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民益
未入师门,先闻古人为师之感觉:“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教读原来是下流,傍人门户过春秋。”“课少父兄嫌懒惰,功多子弟结冤仇。”……诸如此类的诗句,还能找出许多,但仅此就足使人触目惊心、不寒而栗了。可喜的是,时代不同了,“师”的涵义也有了本质的变化。我虽为人师,不敢妄谈为师之道,但与古人的以上论调相比,却也有一种全新的感觉。
既入师门,就当以教书为业。教书须先读书备课。我教书、备课的感觉,也如上学时读一部激动人心的长篇小说,欢乐与忧虑同在。有时为设计一个新颖的导语而绞尽脑汁,有时为参透文中“机关”而欢乐不已。夜阑人静时,沏上一杯浓茶,和着墨香,在书林中漫游。虽独对孤灯,却全然没有孤独的感觉。用心去与书中人物对话,用笔去与作者交流感情,虽独处一室,却也自感心中有芸芸众生。
办公室中,曾经忽发奇想:这是一个剧组,自己集导演(老师)、演员(学生)于一身,对着剧本(教案)静静地想,默默地在心中把一个个40分钟的剧目完成。那时,虽身也未动,嘴也未动,但心底的波澜却有千万重!教书的全新感觉便在于虽“决胜千里之外”,却只是“运筹帷幄之中”!
此外,教书的感觉便在课堂上。三尺讲坛,便是三寸不烂之舌的用武之地。面对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觉得自己既有“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气势,又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自豪。那种感觉不可当时捕捉,而只能事后体会。那种感觉不可用“好”或“不好”之类的字眼来回答,倘如此,便是把教书的感觉“俗化”了;那种感觉不可用具体的事物去形象,倘如此,便把教书的感觉“凝化”了;那种感觉也不可用抽象的道理去解释,倘如此,便把教书的感觉“虚化”了。教书的感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感觉后的结果是使为师之道德得到感化,情感得到净化,心理得到平衡。
更使你心醉的,便是徐行于校园,接受精神文明的熏陶。工作之暇,茶余饭后,漫步在校园里,但觉流香四溢,心清神爽。一句句天真的话语,一声声纯真的问候,构筑了一个晶莹剔透的多彩世界。在这里,远离尘嚣,无俗务烦心,无杂事扰神。在这里,流动的永远是大自然的至真至醇的气息。在这里的主人们,始终是把快乐带给你的善良的小天使们。一束迎春花,给你送来春天的第一缕气息;一柄莲花叶,为你驱走夏日的烦闷;一串串葡萄,带给你丰收的喜悦一剪傲骨英梅,引起你无尽的遐想……孩子们以他们特有的敏锐感觉为你捕捉大自然的最早信息。于是,你的世界便是在这校园与自然的水乳般的交融中。生活在这水晶般的世界里,你的心将永远年轻,你的生命之花将永远不会枯萎。
教书的感觉是权势诱惑不来的,教书的感觉是金钱收买不到的。教书的目的不在于追求金钱,教书的感觉也就不是苦涩;教书的目的不在于索取名利,教书的感觉也就不是浮躁。
教书的感觉让人累而不厌,苦而不舍,贫而不移。这就是我——一个普通老师教书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