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胜芝
【摘要】创新在教学中的作用已经越来越突出,而语文是我们千百年一直在研究探索和传授的课程,已经有着千百年的传承文化底蕴,而且受旧思想的影响比较深远。而语文又恰恰是非常需要创新的课程,所以,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研究,总结出一系列受用、实际并有效的创新理论,供同行借鉴参考。首先从备课入手,精心准备的课程,对于教学者自己来说,是一种责任的释然;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享受。在备课过程中,要注重联系实际,把现实与课堂结合,使学习变得更有意义,课程更生动。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是学生更好地接受理论和联系实际的很好的平台。教师要学会认知学生,了解他们的特点以及他们的需求,要做到因材施教,鼓励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不断学习创新,有利于学生学习中思维的创新。
【关键词】语文创新教学备课课堂氛围合作学习因材施教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创新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创新能力是推动历史前进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紧紧围绕“活”这个中心,做好创新教育这篇全新的文章:给学生一个活跃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鼓励学生学得“活”,敢质疑,勇探究,培养创新能力认真研究,努力教得“活”,以教师的创新之火点燃学生的创新之火:开展开放性教学,在活泼生动的语文课堂活动中进行创新教育。那么,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现结合笔者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对学生学习做的一些研究,来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首先,语文学科实施创新教学,备课是至为关键的一环。
有了一个成功的备课,创新教学就有了一个成功的先决条件。备课注意从重点、内容、方法、工具等方面凸显创新,要敢于突破教材限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进行授课,比如,创设问题情景,提出一定难度的问题,使学生感到熟悉又感到不能单纯地用自己的知识去解决,这时即激发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的欲望,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再带领学生进入讲课正题。同样,多准备活动,无论是课堂还是课外,都对于学生自身发展、在学习创新,发挥主观能动性都有绝佳好处。
然后,轻松的课堂氛围是学生能创造性学习思考的必要条件,是创新教育的前提。
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只有在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围中才能迸发出想象与创新的火花。我在教学中常给每一个学生以展示自己才能和水平的机会,还特别创造条件,给后进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允许学生犯错误,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还引导学生相互尊重、相互关心,这样学生的身心得到了解放,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创造。
同时,鼓励学生合作学习,注重因材施教,激励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所谓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依不同性别或能力,混合编成若干小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相互扶持、彼此指导、共同努力、学会教师每节课安排的内容,并达到预期学习目标的互相性学习。这样既提高学生的积极参与,又培养了学生合作的精神。在与同学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互相学习,一起合作更能激发创新意识。而且学习的过程也会变得十分轻松和愉快。当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把这个过程看作是在互相合作,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与组织者,老师的工作更多的是在言语上的鼓励与支持,在适当的适合给予一定的帮助。这样更能促进轻松课堂气氛的营造。
接着,课堂的设计更多地联系社会生活,课文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或总结,总能在其中找到联系生活的切人点。我十分注意把握这些切人点,在教学中将课文与现实社会联系起来,从而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意蕴,又能对活生生的社会有更理性、深刻的理解。
比如,文言文教学,我不仅注意字词句式等知识的教学,还特别重视其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及其与当代社会的联系。只是枯燥的讲解,学生只会感觉这些离我们的生活非常的遥远,那么的不切实际,很难让学生能主动思考,这就需要教师在课程的安排中,注重联系实际的社会生活,如论语,在古代它的作用不言而喻,但在现代,它的作用同样不可小觑。而这些联系社会的教学可以多样化,老师多组织语文活动,现场表演等等。这些既寓教于乐,又真正的教育了学生,让他们不仅学到书本上的知识,更明白其中的道理,更激发了他们的思考意识,对社会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最后,鼓励大胆质疑,勇于探究。增强教学的参与性。俗话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思生于疑,大胆质疑,勇于探究,是培养学生创新观念和创新能力的基础。教师不仅应该传授语文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更应该注重使学生在探究和自主学习中,形成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兴趣、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以自主探究为主要特征的创新能力,贯穿和渗透于语文教学各个环节中。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知道“是什么”之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是这样”,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表独特见解,完成富有个人特色的创造性作业。对于教师的分析和有关观点,应允许学生有不同看法,不要也不必强求一律,禁锢学生思维。对学生质疑问难、敢于亮出自己观点的做法,教师要进行积极性评价,鼓励这种探索精神,使之有一种成就感。
江泽民同志说:“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当今世界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学生学习的性质应当由传授性、继承性转变为探索性、创新性。语文的教学方式也是日新月异,老师也应该与时俱进,注重自身修养,激发学生的创新及主动思考的意识与能力。
总而言之,作为语文教师,应不断努力使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焦晓东.浅谈语文创新教学备课方法.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张晓勤.初中语文创新教学备课方法述要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论文.
[3]朱芬莲.初中语文创新教育的几点体会.语文教学与研究.
[4]尹佩仪.语文创新教学“六法”.教育导刊.
[5]刘小阳.论语文创新教学.新西部.
[6]杨云芳.语文创新教学谈.浙江师大学报.
[7]郑远祥.初中语文创新教学的实施策略初探.语文教学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