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丹 王 壮
摘要: 本文通过对数个案例的分析,得出结论:要创造经济利益的“神话”,就必须有创新的思维,不走平常路,另辟蹊径,才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奇迹。
关键词: 经济效益“神话”创造 创新
2008感动中国候选人——王永庆,在台湾富豪排行榜上,以个人资产68亿美元排名第二。作为台塑集团创办人,他被誉为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一生中为慈善事业捐赠的数额总计已达155亿元新台币,成为台湾史上捐款行善最多的企业家。另外,2004年,王永庆捐赠40亿元人民币,在大陆贫困地区兴建1万所明德小学并设奖学金。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王永庆向灾区捐款1亿元人民币。
王永庆巨额经济利益的“神话”是怎样创造的?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位“经营之神”的创业史。
1917年1月18日,王永庆出生于台北县新店镇直潭里的一户茶农家庭。清道光年间,王永庆的祖先从福建泉州府安溪县金田乡移居台湾。其父在早年主要以种茶贩茶为生,家境还算过得去,但不料年近中年时大病一场,耗尽了所有家财,家境就此陷入困境。15岁时,仅仅小学毕业的王永庆离家南下,先到嘉义县当了一名配米工人。两年后,他便自行创业,在嘉义开了一家小米店,由于离乡背井,再加上白手起家,生意上的艰难困苦可想而知。在当时,大部分米商的米中免不了混有沙石和米糠,时间长了,商客双方也就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但王永庆却细心筛选,把米糠吹掉,把沙石一粒一粒拣干净,力求在品质上做到比别人好。为了扩大销路,王永庆便与兄弟们一道将客户家中的人数和需求数量一一记下来,时间一到,便主动与客户联络且送米上门。在日据时代,一般台湾民众的生活相当拮据,因此免不了在买米时欠款赊账。为了及时回收米款,并避免给客户造成不便,同时也给自己省去不必要的麻烦,王永庆总是先打听好客户领薪的日子,然后在次日登门收账。如此一来,王永庆的米既卖得快,口碑又好,生意自然蒸蒸日上。更重要的是,所谓“质优价廉”和“顾客导向”的经营策略也就由此在他的心中扎下了根,尤其是建立“顾客档案”的做法对台塑后来的“表单化”经营管理方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当时,零售业务利润微薄,送一斗米只赚一分钱,发展空间相当有限。有一次在深夜两点钟,外面又下着雨,一家小客栈的厨师跑到米店敲门,要求立刻送一斗米过去。王永庆闻声立刻从被窝里爬起来,随便往身上披了个粗麻袋片就跑出去送米,回来后全身已经被淋湿了,冻得瑟瑟发抖。这次经历使王永庆意识到,虽然自己已经有了相当多的固定客户,但若要想多赚钱,就要向上游发展,搞批发业务,亦即自己碾米,然后卖或者批发给别人。因为他发现,沿着这条线越往上走,厂商就越少,竞争也就越小,并且行业的利润也就越高。于是在第二年,他利用父亲借来的200元钱买了一部分设备,开设了自己的碾米厂。巧合的是,这一套做法也和他后来在台湾的石化工业中,从二次加工做起,先伸向三次加工,然后放弃下游,只专注中游,最后向上游发展的历程一样。从卖米到碾米,就像是从产业下游到中游一样,尽管米业的产业链很短且所需投入不大,但与经营石化企业的道理却大同小异。在世界范围内,大多数第一代创业者也都如此,不仅早年的悟性极高,而且比同龄人更加勤奋好学,两者集于一身,自然奠定了经营未来事业所需要的两样最基本的商业素质。王永庆的经营才能由此开始崭露头角。后来,王永庆开设过砖厂,买卖过木材,饲养过家禽,从事过石化工业,走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创新之路,抓住了一个又一个的不能算是“机会的机会”,从制造PVC粉开始,一步一步地迈向了营业额占台湾GNP约12%的庞大石化王国。王永庆创造巨额经济利益的秘诀就是:创新的劳动能够创造比一般劳动更多的价值,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无论是王永庆这样的大腕,还是一个不起眼的平民,要创造经济利益的“神话”,都必须有创新的思维,不走平常路,另辟蹊径,才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奇迹。
美国穷困潦倒的画家律蒲曼,生活上是个马大哈,由于绘画时需要用橡皮擦,往往要花费很大工夫才能找到,待把画面擦好后又找不到铅笔了。他想如果把橡皮擦用丝线扎在铅笔的另一端上不就解决了吗?实验之下,他发现这种方法仅仅能够凑合使用,没多久,橡皮擦又从笔端掉落下来。几经思考,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剪下一块薄铁皮,把橡皮擦绕在笔端再包起来,这样一来果然管用了。“说不定这玩意还能赚钱呢?”律蒲曼有了申请专利的念头。于是就找亲戚借钱申办了专利手续。果不其然,他将这项专利技术卖给RABAR铅笔公司时,得到了55万美元的报酬。
有一年的春天,气温转暖,蛋鸡进入产蛋旺期,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使得市场上的蛋价渐渐下跌。到了三月份,农贸市场上每500克鸡蛋仅售1.7元,每个鸡蛋还不到两毛钱。鸡蛋零售价下滑到成本价以下,导致养鸡大户们入不敷出,严重亏损,不少养鸡专业较为集中的地方不得不大开“杀戒”,出现成百上千的宰鸡撤场现象。就在鸡蛋的市场价格下跌的情况下,南京市六合县不少常年跟鸡和蛋打交道的农民,他们不仅没有亏本,反而在鸡蛋跌价时大赚了。这是为什么呢?六合县是个养鸡大县,自然孵小鸡的炕房也较为集中,每当春天鸡蛋跌价时,他们就不卖小鸡而大卖“活珠子”,就是将孵化了十二三天的鸡蛋中止发育,将形成了活体胚胎蛋上市出售,这种“活珠子”经烹调后口感鲜嫩无比。据南京农大营养学家鉴定,“活珠子”的氨基酸、球蛋白等营养量相当高,而且食用很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因而“活珠子”在城市居民的餐桌上堪称美味佳肴。“活珠子”不仅成了餐饮业春季菜桌上的一款大菜、名菜,而且是人们馈赠亲友的一种极受欢迎的时髦鲜补礼品。从鲜鸡蛋到“活珠子”这摇身一变,身价飙升为每枚1.3元,饭店烹调后卖到3元以上还很抢手。
上海瑞阳药业集团董事长赵峰1988年带着自己生产的消毒纸巾到江浙推销,历经半个月的奔波,踏破铁鞋,费尽口舌,换来的却是拒绝甚至嘲讽。就在他踏上归途的列车,思考着回去如何归还贷款的时候,座位对面的两位乘客在交谈,谁家的鱼塘发病,满池肥鱼全部死掉,赵峰加入了他们的讨论。后来终于弄清,鱼塘发病,大多是鱼塘消毒不到位。赵峰头脑里一闪,我不就生产消毒杀菌的产品吗?他兴奋不已。列车停靠在一个小站,赵峰匆忙拿起行包就下车,搭乘一辆“摩的”直奔鱼塘。一连十多天,他在浙江、苏南一带徒步奔波数百里,泥里水里与渔民交谈,了解鱼,了解水,了解塘。他赶回工厂,查找资料,请教专家,试制产品,生产出了鱼用消毒剂。现在他的公司生产的产品已经由单纯的消毒剂扩展到目前改水、内服、外用3大领域40多种产品,资产积累数千万元,生产基地也扩展到上海。
亲朋好友过生日,送什么样的礼物最特别最有意义?这个问题困扰着很多为选礼物绞尽脑汁的市民。送一份朋友出生当天的老报纸会不会很出人意料?最近在成都出现了一家专门卖“生日报纸”的礼品店,墙上挂的、橱窗里摆的、展览柜里放的,全是虽然已经泛黄却保存得相当完整的老报纸。店主告诉我们,这家礼品店收藏着1927-2002年的每一天的报纸,有几百万份,从《人民日报》、《解放日报》到《文汇报》等一应俱全。店主说,基本上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里买到自己出生当天的报纸,通过报纸可以知道自己出生当天发生了哪些事情。1949年10月1日的报纸是非卖品,惟独这一天出生的人在这里买不到报纸。而1949年以前的报纸价格则从798元依次递增,年代越久远就越贵,比作为废纸出售价格增加了成千上万倍。
创造经济利益“神话”的秘诀就是:要勇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