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艺复兴到汶川地震

2009-04-09 03:17董明霞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09年2期
关键词:众神人文主义汶川

董明霞

人文主义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尺。人文主义精神的核心是人文主义,强调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权利、自由、尊严和个体的价值及对世俗生活幸福的追求。

历史教育不仅要重视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还要重视对学生人文主义精神的培养,因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生活的意义,学会做人。历史教学要帮助学生感受人类文化的精神家园,从而达到内心的选择和情感的升华,培养他们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精神。因此人文主义精神的教育说到底是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对学生健康性格、良好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学习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时,就是对学生进行人文主义精神教育的最好时机。在讲到文艺复兴这一节课时,我先让学生回顾了人文主义精神起源于古希腊,接着追问:为什么说人文主义精神起源于古希腊?古希腊先哲们对发展人文主义思想做出了哪些贡献?通过学生的回答,我向学生指出从智者学派、苏格拉底到斯多亚学派要求以人为中心,从尊重人的感性发展到倡导人的理性,追求知识、美德、思想自由,倡导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人文主义的观点,从而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人文主义的含义。并指出正是在这样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环境中,产生的希腊神话中的众神也被赋予了人格和人性。众神尽管伟大,但也有像人一样的缺点。神话中的英雄们自由奔放、独立不羁、狂欢享乐,但在困难面前又表现得艰苦卓绝,百折不挠。其实希腊神话对众神性格的塑造反映的是人类在童年时代对自身的要求:自尊、刚强、勇敢、乐观。

在人性被基督教压抑了千年之后,14世纪首先从意大利开始,迎来了一场伟大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人性得以复苏和张扬。在教学中,我一反结论式的教学,而是采取了引领学生欣赏文学艺术作品的方式,让学生深刻理解“人的发现”。我首先介绍了在基督教的原罪说、禁欲说之下,人的现世生活被否定了,生活的目的和意义就是赎罪和忏悔。其次,我引领学生欣赏中世纪宗教作品中的表情呆板的人来加深印象。然后通过文化巨匠作品中所描绘的“人”的形象来理解这个伟大变革的时代。通过欣赏意大利文学三杰、艺术三杰和英国莎士比亚文学作品中对人的塑造和赞美,让学生把自己的体验感受进行表达交流。学生纷纷发言,指出这些文化巨匠赋予人以自由平等、富有才智和创造潜力,他们笔下的人乐观热情、青春唤发,反对禁欲主义、追求爱情金钱,提倡冒险,勇于探索未知世界,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和世俗生活的享受。即使美术作品中圣母的形象也表现得青春、丰腴、慈爱,充满了女性的韵味和母性的光辉。通过作品赏析,学生深刻理解了文艺复兴继续高举人文主义的旗帜,是继古希腊智者运动之后由于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早期资产阶级摆脱宗教束缚,要求人性解放的一场新文化运动。

伴随着学生对人文思想的进一步理解,我进而指出,人文精神表现在个体身上,就是倡导如何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表现在国家和民族身上,就是如何对待个体,如何体现以人为本、为人民利益服务。并及时结合汶川大地震这一场中华民族深重的灾难,指出当这样的灾难来临时,我们伤心、哭泣,我们同时也深深地被炎黄子孙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和关爱生命、绝不放弃的人文主义精神而感动、震撼:从温总理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付出百倍的努力”到胡主席的:“时间就是生命,灾情就是命令,一分一秒,都可能救出一个生命,一个孩子”;从解放军战士和武警官兵不畏生命的危险和亲友的安危奋力抢救每一个生命,到全国人民无怨无悔,慷慨解囊,勇跃募捐,支援灾区;从医疗工作者到平凡的志愿者、每一个普通人,每一个场景都让我们震撼并潸然泪下。政府的迅捷、理性,竭尽所能挽救每一条生命,全国人民的同情、关爱、帮助,灾区人民坚强乐观和重建家园的信心,都让我们无处不在地感受到了人文主义的光辉、人性的温暖和爱的力量,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正如学生指出的西方媒体指责中国在西藏问题上没有人权,而汶川地震中中国政府的表现就是最好的回击。中国政府以它的人性化、人道化、公开性受到了国际舆论的好评。

其实,人文主义精神的核心实质就是对生命的终极关怀。汶川地震中,中国军民的表现给我们上了一节生动感人的人文主义精神的实践课,使人文主义教育自然天成,深入到学生的灵魂之中。

最后我向学生提出了要求,希望他们在先哲的指引下,在对汶川地震的反思下,使自身的人文精神得到成长,并内化为自己人生的品质,成长为一个高尚的、乐观的、仁爱的、勇于追求,敢于担当的时代青年。

猜你喜欢
众神人文主义汶川
云上远眺新汶川
专著《众神狂欢》节选(评论)
民间资源、自然神性与人文主义立场——阿来小说论
宁夏人文主义戏曲现代化探索之路
众神归位
健康中国的汶川实践
我在汶川挂职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