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身立教 为人师表

2009-04-09 03:17翟艳明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09年2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人格教育

翟艳明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质,决定了教师的人格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前提。一个教师对自己育人的工作职责是否明确,也就是说一个教师的教育思想是否端正,这是衡量一个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也是师德规范的首要问题。

教师崇高的思想品德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奠基作用。一个人能否成才,首先取决于他是否具有足够的辨别客观事物与真善美的能力,是否有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学校教育,应首先是“成人”的教育,“成人”才能“成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是班集体的主要教育者及组织者。在学生的人格素质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的素质是个整体,而人格素质则是其根和主干,它决定着学生素质的发展方向。教师又是他们心中的偶像和效法的榜样,教师的思想素质无疑在无形中会给学生以影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崇高的思想品德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奠基作用,幼小的心灵播下希望的种子,就会有一个良好的结果。

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催化作用。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品质高尚,而且有着良好的职业道德。首先,他应满腔热忱,关心爱护学生,不歧视、辱骂、体罚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这样的老师可敬可亲,学生才会愿意学,也才学得好。其次,他应该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工作总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这同样会给学生以影响和感染,使学生更增添了动力,小树才有机会长成参天大树。

教师文明的言谈举止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形成起着修正作用。教师以身作则,才能具有人格感召的力量,并能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如果一位教师在讲台上教育学生应当诚实,但某天为应付检查,为了听领导的话,居然教唆学生如何去说谎,在学生心灵中留下难以磨灭的阴影,那又如何来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呢?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教师内在素养的外在体现,都会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学生也正是通过这一点来了解教师的思想,“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注重修养,注意言行,处处给学生做出表率,言教辅以身教,身教重于言教,就会使学生受到影响,使不良的行为和习惯受到约束,得到修正。

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形成起着完善作用。一个心理不健全的教师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同样,一个心理不健全的学生也很难说是一名优秀的学生,将来也很难成为出众的人才,担负起重大的责任。比如遇到困难和挫折,是张皇失措,退避三舍,还是从容镇定,迎难而上呢?又比如遇到不顺心的事,或是领导同事的误解,或是家庭内部矛盾,是大吵大闹,怨天尤人,还是不争不辩,宽宏大量?完整的德育应包含心理素质教育,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教育是今后德育中应该加强的地方。

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很多,也很复杂,其中最主要的、最不可忽视的应是社会影响、人际交往及课外生活的内容。在现代多元的社会思潮及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下,由于学生自身发展的不成熟、辨别能力相对较差,模仿心理、流行心理、攀比心理较强,容易受到社会中消极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从他们的人际交往圈中导入。古人云:“学好千日不易,学坏一日有余。”如果教师不在这些方面加以注意和进行正确引导,会使教育效果出现偏差。所以教师在具体的教育中应注重提高人格素质教育的针对性及可行性,应注意根据学生的实际及个体特点找准人格教育的切入点,注重言传身教的结合,情理结合,学校、家庭、社区的结合,严格要求与关心爱护结合。切实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素质。那么,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该如何“以身立教”,以人格培养人格呢?

第一是教师要真诚。教育学生不是演戏,决不能搞“两重人格”。只有真正发自内心的、表里如一的、言行统一的美好品德,才能在学生身上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作用。使他们受到教育和感染,引起他们的共鸣和仿效。要以诚相待,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对学生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回答“我碰到问题首先找谁商量”时,寻找同伴的占70%,寻找父母的占10%,寻找老师的占8%,其它占12%。这表明学生碰到麻烦,他首先想到的是伙伴。因为家长、教师往往以教育者的身份出现,居高临下,学生的心灵很难敞开,也就很难沟通、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产生的心理问题,由于得不到及时、正确的疏导,往往会对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有损于他们的健康成长。作为教师,如何才能让学生消除其对师长的畏惧、隔阂呢?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可见,我们教师平素不能搞师道尊严,不能摆架子,只有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把学生当成知心的朋友,对他们充分地信任,这样学生才会把心里话告诉你,他们才会向你倾吐心中的沉闷和不快。

第二是教师要有健全的人格。教师的职责是育人,作为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要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观。在育人过程中,要牢固树立一种观念:学生接受能力有强弱、学习进步有快慢,在教育教学活动时可以因人而异、分类推进、互帮互学。教师要用健全的人格素质和良知影响学生,关心学生。一切师德要求都要基于教师的人格。教师的人格作为师德的有形表现,高尚富有魅力的教师人格能产生身教重于言教的良好效果。学生对教师特有的期望和信赖,往往使他们在观察教师时,产生一种放大效应,教师的一种小小善举,会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欣喜;教师的一点小小瑕疵,则会使他们产生巨大的失望。所以,教师必须对自己的人格修养提出严格的要求。

第三是教师要讲究文明,以身作则。我在刚做班主任时,曾走过一段费方不讨好的道路,对于学生的错误,我非得揪出来,从不轻易放过。因为我认为如果不管就是不负责任,而教师就得负责,这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比如,有的学生不认真做值日,我就在班上公开批评他,而后便是罚他再做一天,并申明,如再不认真就再做,直到会做为止。结果值日问题只是在短期内有一些变化,时间不长又开始恢复原状了。为什么会这样呢?我百思不得其解,请教了老教师之后,我才明白这是独生子女的通病。家长们总认为孩子干点儿活累得很!于是,大人们便剥夺了孩子们的锻炼机会,以至造成孩子能力缺失。在与家长的交流中,我了解到绝大多数学生在家里根本是不干活的。因此,他们中的多数并不是故意偷懒,主要是由于不知道怎样做才算是认真,怎样做才算是做好了;再有就是有些学生已经养成了偷懒的坏习惯。基于这种情况,我在班上没有责怪他们,而是对他们讲:我认为大家都想努力为班级奉献自己的一份心,只是有些同学实在是不知道该怎样做才能把事情做好。今后,我会教同学们做。从此,我几乎每天都和同学们一起做值日。

对于做得好的学生,在班里大力表扬。从此,班里的值日问题基本解决了。从这件事情的解决中,我领悟到了学生绝不是我们可以随便发泄怨气的被动接受者,对于教师来说,言谈举止不是区区个人小事,而是一种对于学生具有重要影响的教育因素。我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就象我们照镜子一样,你对他笑,他就对你笑;你对他怒,他就对你怒;你对他冷淡,他就对你冷淡。有所不同的是:你若对他微笑,他可能对你大笑;你对他冷嘲,他可能对你抵触。而后,你再对他笑,他也有可能无动于衷了。

所以,教师的高尚人格不仅应当反映在内在的精神境界上,而且应当体现在外在的言谈举止上。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仪表。主要包括衣着发式,修饰打扮等,是教师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外部形态。这方面的要求是要清洁整齐,朴素大方,协调得体,与教师的职业特点相吻合。

(2)举止。包括坐、立、行的姿势,以及表情、动作、行为习惯等。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中的“人体信号”。这种要求是表现出良好的教养和振奋的精神状态,要与教育教学过程密切配合,发挥出最佳的辅助作用。

(3)语言。这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使用的最主要的手段。教师的语言要规范简洁,准确鲜明,生动幽默,情理结合,要善于运用语言的力量启动学生求知的欲望,拨动学生上进的心弦,把知识、真理和美好的感情送进学生心田。

(4)礼仪。主要是指教师在与人交往时所表现出来的文明礼貌行为的总和。富有时代特点的必要的礼仪,是协调人际关系的杠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表现。教师要通过文明的礼仪表现出应有的风度,反映出对他人应有的尊重,从而不但给学生以良好的影响。同时也促进全社会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新型人际关系的形成。

第四是教师要全面发展。教师应当使自己尽可能地得到全面发展,努力形成一种健康、美好、完整、和谐的人格,而德与才的分离,言与行的相悖,大节谨慎而小节不拘,聪敏过人而举止轻浮等,对于一名希望成为优秀教师的人来说,都是应当尽量避免的。

总之,从事了教师的职业,就意味着我们的整个人生航程将面临着一种人格上的挑战。我们必须鼓足勇气,义无返顾地朝着人格发展的新高度不断攀登。“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每一位人民教师都应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平时严格要求自己,以良好的师德形象为学生树立一种表率,以自己的人格力量为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的形成贡献一份力量。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人格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