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错用例谈(二)

2009-04-10 09:19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09年3期
关键词:梢头豆蔻例子

嘉 行

“豆蔻年华”为少女独享

豆蔻年华 dòukòuniánhuá

茶余饭后,翻翻小报,偶见这样的句子:“这位老人唯一的儿子正值豆蔻年华,却因拦路抢劫而被判刑5年。”“经过挑选,33位正值豆蔻年华的女孩子踏进交警大院,成为第一批警花,她们平均年龄只有23岁。”

显然,这里的“豆蔻年华”都用错了。“豆蔻”,植物名,比喻少女。“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这个成语最早见于唐代杜牧的诗句:“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娉娉袅袅:形容女子姿态美好。十三四岁的女孩子正像二月初的豆蔻梢头,娇艳欲滴。)因此,“豆蔻年华”只能用于形容女子,而且必须是少女。例如:牡丹园旁围着一群如花似玉、豆蔻年华的少女,她们比比划划,欢呼雀跃。

前面第一个例子用错了对象(儿子),第二个例子对象没有用错,都是女孩子,可是年龄不符,平均23岁,已是青年而非少年了。

“耳濡目染”很容易用错

耳濡目染 ěrrúmùrǎn

“耳濡目染”原为“目濡耳染”,眼睛见得多了,耳朵听得多了,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濡:沾湿。染:沾上。见于唐代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公胚胎前光,生长食息,不离典训之内,目擩(同“濡”)耳染,不学以能。”后多为“耳濡目染”。例如:①宋代宋祁《南阳郡君李氏墓志铭》:“女工织纴之事,耳濡目染,有若天成。”②宋代朱熹《与汪尚书书》:“耳濡目染,以陷溺其良心而不自知。”③这孩子的父母都是工艺美术大师,从小耳濡目染,加上他又有这方面的天赋,将来必定大有作为。

“耳濡目染”这个成语很容易用错。比如:某报载文说道:“记者赶到他生前工作过的社科院宗教所,耳濡目染了他许多平凡而动人的故事。”这里,“耳濡目染”用得不妥当。“耳濡目染”应该是长时期听到、见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记者是特意采访,不可能有那么长时间,也不能是不知不觉地受影响。

“犯而不校”的“校”

犯而不校 fànérbùjiào

“犯而不校”见于《论语·泰白》:“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犯:侵犯,触犯;校:报复,计较。别人侵犯、欺侮了自己也不进行报复或不予计较。例如:①“犯而不校是恕道,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是直道。”(鲁迅)②“我对于两种人,向来是犯而不校的:一种是糊涂虫,这是不必;又一种便是我同情而又敬重的人,这是不忍。”(茅盾)③武则天时代的宰相娄师德以仁厚宽恕、恭勤不怠闻名于世,凤阁侍郎李昭德骂他是乡巴佬,他笑着说我不当乡巴佬,谁当乡巴佬?当时名相狄仁杰,也瞧不起他,想把他排挤出朝廷,他也不计较。司马光评价他“宽厚清慎,犯而不校”。

“犯而不校”常被误解为犯了错误也不改正。比如:“一个人在工作中难免有一些缺点和错误,只要认真改正就行,千万不能犯而不校。”

猜你喜欢
梢头豆蔻例子
豆蔻知多少
秋夜吟
《团圆之后》:“戏改”的“一个鲜明的例子”
我珍藏你豆蔻的情衷
豆蔻梢头二月初
初中英语课堂妙用“举例子”
用通俗的例子打比方
豆蔻
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防治90例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临床观察
年华在豆蔻梢头芳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