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亚琼
【摘 要】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传统的“微软培训班”式的教学法已远远不能满足新课程改革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要求,信息技术实践性较强,任务驱动教学法成为众多信息技术教师研究的焦点。本文致力于研究探讨使任务驱动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的原则和方法,寻找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学模式,为高中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实施贡献自己的一点绵力。
【关键词】高中 信息技术 任务驱动法
新课程改革如一股浪潮在全国教育界开展得如火如荼,各个学校各个学科更是搞得轰轰烈烈。据某国家级新课程实验区的一份调查,中学校长们一致认为,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大胆实施改革的确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着力发展学生以信息的获取、交流、加工与处理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实践能力。也就是说,学生所要掌握的是一种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一种信息素养,因此摒弃原来微软培训班式的教学模式,给学生设置任务,创造情景,既能掌握技术又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素养也就随之得到提高。
信息技术实践性强,学生学习兴趣很高,但这种兴趣往往是一种短暂行为,成功的教学是不仅要维持刚开始的兴趣,而且要使学生产生学好计算机知识的长期动力。实现这一转变的最有效途径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完成任务不断取得成功,使他们具有成就感。
任务驱动法就是教师根据本节内容的难点和重点出一定量的题目,让学生带着题目去预习课本,在预习中思考问题,从而解决难点和重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根本目的是实现学生由原有的被动接受的认知方式向主动发现的认知方式转变。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有两部分:一是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二是情景的营造。笔者在实践中感到,采用任务驱动模式教学信息技术课,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内容,提高多方面能力。
1.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情景的创设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总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易疲劳,也易养成依赖心理,情景的创设使学生对学习更有兴趣。身份的改变使学生对学习的最终目的更明确,具体任务的设置使学生在思想上有紧迫感。学生遇到的问题,有的可以通过教材、学案解决,有的可以同通过相互交流、讨论,有的则可以向教师提问。在教师讲解过程中,学生就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出现了学生主动提问题的好现象。这样,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具体操作,更容易体会到探索的成功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
2.深化扩充了教材内容
信息技术教学如果仅局限于教材指定的软件,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需求的。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学生为完成具体任务会认真学习教材,会尝试使用其它软件。因为有具体任务,学生在使用其他软件时有针对性而不是盲目的行为。这样,就把信息技术的学习从教材内延伸到教材外,学生在探索其它软件的过程中,能很直观地感受到不同软件间的区别、特点及优劣,学生学习的内容更多、更深,知识面更广。
3.学生更易掌握教学内容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围绕如何完成具体的任务进行,教师教学思路清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更容易掌握学习内容。如讲powerpoint中文本框、艺术字、图片、动画的使用时,按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不是孤立地介绍概念、作用和操作方法,而是将所有内容设计为“制作贺卡”这一具体的任务。首先,教师将一张做好的贺卡演示给同学,然后分析贺卡的结构,艺术字、文本框、图片,动画效果如何实现,如何修饰美化等,具体操作方法让学生通过书本、学案、同学交流讨论去摸索或提问解决。过一段时间后,教师讲解操作一遍,让做好的学生去证明自己的成功,不太明白的学生掌握它。这样教学,学生学得快、学得牢,而且授课顺序就是制作贺卡的顺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整个教和学过程都显得层次分明、轻松自然。
4.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应用能力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围绕完成一个具体任务进行的,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既是学习教学内容的过程,也是综合应用教学内容的过程。这样就把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深刻体会计算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需要提出生活中所希望实现的功能,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这样,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缩短了学习周期。
5.实现个性化教学、分层次教学、弹性教学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还可以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在课堂外自主地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自己摸索。
信息技术课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其优势是明显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教师主要是进行引导,学生有更多时间动手摸索,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容易造成学生成绩两极分化和教学知识点的疏漏。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课堂小结和知识点的回顾,做到查缺补漏,达到教学目标。同时,要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使学生在合作中共同提高。此外,教师还要注意设置任务的趣味性、实用性,使学生愿学、爱学、乐学。
信息技术教学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来促进学生的发展。使用“任务驱动法”处理新课程内容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1.教师能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教师应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时间和空间,从而拓展其发展的空间,学生应全程参与、全面参与、全员参与,并且能采用多种方式参与活动课教学。
2.教师能通过师生互动促进相互间的充分交往和情感交流。鼓励学生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交流、协作、分享”的合作意识和交往技能,教师应创设多样、丰富的交往形式,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和情境。
3.学生在信息技术活动教学中具有良好的情绪状态,能享受成功的愉悦。
4.教学过程应尊重学生学习的差异,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在不同起点上获得最优发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承认每个学生发展的独特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个性。
信息技术同其它学科一样,都是以传授知识与技能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学习心理为根本目的。所以,对其教学方法的研究仅停留在传授知识阶段已远远不够,加强学生获取、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是时代的呼唤。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就要让学生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最大限度地得到智力开发和能力训练,飞速发展的社会需要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具有高效率。对于培养未来高科技人才的教师来说,在教学中不断摸索和研究新型的教学方法是责无旁贷的。
参考文献:
[1]李剑萍.教育学导论[M].人民出版社.
[2]陈琦.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