利益不允许。

一、男权社会与女人养家

中国古代社会是宗法社会,其鲜明特征是“家国同构”,即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有共同性。“家人有严君,父母之谓也”,说明一家之中,父亲的权力最大,像严君。就国家而言,君王是全国子民的严父,“夫君者,民众父母也”(《新书·礼三本》),这种宗法社会的主要特点就是以男人为中心,在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等各方面,男人处于绝对的支配地位。

这种男权社会的第一个特点是男尊女卑的观念。董仲舒提出的“三纲”中的“夫为妻纲”,就是要求妻子必须绝对服从于丈夫。在刑事法律制度中,汉律规定,丈夫与人通奸,只“耐为鬼薪”,在宗祠里边砍砍木柴即可,妻子与人通奸却要被处以极刑。

祝鸿才是20世纪30年代上海滩的一个小混混,他本来在乡下已经有妻子女儿,可为什么又答应与曼璐结婚?祝鸿才说:“我现在什么都有了,就差一个男孩。”这是他答应与曼璐结婚的最重要的原因。后来曼璐流产孩子保不住了,祝鸿才气急败坏,毒打曼璐,并歇斯底里近乎疯狂地吼叫:“你还我儿子!”由此可见,儿子在祝鸿才的心中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

之后,他是整天不在家,肆无忌惮地在外鬼混。并扬言要在外边与其他女人生孩子。后来,曼璐与祝鸿才商量设计诱骗妹妹曼桢,让妹妹给祝鸿才生个孩子,祝鸿才马上喜形于色,这其中当然有祝鸿才想占有曼桢的卑鄙想法,但儿子是更重要的一个因素。曼桢为他生了儿子后,祝鸿才兴高采烈地欢呼:我有了儿子!并保证以后都待在家里,这与女儿来到祝家后祝鸿才不管不顾的冷漠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男权社会的第二个特点是区别“大宗”和“小宗”。“嫡长子为全宗族的大宗,旁系庶子为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沈啸桐虽然在外边有姨太太,虽然姨太太有儿子,但他却执意要把祖宗留下来的啸桐皮货行交给沈世钧打理,而且连带在身边的一铁箱钱也不留给小姨太秀春,秀春大哭大闹,说我的儿子就不是儿子啊!都是儿子,可是在沈啸桐的心中地位截然不同,沈世钧是沈啸桐正妻所生的儿子,在整个家族里边是“大宗”,继承家业理所应当。秀春虽然也有儿子,但是毕竟属于庶出,在沈啸桐的心目中,家业、财产是绝对不能让秀春的儿子继承的。

电视剧里边描写了几种不同类型的家庭。

首先是沈家,这个大家庭的成员包括:沈母、沈世钧(几乎不在家中)、沈啸桐(住在姨太太家里)、大嫂、大嫂的儿子。这个家庭中,成年男人有沈世钧,但他常年在上海工作;沈啸桐本该是家里的顶梁柱,但是他却常年与姨太太一起,家里实际上只有沈母、大嫂以及大嫂有病的小儿子,沈母打理皮货店的生意,承担养家的责任。

其次是顾家,成员有奶奶、妈妈、大姐曼璐、二姐曼桢、强民、伟民、杰民。成年男人只有强民,可他却远在外地读书,养家的重担落在了大姐曼璐与二姐曼桢身上。

然后是石家,这是一个生活富裕的大家庭,家庭成员主要有石母、石翠芝。

电视剧中出现的这几种家庭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女人养家。在一个以男人为中心的社会中,缺乏男人的家庭生活艰难。由此导致一系列问题的发生。

二、当爱情遭遇婚姻

电视剧中描写了几对年轻人的婚恋经历。沈世钧与顾曼桢,两人的爱情浪漫而唯美,结局却凄凉而悲惨。为什么一对彼此真心相爱的恋人无法走进婚姻的殿堂?其根源是家庭,沈世钧与顾曼桢生在两个截然不同的家庭,沈家是南京有头有脸的人家,有一家啸桐皮货店,家境比较富裕,沈世钧的身份是沈家二少爷(大少爷已经去世),他吃喝不愁,出入坐车,从来不用为生活问题而发愁。顾曼桢则不同,顾家一家7口人,姐姐曼璐出嫁后,曼桢就成了家里的顶梁柱,为了养家,曼桢除了在棉纺厂上班以外,不得不去找一个又一个兼职工作来挣更多的钱,更重要的是,顾家有一个做舞女的姐姐。

在两个人恋爱的整个过程中,家庭因素始终困扰着这一对恋人,也是导致两人爱情多次出现危机的重要导火索。电视剧以两个人浪漫的公交车邂逅开始,曼桢坐车时忘了带钱包,被售票员嘲讽,沈世钧替她付了车费。后来,在家里,曼桢痴痴地回想沈世钧为她买票的场景,但顾家贫穷而压力重重的境遇又时时提醒人们,这爱情显得多么不合时宜。之后,曼桢去六安找奶奶,路上遇到陌生男人跟踪,被迫到南京找世钧,世钧没有参加完石翠芝的生日宴会,就与曼桢一起去六安找奶奶。沈母知道事情真相后这样评价曼桢:“我是个古板的人,对这种主动往人家男人家里跑的、作风新派的女孩,恐怕我没有什么话好说的。”沈母与嫂子早已经给世钧物色好了对象,那就是石翠芝,在她们看来,沈家与石家结合,一有利于沈家皮货店生意的进一步拓展,二门当户对。而对突然冒出的顾曼桢。沈母与大嫂都充满了敌意。

叔惠陪曼桢第二次到沈家,世钧的父亲因为曼桢长得有点像他以前认识的一个舞女,也对曼桢印象不好。由于害怕父亲调查曼桢姐姐做舞女的事情,世钧拿出钱来想让曼桢搬家,并建议曼桢暂时不要再和姐姐来往,曼桢深受伤害,世钧解释说并没有瞧不起她姐姐的意思。

曼桢追问:“那你的家人、亲戚呢?他们全是这样想的。也许他们已经开始怀疑我的清白,那么我们顾家注定要永远遭受你们沈家异样的眼光和永远的轻视。”

曼桢说的是顾家与沈家,爱情一旦走到婚姻阶段,曼桢与世钧必然地要考虑到家庭,双方为了维护各自家庭的名誉发生了激烈冲突。

曼桢:“嫖客没用资格瞧不起妓女!”

世钧:“你不可以这样说我爸爸!”

曼桢:“你就可以这样说我姐姐吗?”

可以说,顾曼桢与沈世钧恋爱时花前月下、卿卿我我,当爱情遭遇婚姻时。问题就变得异常复杂了,沈家不能接受的不是顾曼桢,而是顾曼桢的家庭,因为顾曼桢的姐姐做舞女,可能影响沈家的名声。顾家同样一开始也不欢迎沈世钧,顾曼璐对沈世钧很冷漠,因为她希望妹妹嫁一个有头有脸的男人,所以她千方百计阻止妹妹与沈世钧来往,并全力撮合妹妹与商行经理杨镇远,在她心目中,杨镇远那样的有钱人才是妹妹应该嫁的如意郎君。顾家的其他成员,奶奶、妈妈甚至伟民、杰民都不欢迎沈世钧,尤其是

奶奶与妈妈,在张预瑾住进顾家之后,她们对沈世钧的态度变得愈加冷淡,在她们的心目中,顾曼桢的最佳对象是张预瑾,所以第20集,世钧来找曼桢,正好曼桢不在,妈妈和奶奶一唱一和地说要是曼桢能嫁给豫瑾就好了,并故意让沈世钧听到,顾母对预瑾说:“沈先生倒是常来,不过呀,这种不知底细的人家,曼桢也不一定愿意!”后来听说沈家在南京有一家皮货行,家境很富裕时,顾母与奶奶马上就同意了两人之间进行交往。

当然,如果世钧坚持与曼桢结婚,有那种破釜沉舟的勇气与家人抗争,沈家拿他们也没有办法,但要命的是,沈世钧偏偏是一个顾家、懦弱、轻信的人。曾经一度,他都没敢向母亲承认曼桢是他的恋人,后来父亲追问曼桢的姐姐是否是舞女时,他坚决否认,并让曼桢搬家,暂时不要和姐姐来往,这说明他在心底里并没有真正接受顾曼桢的家庭。有人认为是顾曼璐说妹妹曼桢已经与预瑾结婚这件事彻底击垮了沈世钧,其实不然,曼璐说曼桢已经嫁人,为什么沈世钧不亲自去六安医院问问张预瑾?再说,曼桢从被姐姐囚禁到怀孕生子,总共一年时间不到,沈世钧那么快就接受了家里的安排与自己不爱的石翠芝结婚,这也说明,他为了家族利益,可以委曲求全、牺牲爱情。

沈家全家人的竭力反对,加上一个不可靠的沈世钧,当这样的爱情遭遇婚姻,结局注定以失败而告终。

三、下层舞女的悲剧婚姻

电视剧中,顾曼璐的爱情与婚姻经历尤其曲折。她的身份是舞女,处于社会的底层,被人轻视。这有点类似于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妓女,摆在她们面前的道路有两条:一条是在黑暗痛苦的买笑追欢路上一直走下去,直到孤独悲凉地死去;这是大多数妓女都不愿选择的。她们大多希望走另一条路:从良。而“选择什么样的从良对象,决定了她们以后的人生命运。”

但恰恰在选择从良对象方面,曼璐犯了致命的错误,她选择的两个从良对象都靠不住,首先说张预瑾。曼璐与他是青梅竹马的恋人,两人也彼此相爱,虽然后来曼璐因为做舞女的事情与张预瑾解除了婚约,但她对自己的这个初恋爱人似乎倾注了太多不切实际的幻想。在六安医院,当张预瑾向曼璐求婚时,她不知所措,这说明她是爱预瑾的,只是担心自己的舞女身份预瑾接受不了。所以当奶奶极力撮合她与预瑾时,她最终答应与预瑾、预瑾的母亲一起吃饭,谁知正巧碰到曼璐以前在舞厅时的客人,“原来风尘舞女改邪归正了。”这样刺耳的语言再次将曼璐拉回残忍的现实:她是舞女,张预瑾家则是清清白白的普通人家。在家庭名誉与爱人之间,张预瑾选择了家庭。不久之后,当曼璐穿着预瑾以前喜欢的旗袍去见他时,却发现这个声称永远爱自己的男人现在竟爱上了自己的妹妹,这彻底击垮了曼璐,也让她走上陷害妹妹,逼妹妹替祝鸿才生孩子的不归之路。曼璐始终以为是妹妹要抢走她的初恋情人,其实她不明白,自己寄予过多期望的情人其实根本不可靠,“我觉得他很多情,明明钟情于你姐姐,却又喜欢妹妹。”世钩对预瑾的本质看得很清楚,但曼璐看不清。

曼璐选择的第二个从良对象是祝鸿才,他在家乡有老婆有孩子。曼璐明明知道这些,却还要逼着祝鸿才和她结婚,不是因为她有多么爱祝鸿才,开始是因为面子:在百乐门舞厅,菲娜及其他几个舞女嘲笑曼璐以后人老珠黄,将来无人敢要,严重刺激了她的自尊心。“我这个人最好的就是面子。”曼璐如是说。后来张鲁生挟持曼桢,逼迫曼璐交5万块钱赎人,正巧祝鸿才赶来舍命相救,曼璐姐妹才有幸脱险,“只要他好起来,我愿为他做任何事。”这时候,曼璐想嫁给祝鸿才,拿出所有积蓄替他还债,是因为感激。祝鸿才爱不爱她,她爱不爱祝鸿才,这些显然不是曼璐从良嫁人时考虑的因素,而这些恰恰是婚姻幸不幸福的关键因素。选择了错误的从良对象,这是曼璐婚姻不幸的根源。

猜你喜欢
男权社会
从《德伯家的苔丝》看男权社会下的女性形象
毕飞宇女性叙事文学对男权社会的另类解读
花自凋零人自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