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在华采购分析

2009-04-13 04:02
物流科技 2009年2期
关键词:跨国公司

梁 伟

摘要:当今世界已经进入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在经济全球一体化,跨国公司寻求全球扩张和最大限度地利用全球优势资源的背景下,全球采购就成为跨国公司获得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途径,并且上升到了跨国公司企业经营战略的核心地位。全球采购场所的选择对于跨国公司来说必然是极其重要的。中国作为有着丰富物产、广大地域、低廉的劳动力、不断攀升的国民经济以及非常稳定的政治局面的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更是世界发展最快的大国,在跨国公司全球采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关键词:跨国公司;全球采购;采购中心

中图分类号:F25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100(2009)02-0129-04

全球采购已经成为跨国公司的省钱之道,已经成为标准化的商业行为,并且正在继续积极展开着,根据Kearney股份有限公司报道,《财富》1000强中80%的企业所采用的原材料和零部件都是通过全球采购获得。据美国一家咨询机构调查,国际主要汽车制造商每年在全球范围内的采购金额已经达到其销售金额的65%~70%,而单独的一家公司例如丰田和日产直接的供应商就达到200家左右。又如,著名的网络产品生产商思科公司有的合约制造发包到国外如南美、中国台湾和以色列等国家和地区。

全球采购在迅速流行的同时,其发展也呈现出以下几个主要趋势:

(1)发展中国家企业也开始作为采购者主动参与到全球采购中去,而不再完全被动地作为被挑选的供应商。比如中国的海尔集团早在1998年业务流程再造之后便开始组建自己的全球采购系统。目前世界上已有60家是海尔的供应商,全球化供应商的比例达到了82%。

(2)一些跨国公司除了在国外进行采购甚至还把重要的设备和技术转移到有稳定关系的合约制造商那里。全球范围内的采购形式由直接采购演变成全球范围内的合约制造。

(3)很多全球采购商把中国作为全球采购的主要来源,并在中国设立采购中心。今天的全球采购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中国市场延伸。有关部门的统计表明,2001年跨国集团在我国的采购额,占当年我国出口总额的12%,到2005年,跨国公司在我国的采购额超过600亿美元。

1跨国公司在华采购的原因

跨国公司制定在华投资采购战略,即从其公司内部资源条件和其战略目标出发,更考虑中国的资源条件,如自然资源条件和劳动力及素质等,还考虑中国的政策因素、制度效率因素等。跨国公司将生产积聚中国则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考虑:

(1)获取低成本与高效率相结合的优势

生产经营的低成本和资源配置的高效率则是跨国公司选择投资地点的最重要因素。在构成成本的所有组成中,与区位紧密相关的组成主要是劳动力成本与企业运营成本。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一切有利于价值增值活动的低成本和高效率对能否吸引大量跨国公司的投资起关键作用。中国劳动力成中最重要的优势在于训练有素的技术人员和研究开发人员,目前每年有大约300万名理工科大学毕业生在国内就业,其次,每年数以百万计受过高中教育的年轻人进入劳动力市场,再加上几十年来在生产中得到的培训,掌握必要劳动技能的大量产业工人,构成了世界上总体素质最强的劳动力供给群体。

(2)实现全球战略的需要

中国稳定的经济增长、良好的投资环境、廉价高效的劳动力资源、迅速扩展的市场潜力都使中国已成为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从而在跨国公司全球战略条件下构建的国际生产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大部分跨国公司对中国的投资是战略性的,在这种定位中,中国不仅仅是其重要的收益来源地之一,更能对其全球战略起到很好的杠杆作用。

(3)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

中国的投资环境在当前动荡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下发展成为了投资安全岛。投资环境是诱发投资动机的首要条件,跨国公司的资本总是向那些市场潜力巨大、成本低廉、基础设施条件较好和社会安定的国家和地区流动。以保障投资的安全性和获利的准确性。

(4)中国投资贸易自由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和中国政府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谈判中的承诺,目前中国取消了对跨国公司技术投入的强制性要求。

(5)中国形成初具规模的产业集群

中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以来料加工、进料加工为主的珠江三角洲,以机械电子、轻纺为主的长江三角洲和以电子技术为主的环渤海湾经济区这三大产业集群。产业集群的生产活动,对周边地区从事零部件生产的当地企业具有很大吸引力。产业越聚集,对外商投资就越有吸引力,进而吸引更多的当地企业。其结果必然带来跨国公司的投资热潮和产业聚集的良性循环。

(6)中国拥有广阔的国内市场

根据竞争优势理论,国内需求对一国产品的技术创新与质量的提高起重要的作用。2004年中国国内需求增长加快,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477亿元,增长26,6%。中国人口的数量约占世界总量的五分之一,以13亿人口的巨大需求为基础,中国是世界上潜在规模最大的市场。中国的市场需求现在和将来的一段时期内都仍将主要以工业制成品为主。

(7)中国法制逐步健全

中国政府加强了采购市场的法制建设,采购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公司法》、《合同法》、《产品质量法》、《价格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广告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商标法》、《专利法》、《对外贸易法》、《海关法》等,为采购市场的法制化奠定了基础。

2跨国公司在华建立全球采购中心

随着中国制造业水平的不断提升,在中国既可以采购到质量、包装、价格等方面均具竞争力的优质产品,并且日趋顺畅、便捷的物流系统及发达的海陆空立体运输网络,还有连接世界市场各地的枢纽港口,以及频繁举办的各种大型国际展览会,都可以为跨国公司的全球扩张赢得更多的时间,带来更多的便捷。到了21世纪,跨国公司已经开始把中国纳入其全球供应链体系,开始在中国建立全球采购中心。

跨国公司在华建立采购中心除了供应中国本土的生产体系,还负责供应设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生产。归纳起来,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全球采购中心有三类:

第一,以生产者驱动的全球采购活动及其策略。这种方式主要出现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行业中,如汽车、飞机、电子信息产品等行业。在这些领域里,以制造能力突出的大型跨国公司,通过在中国采购价低而质优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实现世界范围内最为有利的采购活动或最佳的采购活动,使自己的供应链形成最佳的竞争优势。

第二,以购买者驱动的跨国采购活动或全球采购活动。这里是指跨国公司利用零售商、批发商和贸易公司所掌握市场需求的特点来提出对商品的包括样式、规格、质量、标准方面的要求,然后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好的生产者或者供应商,最后销售到全球的市场中。

第三,专业化的国际采购组织和国际经纪人所从事的全球采购和跨国采购。在中国为数众多的还是那些中小企业,中小企业也存在着合理的利用全球资源的要求和希望。而这些企业如果自己来进行全球化的采购。一方面

成本过高,另一方面就是缺乏充足的信息和专业的人才。

总之,中国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和地区正在成为国际采购中心。比如说在上海、天津、深圳、北京等经济发达的城市,已经有了相当数量的跨国公司采购中心或者区域采购总部。

3跨国公司在华建立研发中心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在华设立研发机构成为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重要动向。1997年后。超过90%的跨国公司考虑尽快在中国设立地区总部与研发中心,以最新的技术和最快的速度赢得中国市场。截至2003年底,世界500强企业中有400家在中国投资,在中国设立的研发机构也达400家之多。在2006年,已有AMD、微软、西门子、诺华等跨国公司推出了相似的举措。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现有外商投资研发中心约750余家,从地域分布看,主要分布在上海、深圳、北京等外商投资集中的地方。从行业分布看,主要集中在技术密集型行业,如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

目前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研发中心,部分以应用开发为主,但已有不少研发中心同时在华从事基础开发工作,在跨国公司全球研发战略中的重要性显著上升。微软亚洲研究院、诺基亚杭州研发中心、上海贝尔阿尔卡特研发中心、松下研究开发(中国)有限公司都是跨国公司全球性研发中心。中国商务部公布了“美国国家科学学会、国家工程学会和医药研究所”的一项调查。该调查显示,跨国公司建立海外研发基地的首选目标是中国。

4中国企业参与全球采购

面对全球采购的汹涌浪潮,中国企业也做出了积极的回应。他们参与到全球采购的方式主要有作为供方和买方两种。

(1)作为供方参与全球采购的近年来统计数字表明,全球采购出口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贸易方式,并且正在迅速发展。专家估计2002年通过全球采购方式出口的中国商品金额约400为亿美元左右,占当年我国出口总额的12%。2003达到550亿美元左右,占当年我国出口总额的13%。但同时,目前世界500强中的跨国零售集团全球采购总额超过2万亿美元,其中在我国采购额所占比重还不到3%,这与我国巨大的生产和出口能力极不相称。因此,虽然中国企业已经在全球化的浪潮觉醒,意识到参与全球竞争的必然性,但还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程度,全球采购在我国仍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潜力的。

(2)作为买方参与全球采购。全球采购模式不但要求我国企业作为国际化的供应商,为了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或者价格优势,我们也要做全球化的采购商。比如。海尔集团早在1998年就主动进行业务流程再造对采购活动和内部资源进行整合获取更优的外部资源,随着海尔国际化进程的展开和加快发展,统一的全球采购也得到了更长足的发展并显现出强大的竞争优势。但是,目前作为采购方施行全球采购的中国制造企业还不多,主要是一些知名大企业或者国有大型企业,如海尔集团、“一汽”公司等,还有一些是由于原材料的不易获得性,为满足更大的市场或生产需要而进行的全球性采购。

5跨国公司在华采购中的主要制约因素和困难

5.1现代意义的物流系统还没真正建立

物流在零售行业占据50%以上驱动力,因此谁控制渠道谁控制市场。目前全国参与流通行业的企业多达4.7万多家,其中民营与个体经营占很大比重。这些企业地域性强,总体综合服务能力差,行业操作不规范,配套环节缺乏统一标准“重硬件,轻软件”,管理水平和先进技术运用能力低下,人员素质较低。生产商与零售商之间存在着运输物流成本过高,及运输时间过长、安全等问题。这样不但相对成本高,而且在双方采购谈判上也会发生冲突。只有生产商与零售商结成物流链,才可以达到双方满意的效果。

5.2缺乏专业采购人才

目前国内开设采购和供应链管理专业的大学还很少见,从事国际零售及物流行业的高级管理经营人才绝大部分是实践中摸索出来的,缺乏专业的学习和职业认证。

5.3金融服务需要进一步创新发展

跨国采购对金融服务的要求比较高。需要较高的资金筹措与调动能力,主要外币自由兑换。需要有一定的衍生金融工具能够进行套期保值和规避风险,健全的金融法制保证资金安全与流动性,等等。这些要求都事关跨国采购中心建设,需要进一步创新发展。

5.4电子商务和信息技术有待发展

在新经济浪潮的推动下,尽管电子商务得到国内企业的普遍认可,但我国电子商务和信息系统还不够发达。对电子商务的认识还比较初级,一些企业网站仅仅停留在发布产品信息和商务咨询方面,距离真正意义上的电子商务还有很大差距。

5.5贸易中介、会展业有待发展

以上海为例,虽然具有600多家贸易中介机构,但与香港9万家、吉隆坡8万家、大阪4万家相比,这个数量存在着较大差距。跨国采购涉及到一系列市场交易与运作,在进行大规模采购业务时,为了提高效率,降低采购成本,往往需要中介机构提供相应的服务。

5.6中国企业规模和水平有待提高

尽管中国经济总量已经不小,但在一般竞争行业,即便是“龙头企业”,与跨国公司相比,规模仍然偏小。冶金企业、国防企业和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的企业规模与世界最强的差距相对比较小,是其规模的1/3~1/5。其他的行业企业,差距就十分明显。中国企业不同程度存在的地区和行业分割的壁垒,致使企业难以通过联合、重组,迅速聚积有效资源;同时,也难以成为零售商强有力的谈判对象和供应链伙伴。

5.7政府的公共服务工作不够到位

在政策上中国存在诸多不到位的地方。例如,“跨国采购中心”缺乏明确的法律定义;“外贸进出口权”缺乏完整性的认识;金融政策的限制,等等。在行政办公效率上有待提高。以上海为例,货物通关,提、发货时间为海运24小时、空运12小时,与香港、新加坡仅有2至4小时相比仍有不小差距;在外籍人员的出入境、居住审批手续上比较繁琐;在外商投资项目审批方面也存在诸多不便环节,等等。

6总结

本文讲述跨国公司在华的采购的原因,阐述中国在跨国公司全球采购中的优势,论证了中国在跨国公司全球采购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并将逐步成为众多跨国公司全球采购中心,也叙述了中国目前存在的不足。文章还存在着以下几个不足,希望能在今后进一步研究:(1)缺少量化的分析,没有相应的模型;(2)对政府如何转变职能应对跨国公司在华采购方面的研究尚为粗浅。

猜你喜欢
跨国公司
以跨国公司为载体提升城市国际交往功能
我国跨国公司现状及发展研究
跨国公司人力资源本土化策略研究
跨国公司回任人员知识转移过程研究
外派人员、沟通满意度与知识转移能力——基于在华跨国公司的实证研究
谈跨国公司知识资本对经营绩效的影响
跨国公司的品牌战略——文化的地位
股权分散情况下跨国公司参与者的行为策略分析
跨国公司缘何败走美页岩气市场
跨国公司的商业贿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