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总理周恩来生活很俭朴,但他却是世人皆知的美食家。因为他生于淮扬菜的发祥地楚州城,因此对淮菜更是情有独钟。红烧狮子头便是周恩来特别喜欢吃的一道菜。
7年不吃红烧狮子头
据周恩来生前厨师安振常回忆,建国初,总理特别忙,我们这些在总理身边做服务工作的人员都希望他老人家能吃得好些,睡得多些,以适应他那没目没夜地大强度的工作。我一到西花厅上班便问在总理身边做幕多年的老厨师王诗书、桂焕云他们,总理最喜欢吃的有哪几道菜。王师傅、桂师傅告诉我,总理喜欢吃烩干丝、红烧百叶结、红烧狮子头等。这样我心中就有了数。
安师傅深情地回忆说,烩干丝、红烧百叶结等做起来比较简单,而红烧狮子头在选料、配料和制作上都有较高的要求。总理虽然喜欢吃,每星期也只准许做一次,最多两次。有时为了保证他的营养,我们便趁西花厅有客人时尽量找机会多做几次红烧狮子头。
1958年“大跃进”之后,我们国家遇上7前所未有的天灾人祸,全国人民都处于饥寒交迫之中。作为新中国总管家的周恩来等开国元勋们均表示一定要甘苦如民,与全国人民共渡难关。总理坚持不吃肉、蛋、鱼类食品,狮子头便再也上不了他的餐桌。直到1965年国民经济完全好转了,他才又允许为他做红烧狮子头。
两次亲自下厨
周恩来不仅喜欢吃红烧狮子头,而且还会自己动手做。那是因为他10岁时,两个母亲相继去世,他便挑起了“当家”的担子,而且能“佐理家务”,井然有序。他自己说的“佐理家务”中,便包含着烧饭做菜。后来周恩来东渡日本,西旅欧洲,都是一个人独立生活。日本菜、法国餐,他都品尝学做。有人说:“周总理不仅是美食家,而且还是一位做菜高手。”不过他因为工作太忙,要他处理的国家大事太多,也就很难有机会让他到伙房展示他的厨艺了。现在,有史实记载的他亲手做红烧狮子头的是两次。
1941年冬季,也就是那年的11月下旬的某一天,由于年初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世界的“皖南事变”,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在重庆的所有进步人士的心头都有着沉甸甸的压抑感。能够驾驭政治气氛的周恩来选中了当时陪都重庆的话剧作为突破口,让他们先后排演了《天国春秋》和《棠棣之花》等剧目,使山城气氛终于活跃起来。周恩来十分高兴,便提出请当时在重庆的文艺界朋友们到周公馆玩玩,吃顿饭犒劳大家,并明确地对人们说:“只要不是坏人一律欢迎去周公馆。”
周恩来请客的消息一传出,人们便奔走相告,不管是请到的,还是没请到的,得到消息后几乎都不约而同地赶到了周公馆,整个楼底四间房子和一个小天井塞得满满的。到场的有阳翰笙、陈白尘、郑君里、舒绣文、白杨、张瑞芳、秦怡等100多人。开饭时,周公馆的桌觉、碗筷都不够,但所到的客人都不以为忤,反而谈笑风生,相聚甚欢。
请客的主人周恩来跟大家说了几句客气话之后,便系上围裙,亲自下厨为客人们做他的拿手家乡菜——红烧狮子头。文艺界的朋友们一见这道色、味、形俱佳的菜肴时,又是周恩来亲手做的,所有筷子便一齐指向“狮子头”,很快便一扫而光。当时任中共中央南方局文化组组长,后来曾任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的徐冰几十年后还回忆说:“周总理在重庆做的那道红烧狮子头的美味确实令朋友们回味了很久很久,有的人终生都不会忘掉。”
1952年的7月9日,是周恩来六伯父、中央文史馆首批馆员周嵩尧先生的80寿诞。周恩来请来在北京的周家亲属,为老人举行祝寿家宴。当时他的弟弟周恩寿和王士琴夫妇以及他们的侄儿、侄女辈们共10多人齐聚西花厅。周恩来、邓颖超带头举杯向伯父敬酒,交待在京亲属有空时多陪六老爷子说说话,以打消老人晚年的寂寞。席问,周恩来也亲自下厨为六老爷子制作红烧狮子头。由于他烧制的口味好,孩子们均争先恐后地吃,而对于饱经沧桑80年的周嵩尧老人来说,他吃着由身任国家总理的侄儿做的这道家9菜,就更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了。
给运动员夹菜
1961年4月,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我国首都北京举行,我国乒乓球代表队一举夺得男子团体和男女单打三项冠军。周恩来十分赏识这些为国争光的青年英雄们。他和邓颖超决定在4月21日请中国乒乓球队到西花厅家中作客。
运动员们整整坐了两桌,邓颖超特意把两位世界冠军庄则栋和邱钟惠安排在周恩来的两边。同周恩来一起陪客的还有国务院副总理罗瑞卿和国家体委主任荣高棠等人。
开席后,也就四菜一汤。周恩来入席后就说:“我今天不能向你们敬酒,就敬菜。这几个菜是我特意让厨师做的,是我们淮安的家乡菜。尤其是这盘狮子头最有代表性,也是我最爱吃的莱,我还会做,就是没时间,不然我一定亲自为你们做这道菜。”说着,他就把其中的一只“狮子头”用筷子夹成四瓣,并把其中的一瓣夹到邱钟惠的碗里。直到1998年2月28日,为纪念周恩来百年诞辰,来到淮安的邱钟惠还深情地回忆说:“我觉得总理夹给我的狮子头比金子还要珍贵!”
选自《人力资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