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 永
“哪个县、市以上的人民代表大会能将政府预算驳回两回?这不可能啊”
李文林本来想用一篇报道为自己的职业生涯画个圆满的句号,没想到,这篇报道却成了自己职业生涯的祭文。
3月20日,承德市委组织部找他谈话,让他尽快办理退休手续。
此时距离《法制日报》那篇报道的发表仅一天,但网络上相关评论却已经铺天盖地。同一天,《新京报》的社论将承德人大的行为称为“破冰之举”,“得益于当地人大监督政府的行权意识,也得益于人大代表仗义执言的履职勇气”。
相关报道还透露,“通过更改政府预算,承德市大幅增加了有益民生的投入,而政府开支则大大压缩,如仅政府采购费用就减少了7000多万元。”
预算“两次被打回”
几个月之前,李文林就已经到了退休年龄。按照承德市的有关规定,正处级调研员的退休年龄是56周岁。李文林1952年生,几个月前刚刚度过自己的56岁生日。
调研员在承德市人大常委会只有李文林一个,按他自己的说法,这一“称誉”背后的意涵有二:一是资格太老,二是升迁无望。在做调研员之前,他在承德市人大常委会财经委副主任的位置上一坐就是十几年。成为调研员之后,他在财经委的名单上列第二,与主任苏广信一样,享受正处级待遇。
李文林“想为退休做点什么”,为单位,也为自己,以让自己能“光荣退休”。思来想去,他决定给《法制日报》写一篇文章,说一下承德人大这几年在履行监督职能方面正在发生的一些积极变化。
对身在财经委的李文林来说,最大的变化就是对政府预算的审核越来越细。“以前只是细化到块,现在则已经到项。”市财政局送来的预算材料的厚度,在过去的几年里增加了十多倍。
变化始于一部法律的公布。2001年9月27日,河北省第九届人大常委会通过《河北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预算审查监督条例》。其中第六条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法进行预算的审查监督。”“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或者有关工作机构协助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法或者经授权进行预算的审查监督。”
这意味着,人大财经委对于政府预算的审核,从此有了一柄尚方宝剑。它带来的一个明显变化是,财经委在审核政府预算时,“胆子越来越大”。
比如今年,政府的预算草案就被财经委打回去两次。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李文林对这一“事实”再次予以确认。
在给《法制日报》的文章中,他介绍了承德人大在预算审查上的这种变化。他原本指望这封信能被原文刊登。“里面不涉及一些敏感的数据,表述也很准确。考虑到快要退休了,也没往深里写。”李文林说。
但《法制日报》没有原文照登,该报记者说李文林也没向他表达过这样的意愿。3月18日,这位记者给李打去电话,希望能对承德市人大的做法有个更深入的了解。
接到电话时,李文林正在大街上,“为学习科学发展观的事情忙碌”。他形容自己接受采访的过程是“瞎聊”,“手头也没什么资料,全是凭着印象说”。但采访李文林的《法制日报》记者称,曾多次向李文林核实数据,得到都是同样的回答。
后来广受关注的几个数据,就在这样的“瞎聊”中应运而生。“社保的投入从原来的2000万元,修改到后来的4000万元;教师的投入原来是1000多万元,现在改为2000多万元;科技投入也较上年增长15%。”最鼓舞人心的表述是:这些增加的民生开支,来自于对政府采购费用的削减,“仅这部分费用就减少了7000多万元”。
“这个数字有点莫名其妙。”承德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张景发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表示:“因为预算报告上并没有这个数字,当时还没有做决算呢。”
预审,而不是表决
原报道中另一个令人振奋的表述,是“承德人大打回政府预算”这件事,发生在该市的“人民代表大会”上。
《法制日报》的报道刊发后,网络上顿时掌声一片,评论几乎清一色全是赞誉,有法律学者将这种现象解读为民众的一种“宣泄”。
但李文林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明确表示“打回”发生在预审阶段,而不是在“人民代表大会上”。他说,这一点在那封信中表述得非常清楚。
承德市一位人大常委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也是人大代表,但从来没有在“人民代表大会”上参与或者看到过这样的审议和否决。他说,“事实上,政府预算的审议不上代表大会,交由主席团通过即可。”
“哪个县、市以上的人民代表大会能将政府预算驳回两回?” 承德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张景发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反问,“这不可能啊。都是一次通过啊。哪个市都是这样。”
事实上,今年承德的人代会总共才开了三天半,期间通过了7个决议,也就是说一天要通过两个决议。其中市政府报告的决议和该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决议,都是费时又费力的大头,“根本没有时间让一个预算来来回回地修改”。
另一个现实是,像这些动辄几百页的报告,很多代表根本看不懂,有些甚至连报告文本都没有拿到。一位受访的市人大代表,参加完了3天半的会议后,还不清楚到底通过了几个报告。“七个?还是八个?”
在他看来,人大代表就是一个荣誉称号,“说明组织上看得起你”。当时,领导找他谈话,问他愿不愿做人大代表,他问都要做些什么,领导说:“听听报告,举举手。”本刊记者问他有没有想过要投反对票,他说从没想过,“回去会挨批,不值得”。
有评论称,在人民代表大会上行使否决权,中国目前的条件尚不成熟。“除了技术原因外,个人意识也跟不上,最为关键的是,他们可能会因此利益受损。”
在李文林看来,即便是在预审阶段打回政府预算,也不能说没有人大代表的参与。“比如我们的财经委主任,他本人就是人大代表。还有一些人大的领导,也参与了对预算的审核,他们中有些人也是人大代表。”他认为,这些人大代表更“货真价实”,因为他们更懂得什么叫预算。
当事人“退休”
在3月23日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李文林对预审阶段第一次和第二次审议的内容,与“原来的表述”有变。他不愿再回应是否在就业、社保、教师工资等民生问题上与政府有深入的交涉,只是说“确有涉及”,同时透露在两次审核中,核心的议题一直是“如何保八”。
李文林说,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有很多的事项要保,但首先要保的是党政机关人员工资,“先保吃饭,再搞建设”,建设则首先要保那些重点项目。在河北省,承德市的财政收入排名靠后,每年100亿元左右,只相当于唐山的八分之一。在盘子较小的情况下,“钱袋子”向谁倾斜,显得尤为敏感。
李文林现在后悔没建议《法制日报》用自己的原稿,这样就不会引起那么大的反应。组织部门找他谈话,让他办理退休手续,给出的理由是李文林“已到退休年龄”。
《法制日报》的报道已经过去好几天,但此事在承德人大的敏感度依然居高不下。财经委主任苏广信的电话无人接听,另一位孙姓副主任则宣称自己“早已退居二线”。
为了从政府方面得到对于预算一事的回应,《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试图联系承德市财政局局长宋玉君。但相关人士答复是,从3月23日开始,该市所有中层以上领导,封闭学习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