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外国小说欣赏》探寻写作因子

2009-04-08 08:45章妙娟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09年3期
关键词:小说教材阅读教学

阅读可以给学生打开一扇窗,但学生往往只能看到窗外的风景,却不能让自己成为风景。你不是鱼焉知鱼之乐,所以学生作文难免有隔靴搔痒之弊病。让学生站在屋子里是不行的,从窗口跳下也是断然不可的,教师就得给学生开一扇门,指一条路,或者架一道梯,用满腔热情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是小说教学除欣赏之外的另一个重要任务。

《外国小说欣赏》的编者曹文轩老师在《人教版高中选修<外国小说欣赏>课程说明》一文中写道:“注重写作能力的训练与培养。这一点也许是本教材最大的也是最有价值的特色。……本教材突出了写作的位置,无论是从选文还是到设问、实践活动,各个环节都与写作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一门写作课,它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是十分有益的。”基于这个指导意见,对《外国小说欣赏》的教学就不能仅仅停留在阅读教学上;而针对小说是阅读教学中学生最感兴趣的文体,教师又要积极思考如何发挥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作用,让小说的阅读变成作文的动力,因此在阅读教学时,针对本书的“话题”和篇目的特点,作好基本的筛选显得尤为重要,要努力让作文行走在阅读教学中。

首先,要明确一次作文的全过程。一般可分为三个步骤:动笔前的准备阶段(观察与借鉴)、动笔中的写文阶段(确定中心、选材组材、起草成文)、动笔后的修改阶段。如果把作文教学前伸和后延,那么它都可以和阅读教学结合起来。前伸到阅读教学中去,主要是强调读写结合,以解决写作技巧问题。每教一课都以课文和话题为根据,有侧重地讲解写作知识,有重点地让学生练口、练笔,实现知识的正迁移。让学生从“读”的此岸到达“写”的彼岸,再回到“读”的此岸,如此不断往返,使读与写之间架起一座知识迁移的桥梁。而后延到欣赏佳文和评改中去,既是解决作文的升华问题,也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和欣赏能力。

其次,要确定训练的最佳方案。诚然,作文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需要长期的积累和不断的训练。也鉴于学生长期积累起来的作文畏难情绪,和平时作文马虎,临考背文的恶习,我确定了两个基本的作文练习方式——片

段式的短文练习、仿写与续写,并确定好与之对应的阅读文本。

一、片段式练习

新课标说:“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形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新课标同时还强调:“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我们考查学生的作文能力,主要也是看他们能否把自己的见闻、感受或想象较为通畅地通过书面表达出来。由于学生确实缺少成熟、深入的思考,所以片断组合式作文以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又能集中而快捷地捕捉生活中异彩纷呈的动人画面,使题材更具典型性和形象性,让读者敏锐洞察和尽情领略生活中的美与丑的特点,在各类语文考试和作文竞赛中备受学生喜爱。选用片段式练习,就是选择了这类作文中的一个部分,也就是去追求片段的内容充实、细节精彩。

教材《墙上的斑点》、《炮兽》、《丹柯》和《娜塔莎》是演练的基点。

《墙上的斑点》以全知视角向人们讲述“我”的心理动态过程,蕴含了丰富的内容。阅读的重点是明确作者怎样让一个蜗牛的形象多角度地加以展示,而在联想的过程中又有哪些链接点,它们之间有什么相似或相关的地方。然后给定一个抽象的符号,让学生任意想象,并说出想象的原因,互相交流,补充。最后才要求学生仿照课文写法,从不同的角度,由对应的链接点,对某个抽象的符号展开想象,以期在以后的习作中能对看似枯燥、简单、平面化的对象经过想象而使之丰满起来。

《炮兽》以场景的描写见长,“话题”中对场景的作用有五个方面:给全篇“定调”,营造意境和渲染气氛,导引人物出场,揭示人物的性格,作为象征。因此阅读教学中重点就人物形象的丰满过程作细致地搜索,明确原作中采用的方法,比较不同表达的效果,尽可能使学生在呈现人物形象地过程中把握表现手法。而片段练习的重点又不是五面俱到,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尽可能表现出场景五作用的其中一部分来。

《丹柯》的阅读重点在了解主题,解读作者高尔基是运用怎样的方法把主题逐步展示出来的。在正解主题的基础上提示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主题的另解,作业时要求学生把自己对本文主题的另类解读有理有据地进行说明,也可以用警句形式写点评,做到言简而意赅,以达到认同为目的,可以说是练习了观点的表达和简要的论证。“所谓英雄,就是一个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芸芸众生之中,丹柯无处不在,他一直藏在人的灵魂深处,一旦人的灵魂开始沸腾乃至燃烧时,我们本身便能成为丹柯。”这一点评被学生公认为是最简明扼要又最有意义的。

以教材作范式,评价标准明确;以生活片段为材料,情感态度了然于胸;以三四百字设限,学生乐于接受。同时作为一个完整的训练体系,最后又可以连贯而成为一篇文章:主题明确,描写细致,形象鲜明,且有片段的闪光,有自己的思考。

二、仿写与续写

学生的思维常常会产生许多的闪光点,但是他们的思想却是一匹脱缰的野马,如果不给以羁绊,很难驯服。而十多年的生活记忆和阅读积累又常常冒出来,因而,一边是经常为写作文发愁,觉得提起笔来无话可说,一边又是一开头就刹不住车,有时简直是天马行空。所以,“满分作文”“新概念作文”之类的书刊受到学生的青睐:抄袭别人的作文,改头换面,据为己有的有之,按命题要求将一些范文“穿靴戴帽”以求完成任务的亦有之。既然学生有仿写的动机和意识,堵不如疏。但怎样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做有心人,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印象深刻的内容具体生动地表达出来呢?这就需要我们做教师的在阅读教学中,挖掘出教材中的创造因素,启发想象、联想,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给学生一定的规范。

其一,在阅读教学中以类似拓展的提问方式进行作文教学点拨。譬如《清兵卫与葫芦》,小说交叉运用概述和细节描写,有效地避免了平铺直叙,把一些很平常的生活写得有声有色。内容简明,但情节的展现方式比较特殊,学习它可以纠正学生平时习作中惯犯的毛病。教学过程中,我问学生,在像清兵卫的年龄时有没有什么爱好让自己记忆深刻呢,有没有不被自己的父母老师理解的情况呢,还记得自己在那个时候的想法吗……经过共同的回忆分析,总结出来三种大人的态度——理智型、粗暴型、鼓励型,而小孩子的前景则是五花八门,充分表现出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和合理的想象力。作文中也就避免了无话可说的现象,同时也又注意到了记叙类作文的忌讳——一叙到底的现象。

其二,在阅读教学中以创造性思维进行作文教学点拨。教材的十六篇外国小说中就有《桥边的老人》《在桥边》《牲畜林》《炮兽》等写到战争或相关的内容,虽然在现实生活中战争离我们尚有一段距离,但是学生对此并不很陌生,接触到的历史资料、文学作品,还有影视剧,都有关于中外战争的描写。阅读这些文本我们注意到,这些作品所选取的角度各异,有注重客观描写的,有注重心理刻画的,有正面直击战争的,也有侧面进行叙述的;而且作家的创作风格也各不相同,有语言简明而含意深远的,也有诙谐幽默又引人深思的。在学生自由发表对小说对战争的见解之后,让学生选择有关“战争”的一个话题作主要表现点,选择一篇文章进行仿写或续写。对于高二学生来说,在有话可说的前提下,内容上的仿写或者续写相对较为容易,因此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不仅仅是结构或者主题的仿与续,在写作风格上力求与原作保持一致,人物形象与性格尽可能使其有所发展。而这个要求更需建立在对原作的细细品读的基础之上,因此也可以说作文同时也促进了阅读。

最后,还要注重讲评。明确一次作文的全过程,确定训练的最佳方案,还不足以使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完全达到一致,好作文也不只是写出来的,它更要得益于作文之后的修改和讲评。讲评,有学生的自我讲评,但这是个一时难以达到理想效果的方法;有教师的评述和师生的共同点评,此法面广受益多。每次作文,一是除了在作文本上给学生以必要的点评之外,都会给学生一份交流名单和几篇范文,这样做,让学生在课外可以互相交流,并且有个比较明确的参照;二是在专门的时间里,一边请学生自己宣读习作,一边在幻灯片上进行展示,然后请学生共同来进行点评。此时,被展示了习作的学生就有了一份自豪感,可以鼓动起作文的兴趣使其持续;欣赏点评的学生有惊讶、羡慕、赞许,也有中肯的批评,此时教师再进行相应的作文教学比任何时候都更有效果。同时,欣赏习作的过程也是一个阅读的过程,是对教材的再次阅读与把握。

章妙娟,教师,现居浙江上虞。

猜你喜欢
小说教材阅读教学
教材精读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How to read a novel 如何阅读小说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倾斜(小说)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文学小说
不在小说中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