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充满生命的灵动

2009-04-08 08:45曹继红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09年3期
关键词:宋城禅院游戏

今年夏天,去了趟杭州宋城。

走进宋城,穿过高大的城门楼,只见楼阁矗立,杨柳低垂。身穿宋代服装的商贩在此经营着仿古酒茶,城中常有魔术、民间舞蹈及杂技表演,还有中国古代婚礼仪式的表演。置身其间,游客不禁产生穿越时空回归宋代之感。语文老师的职业敏感,让游玩中的我不禁思索起我们的语文教学:如果语文课堂也像宋城一样充满了生命的灵动,那么,我们这些“导游”又何必担心没有“游客”?

一、《宋城千古情》与古诗词教学

游宋城,《宋城千古情》是一场不能不看的大型歌舞场景剧,它借用音乐、舞蹈、杂技等各种艺术元素,运用了水幕、魔幻灯阵、舞台移动升降等科技手法,使宋文化成为鲜活的、可以触摸的东西,沉迷于舞台上变幻瑰异的艺术世界的同时,我不禁想,《宋城千古情》能用现代的手法包装过去,我们是不是可以反其道而行,用古代元素改造语文教学呢?

1、用古典音乐诠释古典诗词

宋城最吸引游客的地方在于返古效应(城中全方位回归宋代包括城池的格局,店铺,城中居民即工作人员的服饰等),尤其是那浓郁的古典韵味的背景音乐,让游客流连其中而忘记今夕是何年了。我想,古诗词教学是否可以用古典音乐取得返古效应,让学生的心绪沉浸在作者当时的境遇中,也许能更好地解读作者的心境。古诗词本身具有韵律美特点,音乐是听觉语言,是人类心灵的诗章,二者具有相通共融之处,在教学古典诗词的时候,如果能选用与内容相吻合的古典音乐烘托诗歌氛围,铺陈诗歌内容,调动学生情感,定能如宋城让游人在幽雅婉约的古典乐声中体验一把大宋子民的感觉一样,让我们的学生在古乐声中陪作者把酒品茗,一同徜徉在古诗文里而流连忘返。

比如《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教者以一曲古筝《禅院钟声》作为主背景音乐贯穿全课。刚开始几声低沉悠长的钟声一下子将学生置身于一座幽静的山中,仿佛看到诗人顺着清晨禅院钟声寻到一禅院,几声轻柔的单音,似乎是轻轻推开了禅院的山门,缓步走入烟雾袅袅的佛堂,心里顿时空明一片,所有的杂念烟消云散,只剩下宁静与祥和。渐渐地,乐曲重又变得悠远缓慢,让人感到这个禅院古木参天,幽静无比,正是个自在的好去处呢!学生从头到尾在这支曲子所营造的宁静的氛围中品读作品,感悟诗人的心境,水到渠成地明白了诗人在领悟到了空门禅悦的奥妙,摆脱尘世一切烦恼后,像鸟儿那样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心境——似是大自然所有其他声响都寂灭了,只有钟磬之音,悠扬而宏亮的佛音也把读者引进纯净怡悦的境界。

我想,学生在学习古代诗词歌赋时最需要的是解读作者心灵,而古代音乐用一种特殊的语言来诠释作者和诗歌,从而使学生真正读懂古文,如果古诗教学仅仅是教给学生字词句的含义,仅仅是背诵翻译,是不能算真正读诗的。托尔斯泰说:“音乐的魔力,足以使一个人对未能感受的事有所理解……”音乐与诗词结合,让学生张开了想象的翅膀,进入一个扩大了思维的空间,将原本陌生的从未感知过的东西变成了熟悉的亲切的,从而获得学习的快乐。

2、用课件动画引导学生品悟诗情

《宋城千古情》编导先用高科技设计了宋代的战争片段,然后过渡到南宋皇帝沉迷于歌舞的景象。因为有高科技动画的呈现,游客的心一下子就被牵住了。我想,古诗词教学完全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诗词。诗人用文字在作品中创设了一幅幅丰富的画面,透过这些有声有色的画面,我们可以窥视到诗人的精神内涵。但是中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对于这些画面难以感悟理解。此时如果有课件的帮助就能事半功倍了。比如《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生”字用得十分绝妙,但仅凭教师口头讲解,学生始终难以理解,而动画就恰当地解决了这一难题。教师可以先提问:“生”字是什么意思?诗人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紧接着引导学生观看课件。画面上:草木葱笼,苍翠欲滴,山峦叠障,而香炉峰此时正被烟雾笼罩,在阳光的照耀下,一团团紫烟不断从山谷中升起,景象美不胜收。录像将古诗中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象的动态画面,学生恍然大悟“生”的含义了:“升”字仅仅只能看到烟雾升起,不一会就散去;而“生”字还含有“产生”的意思,这说明香炉峰始终处于云雾缭绕之中。借助于这样一段视频,学生不仅理解了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而且使他们体会到语言文字的深层含义以及作者的匠心独运。

二、“彩球招婿”与课堂的互动

看完《宋城千古情》,我们随导游步入宋城大街。一场游戏吸引了诸多游客朋友。这是宋城传统经典民俗活动项目之一,其中的主体节目是《王员外家小姐彩楼抛绣球》,婚俗表演把我国古典婚礼的喜庆,热闹,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游客的面前,并让游客充分参与其中。在招婿过程中,游客朋友还可争抢绣球,接到绣球的要上楼与员外家小姐拜堂成亲,实实在在地感受“古典婚礼”的魅力。这一段表演打破了传统的模式,不再是演员在舞台上表演给台下的游客看,而是演员和游客互动,模糊了身份,也模糊了台上台下,游客早已把自己当成了活动中的一员而忘情地参与。我想,假如我们的课堂也如这游戏一样,该多好。我们的课堂成了舞台,学生全都变成了演员,成了主角,全都参与表演,而不再是以观众的身份观看老师在表演,这种课堂的互动,不正是高效教学吗?

比如教学《郑人买履》时,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一般是教师指导学生对照注译,弄懂每一句的意思,讲清楚几处重点词语即可。其实我们不妨运用互动教学的原则,就像宋城“彩球招婿”一样来一个互动表演,效果应该很好。我让甲学生扮演郑人,乙学生扮演卖鞋子的,丙学生扮演看客中提问的那个人,其余的人扮演看客、商贩,将表演融入课文教学,然后请同学们对照课文加以评判。结果很多人对郑人的表演提出意见,如:他量好尺码后肯定会匆忙离开,否则不会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认为甲的表演不到位;再如,有学生还在“郑人说:‘宁信度,无自信也”的表演后面增加了摇头叹气的细节,来表明对郑人的不理解。表演中,学生对郑人的“不顾客观实际而墨守成规”“ 荒唐可笑”理解得更深刻了。最重要的是,学生在这样的互动中享受到语文学习的莫大乐趣,明白语文学习中“咬文嚼字”的妙处。

三、“泼水节”与课前热身

游宋城,参与泼水节是不可或缺的。在宋城,每位游客都很好奇的等待“泼水节”的到来。当地导游告诉我们,参加泼水节前要先“热身”,也就是先下河参加水上游戏。如过浮桥,攀越铁索桥、戏水接力赛、寻找水精灵等。站在水边观看是无聊的,下水后才能感觉到这份快乐。孩子们自由自在的游戏着,就连大人也无一例外的参加了各项游戏。到晚上泼水狂欢开始时,大家身上都热烘烘的。泼水节开始后,真正的泼水游戏就更加带劲了。我想,这种好戏开场前的热身运动不是也可以嫁接到我们语文教学中吗?

1、猜拳——早读前背书热身

游戏,是调节气氛、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秘密武器。其实,孩子就是孩子,活泼、好玩是他们的天性。一场猜拳游戏会唤醒孩子的童趣。早读课前,让两个孩子为一组,猜拳决定胜负,赢者有权出题要求负者背诵指定内容,负者自不甘输,游戏会愈加激烈,而背诵效果会愈加的好。在枯燥的早读课前加入简单而科学的游戏,使学生的思维进入兴奋状态,迅速进入正式学习的轨道,常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2、夺标——语文课前热身

课前预习的重要性谁都明白,问题是很少有学生愿意真正去完成预习作业,最多只是应付老师而已。假如我们像宋城泼水节中“戏水夺标”“寻找水精灵”等热身活动一样,也来个前戏,应该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做好预习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其一、学生预习课文,尽可能多地设计问题,在课上用多媒体公布出来。然后全班同学竞争答题,比赛谁答的题多而准,谁夺标。同时设计者公布的题目被选中作答的谁最多,谁夺标。其二、由老师设计若干预习考题,提供备选答案,能在最短时间内找到正确答案者,夺标,等等。

宋城,以它独特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功能主义相结合的造园手法,使杭州宋文化旅游得到了定位。我以为,这对于我们的语文课堂的革命不无启迪。让语文课充满生命的灵动,让它成为一个寓教于乐的奇异空间,使我们的学生乐在其中,学在其中,语文课堂将会成为最美的景点。

曹继红,教师,现居江苏如皋。

猜你喜欢
宋城禅院游戏
宋城演艺演艺龙头的求生之路
在夏天后再次相遇吧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宋城演艺跨入视频社交 26亿并购六间房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完美
自然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