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来成
北京奥运流火刚过,一场无声的金融海啸越过大洋登陆我国,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以“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的原则,适时推出十大应对举措,并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运筹和部署“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治本方略。
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北京虽有独特的优势,但也不能独善其身。作为国家首都,北京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出拳”的依据是什么?落实“十条措施”有着怎样的需求和期待?统计是把脉经济的“晴雨表”,围绕北京经济和落实“十条措施”的谜题,记者采访了北京市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于秀琴。
■ 对应“十条措施”,北京在投资和消费的诸多领域都有很大的需求空间和发展潜力
据悉,按照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以及扩大内需的客观要求,北京今后两年将加大投资力度,初步测算市、区两级共安排政府投资1200亿—1500亿元,预计带动社会投资1万亿元。这些投资将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改善、生态环境改善、新农村建设等领域。那么,对应国务院“十条措施”,北京出台这一系列政策的背后又将是怎样的状况呢?对此,于秀琴分别作了诠释。
关于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
于秀琴介绍,“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是国务院“十条措施”的第一条。从北京的情况看,按照《北京市“十一五”保障性住房及“限价”商品住房用地布局规划》,北京市未来5年将新建限价商品住房和保障性住房各1500万平方米。2008年,全市计划新建限价房及保障性住房800万平方米。而从实际执行情况看,截至2008年10月末,全市新建限价房及保障性住房413万平方米,完成全年计划的51.6%,其中限价房完成计划的55.8%;经济适用房完成计划的52.5%,廉租房完成计划的9.6%。数据表明,落实“十条措施”需要在调整房地产投资结构,加快限价房及保障性住房建设上体现作为,稳定首都房地产市场,改善民生。
关于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国务院十大措施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此,于秀琴讲道,北京市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保持快速增长,但2008年下半年以来,全市农村投资略显低迷。1—10月,共完成农村基础设施投资67.3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3.4%。从结构来看,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主要集中于交通运输业和公共服务业,分别占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39.2%和25.8%。落实“十条措施”,需要在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方面加大力度。
关于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记者了解到,筹办奥运以来,北京市大力推进公路、轨道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仅在2007年,全市完成交通运输业基础设施投资548亿元,有力地提高了城市路网整体效率和综合通行能力。当谈到国务院提出的“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时,于秀琴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缓解交通压力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应当把交通设施建设视为出拳重的方向,大力改善全市交通出行环境。
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谈到国务院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求,于秀琴结合奥运环保的成果谈到,近年来,北京市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成效显著。2007年城市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达到246天,占全年总天数的67.4%;全市林木覆盖率为51.6%,山区林木覆盖率达到70.5%,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3%。但按照国际化城市和国家环保要求,保持和建设的任务仍然相当艰巨。
对应“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的措施要求,于秀琴特别指出,这个方面既是北京得以科学发展的优势,也是诸如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今后投资和建设的重点。应当大力支持高技术产业化建设和产业技术进步,努力创造“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首都品牌和特色。
■ 投资和消费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任务。作为政府决策的数据支撑部门,北京统计又有着怎样的建言呢?于秀琴说,从北京经济的情况看,内需主要集中于投资和消费领域,鉴于目前北京投资和消费仍处于力量相当阶段,因此不可放松任何一方的发展,扩大内需需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政府应发挥投资带动和引导作用
追踪经济数据运行的轨迹,于秀琴讲到,从改革开放30年来北京经济波动规律看,基本上是10年一个周期。第一次调整在1989—1990年, 自1989年至1992年,非国有投资比重小幅下行,由1988年的18.3%降至1992年的13.5%;第二次调整是在1998—1999年,非国有投资比重则在1997—1999年再次出现小幅下行,由1996年的37.8%降至1999年的37.2%。
非国有投资比重的第三次小幅下行开始于2005年。考虑到2008年北京市经济开始在调整期内运行,预计非国有投资可能在未来几年内比重会继续下降。因此建议政府通过加大投资力度为民间投资树立信心,带动民间投资增长,同时引导投资进入符合调控及此次扩大内需的重点领域。
对进入深度调整期的房地产业应科学实施调控
于秀琴表示,就房地产企业而言,经过两年多的调整,房地产商普遍认同目前房地产市场进入深度调整期。对于市场前景,企业尚不悲观,认为现在的调整只是行业周期性调整,不会出现全面崩盘,市场内在动力依然强劲。但由于成本因素及心理因素影响,企业不愿轻易地采取降价方式应对僵局。于秀琴建议政府在稳市场、重民生上积极调整结构,提高保障性住房比例,逐步减少高档商品房建设数量,促进房地产市场长期健康发展。
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交通运输、公共服务、能源和邮政电信投资比重呈逐步上升之势,2007年占基础设施投资的46.6%。对此,于秀琴认为,奥运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北京仍有很大的投资需求,政府提出加快新城建设和轨道交通建设,同时通过把轨道交通向郊区延伸,把新城、重要城镇与高速公路网连接,通过发展高速铁路,将远郊区县和中心城连接起来,带动农村地区、新城和轨道沿线地区的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这样既与十项措施中加快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及铁路、公路、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精神相一致,也将对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挥积极作用。于秀琴还针对工业发展后劲不足问题,建议引导投资向高端高附加值行业进入,提升工业层次和核心竞争力。
加强消费品市场及消费结构升级换代
近10年来,北京消费品市场热点不断升级换代,并带动消费结构升级。于秀琴对未来几年的消费热点进行分析。她举例说,汽车、住房、电子产品以及服务消费过去几年是,今后仍将是消费增长点。从汽车消费的趋势来看,目前汽车类销售额的比重仍在逐年提高,已达1/5以上,其增长是不可逆的。
北京市房屋普查数据显示,在被调查的23.7万户居民及家庭中,未来五年内有住房需求意向的家庭占1/5(4.8万户)。其中,18.3%的被调查家庭有购房需求(4.3万户),1.6%的家庭有租房需求(4276户)。因此,政府应提高保障性住房在房地产行业中的比重,发挥保障性住房在稳定房地产业和拉动相关消费方面的作用。
于秀琴还建议,借奥运契机,北京要加快发展旅游业、体育娱乐业,并带动相关消费。她说,从其他奥运举办城市的经验看,奥运后旅游和体育娱乐业将获得长足发展。北京市应抓住奥运契机,在加大旅游宣传力度的同时,开发体现我市旅游特色的产品,活跃旅游市场。对于体育娱乐业,则应加大对体育娱乐业的基础设施投入,为居民相关消费创造条件。
站在新一年的门槛上,面对的是挑战也是机遇。运筹帷幄,方能决胜千里。正确的选择当是认清自我,把握时势。“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北京播撒走向未来的种子需要更多抓落实的辛劳、智慧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