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书球
某村落,十几户人家,散布在一个四面环山,岩石矗立的山区,村里没有电,村里人赶集要翻过十几座高山,赶集的当天,早上三四点钟就得出发,晌午就得往回赶,否则黑灯瞎火的什么都看不见。这些山与山之间有一条大自然留下的惟一一条出路,窄而且危险,一边是峭立的山峰,一边是悬崖,远看去,像一条游向天边的蛇,凄美而壮观,而这些高山在夜幕降临时显得更加肃穆,冷峻,让人发寒。
老人姓王,63岁,头发中黑白夹杂,清瘦,下巴下胡碴粗而且硬,戴着一顶毡帽,毡帽有些脏,明显有几个破洞。风一吹,破洞边上的布絮飘着,一停,一动,似乎有很多想说的话。他把整个身子靠在岩石边,抱着双膝,双眼微闭,嘴唇有些发抖,脸颊两边流下两行老泪。不远处有一把随意撂在那里的锄头。
“唉,苦命啊,兄弟,算了吧,娃大了,有他的生活。”老王的一个村民在一旁使劲劝导他。
“这孩子,怎么现在不听我的了,没有女人不一样过吗?么吗一定要女人?”老人声音有些喘,他一边撕着地上的石块,一边用力喊着。
“你这是何苦啊?这条路光靠你能修出来吗?你把孩子扯进去,耽误他的幸福啊。”
“我发誓一定要修出这条路,娃子和我吵,他压根就不懂我的想法。”老人眼光里流露出一种说不出来的痛苦,他站起身来,抱起一块大石头往山底下扔去。
原来,事情发生的经过是这样的:
老人的儿子今年有三十多岁了,几年前娶了一个媳妇,并生了一个孩子。这几十年中,儿子一直跟着他在修路,靠几把锄头,靠几个箩筐,靠人力背运那些不断从山上滚下来的石头,有时,刚清理完,一阵大雨,又把那条本来就窄的路填平了,又得从头清理,更不要说平时,那些常年受到风化的岩石时而大块小块地掉落下来,走路都困难,更不用说骑车什么的,并且小路旁边就是悬崖,但村民就是靠这条路进出。和外界交流。
开始村落的人都来搬运,清理,拖拉,后来,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余下就只有这个老人带着自己的儿子一直在坚持着。
儿子快三十了,好不容易通过媒人介绍,娶了邻村一个姑娘,姑娘见小伙子实在,又有孝心,就嫁了过去。开始这两年,全家种地的收入。甚至包括一年下来的口粮都拿去卖了,换回来挖岩石,修路的简单工具,原来有一头牛,在拉石头中累死了,为了不让老人受累,儿子偷偷地把媳妇过门时的嫁妆——一只手镯子也拿去卖了,又买回一头小牛。
当媳妇知道这一切后,正好许多人都出去打工,媳妇不堪忍受这样的生活,也跟着出去了,同时也劝老人不要死心眼了,修路不是一个人一家人能完成的,路不好走,都不好走,为什么就要一家人承受。老人开始不说话,后来,看到儿子好像被他媳妇说动了,他于是大发雷霆,冲着媳妇:“你吃不了苦,你可以走嘛,没有女人我们父子一样可以过,一样可以挖山,可以修路。你听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吗?我就要做一次愚公。”媳妇一气之下,抛下丈夫和一个一岁多的孩子,远去广东。
儿子一边想听媳妇的,也出去打工,但一边看着老父满脸沧桑,身子越发弯曲的模样,终于又留下来陪着老父亲。继续挖石头,继续修路,还要照看小孩子。在媳妇提出离婚的时候,他没有说一句话,他只是觉得不该让媳妇这样跟着他受苦。
媳妇看他这样,越加心疼,哭着跑出了村庄,她的哭声和着孩子的哭声,撕心裂肺……
在广东打工的这段日子里,她时时刻刻在想念她的丈夫和孩子,把每个月辛辛苦苦赚回来的钱都寄给丈夫,尽管老人一次次给儿子打气,说既然离婚了就不该要这些钱,儿子说“知道,我给她存着……”,但儿子始终有一个想法,这辈子一定等媳妇再回来,他相信,她只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过得太压抑了,她也许是不习惯这些顽固的石头占满了这条路,也许是不愿看见自己像牛拉纤一样拉这些石头。
一晃几年,儿子没有再娶,媳妇却也没有再嫁。
可就在前不久,老天真的开了眼,媳妇提出了复婚,但条件就是要他一起出去打工,带着孩子一起出去,包括他的父亲。一起出去,意味着这条山路不会有人修了,从此又要被无情的石头占有。老人拼命摇头,坚决不同意,父子开始有些分歧了。儿子变得越来越话少。
在几次追问结果怎样时,媳妇决定回家一趟,把这事办了。她买了好多礼物去看他的公公,丈夫和孩子,并商量复婚的事情。谁知道一进门,就听见老人在大喊:“要复婚就必须在家,继续修路,这条路不修好,我死不甘心,我还要再修宽一点,修宽一点……”,老人反复强调“修宽一点”。接着她听见她丈夫在说:“爸,我们已经尽力了啊,你一辈子的精力都耗在这上面,妈也是这样累没了,难道你还要搭上一个媳妇吗?要是你媳妇当年离就离了,我只怨我不好,可现在她要回来,孩子也等着她妈啊!爸,我们都出去好吗?不修路了,我们会好好孝敬你的。”“不行!一定要修路,你妈去世那么多年,我不是一样过来了吗?没有女人好,安心修好这条路,你要是想走,就不要认我这个父亲!”老人一阵吼声把刚要进门的媳妇吓住不敢动,她悄悄把礼物放在门外,自个走了,带着满心的伤痛,带着积压多年的痛楚,大哭离去……
当老人的儿子发现门口的礼物时,疯一样跑去追,但媳妇已经远走,只听见呼呼的山风,和那些打了几十年交道的石头,他一屁股瘫坐在地上,放声痛哭。
回去的路上,他看见自己的父亲,那个倔强的老人又在哼哧哼哧地挖着石头,他觉得愤怒,觉得怨气冲了上来。一向来对父亲言听计从的他冲上去,抢去父亲手上的锄头就要往山下扔去,一脚踢去,把这些箩筐踢得到处散落,一边踢一边喊:“叫你修,叫你修……”于是发生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就在父子闹过之后,村民赶过来了,在劝老人的时候,有几个读书模样的人经过这条路,一路指指点点。好像在商量什么,当他们来到老人跟前时,了解了事情的缘由,十分感动,其中一个说道:“放心吧,大爷,我们一定帮你们想办法,既要修这条路,也要让你儿子和儿媳团圆。难得啊,老人家,真不容易呀!”来人一路感叹,一路记下地址。
不久,有记者来到这个村落,就修路这件事情,专门进行了采访,当问及老人为什么下了那么大的决心要这样常年四季,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修这条路时,老人终于说出了他藏了几十年的秘密,他目光浑浊,声音嘶哑却很坚定,他说,那时他的第一个儿子九岁那年,聪明可爱,活泼,嘴巴特別甜。随他们大人去挖菜,种地,他一个人就在这路上玩石子。突然,他们听见一声惨叫,随声望去,山上一块岩石正滚落下来,儿子急忙想躲开,但脚下踩空了,一下子掉到悬崖下去了。等把孩子找出来时,已经满是血污,人早已经断气了……
老人在回忆这些时,身子明显在颤抖,他从来不抽烟,这时却向记者要了根烟,从烟雾中,可以看见他闪烁的泪光。老人的儿子当时也在旁边,他抓住老人的手,哽咽不住,“爸,为什么以前你不告诉我这些呢?为什么?”。“娃,你母亲就是因为这个
伤心过度死去,我不想再让你们因为这些而伤心了,所以没有再提起。我只是觉得当时如果这条路很宽,你哥哥就可能免于一死。所以我一直在修路,为你死去的哥哥,我真的指望他能从这条路再回来看看我和你母亲。”
在场的人当时都唏嘘不已,为这个老人背负了大山一般的爱而唏嘘。
当记者问及儿子要复婚时是怎样看的,老人说,他理解儿子的心情,他愧疚得很,可儿子走了怎么办,这些石头一个人拖不动啊!说不要女人一样过,那是给自己,给儿子打气的话,没办法啊。老人一直叹气,摇头,一脸的无奈。
“那你同意你儿子和你媳妇复婚吗?我们准备到广东去采访你儿媳妇,已经和她联络好了。”老人没有出声,他看看儿子,想说什么,但终于没有说出来。直到记者出来,老人跟着跑出来:“你们什么时候去?我和我儿子和你们一起去。”记者转而惊讶,高兴地答应了,想不到这犟老头有转弯的时候。
老人出发那天,记者看见。那条被老人修了几十年的路边站满了乡亲,他们手提着一篮子鸡蛋的,抓着一只活鸡的,还有拿着鲜艳布料的……“去吧,老王,去把儿媳妇带回来,多好的闺女呀。”有的拉着老人儿子的手,“孩子,和你媳妇好好说说,复婚了就好好过日子,路修不修都不要管了,反正我们这些老骨头习惯了。”一路叮咛,一路都是朴实的祝福,朴实得像那些路上默无声息的石头。
到了广东后,新闻媒体特别为他们设置了一场采访会,当媳妇叙说到,她丈夫背着她把她的嫁妆——手镯子拿去卖掉后,她伤心透顶,从那时候起,她觉得要出去打工赚钱,离开这个穷得可怕的地方。这时候一直在旁边听的老人突然从怀里掏出一包东西来,用布包裹着,他走到他儿子身边,交到他手里,“去,给你媳妇去送去!”老人的儿子有些狐疑,不知道这里面是什么,当他当着他媳妇的面打开时,他,还有他媳妇都惊讶了,他们简直不敢相信:正是那副卖掉的手镯子!
老人说,这是那天在路上为我们送行的乡亲给我的,是他们知道你们把手镯子卖掉了,想尽办法又把它买回来的,他们希望你们夫妻能团团圆圆。听完这些话,“扑通”,老人的儿子和儿媳妇双双跪下,面朝家乡。
后来,许多人看到这个报道后,十分感动,听说有几辆大型的挖土机正在那里热火朝天地工作着,那里的年轻人相信也会越来越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