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芬
顿悟就是忽然开朗,恍然大悟。
语文是用文字表现作者的思想和写作环境的手法。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如果能通过各种技法让学生在头脑中“再现”,引起学生与作者“跨时空”的共鸣,是最为关键之所在。因此“顿悟”是升华语文的永远的主题。
入情入境,体会文本情感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在语文课中,只有充满情味的课堂,才能使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最后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
有一次上公开课,我抽到了小学语文第八册第15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精读课文,讲的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一封信。这封信中小作者通过深情回忆他爸爸出征前及牺牲后的情景,在悲痛中怀着自豪和崇敬的心情,表示要向爸爸学习,用生命捍卫和平。最后,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战争离现在的中国孩子可以说比较远,只是在电影电视中有所接触,没有任何切身的体会和感受。在教学中,我的具体做法是:紧扣文中作者的感情线索,让学生在读中揣摩、领悟、体会其中丰富、真挚的情感。我先用承上启下的导语把学生引到这部分的学习中来。“爸爸是个爱妻子、爱孩子的人,他和我们约定,这次出行回来,一定要送一顶蓝盔给我,而我要把最美的花献给他,可如今……”。接下来,我采用配乐朗诵的形式朗诵了课文第四自然段,用饱满的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激情,在听到这段感人至深的话语后,学生的情绪已经被感染。随之,我又为学生创设情景“如果你是雷利,面对爸爸的遗体,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这一手促使学生发生了角色转换,学生的眼前出现的不再是个陌生人,而是与自己有着血缘关系的爸爸,自己最亲爱的爸爸。曾经那么依依不舍地送爸爸出行,曾经那么盼望爸爸能带着蓝盔凯旋而归,盼着能像别的孩子一样,牵着爸爸的手一家三口去公园游玩,盼着能像别的孩子一样,在爸爸的辅导下做作业,可如今,等着的却只是爸爸冰凉的遗体,一切化为泡影,再也看不到爸爸的微笑,再也不能在爸爸的怀里撒娇,再也不能,再也不能……学生的情绪在瞬间被调动起来,有的学生眼眶里还含着泪水。这时我再趁热打铁,给他们一个舞台——课堂,让他们充分地读,大声地读、悲伤地读、憎恨地读、期盼地读,让学生以读促悟,在读中添新悟。
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创设情景、体验情感、以悟促读、读中生悟,一下子把小作者的期盼和平的感情淋漓尽致地激发了出来,千丝万缕的感受化作一句句发自内心的话语,字字句句感人肺腑,有表达对战争恨的,有表达对爸爸爱的,有表达对爸爸悲的,有表达对爸爸伟大精神敬佩的。
质疑解难,诱导自主求悟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启发、引导。我的教学设计打破了“老师预先设计好固定的教学模式圈再让学生钻”的传统教学方法,充分尊重学生,充分了解在本课中想知道什么,想学些什么,让学生提出问题,在课堂上灵活地按照学生的问题来组织教学,适时解决重、难点,让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讨论中满足求知的欲望,进而学到知识,提高能力。
《小站》是一篇典型的散文,它通过素描的笔法,介绍了北方山区一个常见的小火车站。文中没有典型的人物和完整的故事情节,仅用了七百多字便勾画出小站的轮廓,写出了作者的所见所闻。在教《小站》时,我首先问:“同学们,你们在预习时遇到了什么问题?”同学们举手了,有的说:“‘栅栏是什么?”有的问:“第一自然段明明写小站上的三五个人影眨眼就消失了,为什么第二自然段又说小屋左边的那张红榜上的24l天安全无事故的记录都看清了?”有的问:“火车开得那么快,为什么蜜蜂‘嗡嗡嗡的声音都听得见?”有的问:“为什么一股活泼的喷泉,几树灿烂的杏花就给旅客带来了温暖的春意?”……我在同学们的提问中选了两个问题让同学们讨论,一是“第一自然段明明写小站上的三五个人影眨眼就消失了,为什么第二自然段又说小屋左边的那张红榜上的241天安全无事故的记录都看清了?”让同学们知道观察事物,由于观察点不同,看到的事物也就不同。二是“为什么一股活泼的喷泉,几树灿烂的杏花就给旅客带来了温暖的春意?”我在同学们讨论的基础上点拨道:“这喷泉是小站工作人员精心设计的,杏树是小站工作人员亲手栽的。在这四周是光秃秃的石头山.没有什么秀丽景色的小站上,人们能看到这活泼的喷泉和灿烂的杏花,心情必然为之一振,感受到温暖的春意,同时也感受到了小站工作人员全心全意为旅客服务的一片深情。”
通过这样的自读、自悟、讨论、交流,我只在学生思路阻滞时给予疏通;认识模糊时加以点拨;方法欠妥时给予指导;表达不畅时给予帮助;学有成效时给予鼓励;让学生自主求索,自然“顿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做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使整个课堂其乐融融,民主和谐。
感悟意会,激发能力
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完美的体验。如此看来,教育的目的就是教会学生要有感悟,让他们在自己领悟的感情中去判断是非和事情的真、善、美。三年级(苏教版)的语文教学十分重视感悟能力的培养,书中的课文绝大部分都让孩子从课文中培养一种良好的思想品德,让他们在读中领悟。如《蒲公英》是通过介绍可爱的蒲公英种子在微风的吹拂下洒落在黑黝黝的泥土里才能生根长叶,让学生懂得不要只贪图美丽的东西。在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重让学生在学中感悟,当其他蒲公英种子要落在金光闪闪的沙漠、要落在波光粼粼的湖面时,我让学生们静静地闭上眼睛,让他们感受这些小种子会有什么后果?看到它们的结局,你会忍心让他落下沙漠、湖泊吗?学生在懂得道理之余还让课文深入他们的内心深处,提高他们对事物的领悟能力。教师尽量从每篇课文的一两个点让孩子说说他们的感受,提高他们的感悟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读完课文后,简单说说对课文的理解,谈谈自己的感受,对学生的要求不必过分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逐渐提高便可以。
如此,每节语文课中都能让学生有一点感悟,相信他们的理解能力、写作能力一定会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