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亦权
散读一说,最初见于明朝诗人杨慎《散读》一文中。用现在的话来讲,即为不带目的、不择内容的阅读,或书或报,或随意撷取长篇之一二,或由性浏览短文之三四,既可打发时间,又能吸收知识,最主要的是这种阅读方式因为随意性大,勿须刻意牢记前面所读的内容,随读随终,时间长短不限,却总会有所收获。
前人尚且如此推崇散读,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社会,我觉得更应该提倡,惟一不同的是,前人抱着打发时间的态度,而对于生活在现代的人来说,“打发时间”自然是少有人提及,但偶有闲时若能在散读中度过,却也能给生活平添不少乐趣。
鄙人家中藏书亦是不少,《红楼梦》、《资治通鉴》、《水浒》、《论语》等,或己购或人赠,林林总总的摆满了书架,并不是不屑于阅读,也不是不承认这些书的价值,只是这些书内容太长,须得潜心研读才行,像我等挣扎奔波于红尘生计的小百姓,实在是难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读过一段时日后,不免心中生厌,于是就将这些书束之高阁、以尘封之了。相反,家中倒有《读者》、《意林》等杂志和一些家乡报纸长年订阅,相对这些就有较大的随意性,随取随读、随读随解。短文往往是生活中的思考与领悟,大部分都能让人回味,引人深思,甚至发人深省。困惑迷惘时,一篇篇短小的文章犹如一盏盏指路灯在眼前照耀。
我对于读书阅报是没有固定时间的,只要有时间就能从文字中找到乐趣。工作餐时,边就餐边阅读,或特地准备杂志一册,或随手捞取弃于桌角的旧报一张。在这短短的半个小时里,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说来依旧难忘,有一次我在单位因为犯了点小错误被领导批评了一番,心中郁闷至极便开始草拟辞职报告,心想“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巧的是,那天中午就餐时在一张旧报纸上看见一篇题为《你能逃到哪里去》的文章,大意是说犯了错误后,不要逃避别人的指责,而应该努力改进和提高自己,否则,逃来逃去都是一样的结局。
阅罢此文,顿有领悟,不由自主地放弃了辞职想法,把精力都用在改进工作质量上。一段时间后,不仅没有再遭受领导批评指责,而且还因为“工作认真”不仅加了奖金,还被列入了“提拔候选人之一”,细细想来,这里面还少不了我那“闲来散读”这一习惯的功劳呢!
下班归家,晚饭后的时间则要长一些了,我就拥有了更多的读书时间了,但是我并不会因此而放弃散读。或散文,或诗歌,或小品,或哲文,甚至是通讯报道、新闻链接,不一而足、无一放过,时而品嚼纯文学,时而思虑小哲理,时而浏览各地新鲜事,阅罢再传达于妻儿听,倒也乐趣无限。更值得一说的是,从中得出的无限领悟,等妻儿上床入眠,我就会把这些领悟写成文字,长期积累下来,在自己的博客里倒也有个规模不小的读书笔记专栏了,心潮来时择其一二发往一些杂志报刊的收稿邮箱。却往往还能从中获得稿酬若干。实是又添一趣也!
我对于“散”字,可谓已到名副其实的地步,除固定订阅以及随手捞取外,若在街头巷尾见到地上有遗弃的破书残报,也要蹲下来看上几眼,遇有有意思的短文,还要将其拾起收入袋中,留于有闲时细读,家中书桌抽屉里,就塞了不少我从外面捡回来的旧报,难怪妻子常对外人介绍说:“我家书房与垃圾收购站比起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嘿嘿,她哪知“零刊碎纸皆有文,闲来散读自得趣”啊!
(编辑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