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云南商业地理初探

2009-04-07 03:24陈英武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3期
关键词:区域差异云南

陈英武

【摘 要】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商业发展对市场关系的发育成型乃至市场机制的成熟完善、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云南城市商业地理的现状出发,就如何建立和规划云南商业圈,更好的发展云南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云南 商业地理 区域差异

云南省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北回归线横贯本省南部。云南东部与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相邻,北部与四川省相连,西北隅紧倚西藏自治区,西部同缅甸接壤,南部与老挝、越南毗连。从整个位置看,云南北依广袤的亚洲大陆,南临辽阔的印度洋及太平洋。云南省与邻国的边界线总长为4060公里,其中中缅段为1997公里,中老段为710公里,中越段为1353公里。全省127个县(市、区)及东川市共128个行政单位中,除昆明市的五华、盘龙两个城区外,山区比重都在70%以上,没有一个纯坝区县。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央对外开放方针的指引下,云南省对外经济贸易迅速发展,基本形成了以中国大西南为依托,省会昆明市为中心,边境开放城市和边境一线为前沿,面向东南亚和全世界的对外开放格局。云南正从过去的一个贫穷、落后的边疆省份,向着中国中等发达省份迈进,综合经济实力进入西部地区先进行列。

一、云南商业地理发展的特征

1.云南商业发展的区域差异

反映商业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06年全省消费品零售总额居前十位的地市是:昆明(占消费总额的31%)、曲靖(占消费总额的12%)、玉溪(占消费总额的9%)、丽江(占消费总额的7%)、思茅(占消费总额的5%)、临沧(占消费总额的4%)、文山(占消费总额的2%)。它们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省的70%。2006年全省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137.6元。从消费总额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云南商业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地理差异,省会城市商业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地级城市的商业发展水平。云南省基本上以昆明为中心,建立一个省级的商业圈。

2.云南商业发展的城乡差异

云南农村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64%以上,但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省的比重远远低于城市。农村的商业发展水平低于城市,同时城乡差距呈拉大趋势。零售业作为商业的分支,总体呈现城市发展饱和,农村滞后的趋势。在农村,零售业的业态主体个体化、零散度高,商业网点建设不足,消费环境没有明显改善。绝大多数经营者业态意识淡薄、业态界限不清、规范化程度低,虽出现诸如超市、连锁店等零售业态的新形式,但很不规范,有的名为连锁店,实为自选商场,连而不锁,无论是价格、进货渠道,还是决策管理都各自掌握,达不成统一,新业态优势难以发挥。

3.商业中心布局过于集中

据2006年中华商业信息中心企业联络部对全省10个城市超市状况的统计结果表明,7个城市中的超市已经过剩,大部分城市中的超市发展空间已经很小。在很多城市,大型商业网点扎堆现象严重,特别是中心商业区网点过密。而与商业中心区商业网点过分密集相反的是区域商业中心则发展滞后,居民区社区商业零售网点明显不足。目前,多数城市的大中型超市主要分布在市级商业中心或区域商业中心,个别区域密度过大,而居民区内以满足居民生活消费为主的中小型超市相对较少。很多新开发的商住楼、住宅小区缺少配套的超市、农贸市场等商业设施,尤其是连锁经营便利店缺乏。居民购物的现实需要催生了大量的马路市场、马路摊点群,不仅影响了交通,而且影响市容。此现象尤以昆明为甚。

二、云南商业地理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1.进一步强化昆明全省商业圈中心的地位

昆明是云南省省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卷烟、机电、生物资源、信息、商贸旅游等五大支柱产业。农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结构调整成效明显,特色突出,“斗南花卉”、“呈贡蔬菜”成为国内外知名品牌。工业形成了以机械、冶金、烟草加工等为主的体系,是云南省的工业基地和西南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日益增大,商贸、旅游、信息、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对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带动作用和促进作用。因此,无论是在地理上,还是在人力资源的分配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在打造云南省以昆明为中心一小时商业圈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昆明全省商业圈中心的地位,对发展整个云南全省的商业有着积极的意义。

2.统筹全省发展,合理进行商业宏观布局

协调发展是每个国家和每个省市追求的目标,当然云南省也不例外,可以根据云南省各地州市第一、二、三产业发展规模,产业发展速度,产业经济效益,产业结构,产业发展潜力等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依据各地州市实际情况和综合得分值划分出不同的产业发展类型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各地州市不同的商业发展对策,协调和分配商业资源,合理进行全省商业布局,共同发展。

3.根据人力资源状况,进行商业地理布局

针对不同类型地区,可以利用各个城市分街道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运用因子生态学的方法,对城市社会区进行研究。例如,在昆明市,住房状况、文化与职业状况、家庭状况和外来人口状况是社会区分的主要影响因子,其中家庭状况因子的空间分布呈现出同心圆模式和扇形模式的复合特征,其他因子的空间分布则具有扇形模式的特征。根据主因子的分布情况,可将昆明城市社会区可以划分为一共七类、呈同心圆和扇形空间分布的复合结构。此外,还可以对城市居民日常行为问卷调查及实地访谈资料为基础,分析出城市居民夜间消费的总体特征与时空特征。例如,昆明居民的夜间消费活动普遍比较活跃,并以购物、餐饮及娱乐休闲为主。但平均消费时间并不长,消费频率也较低;西方国家城市中出现的夜间消费深夜化现象并不明显。夜间消费活动表现出明显的随距离衰减现象,并且形成居民夜间消费活动的圈层结构,即1km圈层的基本空间、5km圈层的主要空间和10km圈层的日常空间。另外,昆明不同夜间消费活动类型的空间分异也比较显著,形成夜间购物(平均距离为2km)、夜间餐饮娱乐(平均距离3km)、夜间体育健身与商务应酬(平均距离3-5km)的空间结构。通过这些调查数据,就可以采取措施,进行合理的商业地理布局。

4.根据各地交通站口等级规模,合理规划交通站口商业

现如今,高速公路网及铁路线已让云南各地州市之间四通八达,各地州市公路、铁路站口附近首先就形成一定的商业网点。比如,昆明火车站口附近就有区级地面商业集聚中心、传统业态百货商店和便利店为主的业态集聚类型、站厅商铺、通道商铺为特征的地下商业类型,但作为一个省级的交通站口,斑(点)状、条带(线)状、面状及立体状等商业形态类型组合不够完善。因此,应进一步做好站口商业的开发规划,使之更加合理化。

5.针对商业中心布局过于集中问题,大力发展连锁经营

连锁经营是当代零售业的最新组织形式,它对促进商品流通,满足人们消费需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传统商业相比,连锁经营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更有助于商品的销售;有利于企业资源配置的最优化;有利于加强商业在经济活动中的主导性;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有利于零售业态间的相互渗透,最大限度地发挥各业态的优势。要发展好发展连锁经营,云南应该做好以下几点:(1)打破条块分割,积极促进连锁企业的发展。(2)连锁企业的发展,应兼顾中小企业和个体经营户的利益,以保持发展的可持续性。(3)应积极研究对策,扶持和鼓励内资连锁零售企业的发展等。

6.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进一步突出各地特色商业优势

云南各地州市的资源优势都各有其特点,如昆明的花卉优势、旅游优势;玉溪的烟草业优势;思茅的茶叶、矿产资源优势,等等。因此,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应该针对各地州市各自商业优势,有效、合理地进行商业地理布局,突出重点,培植花卉商业中心、烟草商业中心、茶叶商业中心,发展旅游带动地方经济,进而达到更好地发展经济的目的。

7.加快商业现代化,应对外资进逼

在新世纪“经济节奏较量”的新动向和全球化竞争的新情况面前,商业及其网络状流通渠道已经成为国家的战略产业和战略资源,是国家竞争力的主要支撑,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和国际政治地位的坚实基础。云南本土商业长期以来存在市场化程度低、基础服务设施薄弱现代商业发展滞后,品牌规模不足、服务质量差、科技含量低、自主创新能力弱等问题。商业作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咽喉产业”,它的发展程度已经成为云南乃至中国经济能否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的“天花板”。当前,大批的外资商业资本进入云南,在资本、现代化管理的优势以及政策的优惠下,使本就落后的云南商业企业雪上加霜。对此,云南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培育本土现代商业,逐步放开政府的限制政策,突破体制性障碍,加大市场化程度,利用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大力发展生产型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和智力型服务业。

8.大力发展现代化农村商业流通,方便农民消费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促进入市农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规格化。鼓励商贸企业、邮政系统和其他各类投资主体通过新建、兼并、联合、加盟等方式,在农村发展现代流通业。针对云南省农村市场流通不畅、市场体制不充分等问题,云南应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效益为中心,以农民受益为目的,进一步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实施工作,改善农村消费环境,降低农村物流成本,拉动农村消费,创造就业机会。

参考文献:

[1]桑义明,肖玲.商业地理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回顾.人文地理,2003,18(6).

[2]张素丽.零售商业市场定位与地理定位.经济地理,2006,(19).

[3]马才学.空间经济结构中的空间要素分析.江汉论坛,2005,(3).

猜你喜欢
区域差异云南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云南潦浒柴烧陶煴
云南行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区域差异的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我国城乡居民财产分配现状及区域差异研究
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发展贡献的区域差异分析
我国工业资本配置效率的空间异质性分析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