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飞的彩墨画

2009-04-07 03:24慕长青
文艺评论 2009年1期
关键词:绘画艺术

慕长青

彩墨画是一个宽泛的概念,虽然血统不甚正宗,但学西画而作纸上绘画的大师、大家们却多热衷此途。林风眠如此、吴冠中如此、黄永玉亦如此。概因光影变化、色彩冷暖、空间构成是他们所长之故。邵飞亦是此道中人,且无疑是后来者,但因家学、天资、习性、经历等诸多因素,却较先行者们走得更远,也更自如。

邵飞的经历十分简单,出生绘画世家,自幼随母(其母邵晶坤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研习绘画。长大后,上学、当兵直至被选拔至北京画院做专业画家f1976年,时年22岁)。其间虽也曾经受过部队生活的考验与锻炼,也曾出国留洋品尝过欧美“面包和牛奶”的滋味,但较大多数人也还算顺利。

邵飞的绘画才能是天生的,甚至可以说是天才的。她九岁时已开始发表绘画作品。22岁入北京画院后凭借聪明和勤奋迅速创作了一批在当时颇有分量和影响的作品(《吕四娘》、《杨门女将》、《聊斋》、《秋瑾》等)。1984年的“星星画展”及同年举行的“建国三十五周年”画展(邵飞获甲等奖)使30岁的她崭露头角。成为画坛“新星”。随后一系列的展事和奖项历经二十余年,遍及亚、欧、美的十余个国家。她和她的作品走到哪里哪里便刮起一股中国艺术的旋风。东方的观众从她的作品中感受了西方现代艺术的魅力,欧美的读者却又从她的作品中体验了东方传统艺术的神秘。

邵飞的绘画来自传统,但却不似传统。借鉴了西方的诸多形式,但却与之距离甚远。她使用的是“绵纸、毛笔”等中国传统绘画工具、材料和拓印、渍染等独特技法,更借鉴了中国北方木版年画以及剪纸、刺绣、泥塑等民间艺术的表现手法。她的绘画中心题材是以本土文化中的“神话、童话、历史、现实”以及由此产生的“梦境、幻觉”等主观、客观场景作为描绘对象的。

邵飞的作品看似有极强的文学性,但却没有特定的情节描述。它超越了民族与时空,超越了理想与现实。混淆了传统与传说的区分,模糊了神话与童话的概念。从其中我们可以看到“恐怖的美丽,友善的天敌”、看到“人兽一体,相生相融”、看到“被鲜花点燃的生命的曙光”。这种吸收表现主义手法和民间艺术语汇,以及通过对色彩、空间的错位处理所营造的神秘、诡异、荒诞的气氛使形式彻底脱离了自然的约束,而完全成为诠释灵魂底处情感的工具。构固了她绘画作品中的特有的那种客观理性、主观幻想、复杂性与单纯性、世俗性与超越性、随意性与偶发性兼而有之的精神面貌。

我们研究邵飞的作品,发现其严实的结构来源于深厚的传统功夫。原始而现代的艺术特征,形成了她绘画艺术的主要构架。东方写实精神,西方自我表现意识,构固了她艺术的主要内蕴。自然、社会、生活;神话、童话、幻觉的各种形态是其摄取、表现的题材内容。由是我们确知她的艺术主要来自于现代与原始的结合,理想与现实的结合,西方与东方的结合,以及对社会、时代特征的把握。

克莱夫·贝尔在《艺术》一书中,总结了塞尚以来的后印象派的探索,指出“艺术乃是有意味的形式”。明确了艺术在新时代的特征和绘画追求的方向。邵飞深明此理,她的绘画画面色彩分割和平面构成严谨而深密,变幻多端,外张力强劲,节奏、韵律在“有意味的形式”中凝聚、激荡,构成震撼人心的交响力量,令人叫绝。其结构丰富而又简洁,变幻无定而又单纯自然,色彩玄妙而动人心弦。

邵飞成名于经济改革与精神解放齐头并进的20世纪80年代,二十多年的磨砺与修行,使她的艺术思想和绘画技术愈发成熟与自信。欧美生活的经历也使她与国际艺术发展的脉搏贴得更紧。虽然近几年她因专心致力于完成宏篇巨制《梦回家园》而疏于与国内画坛的联系。再加上她生性淡泊名利、不屑作秀,因而圈内难寻芳踪,但她的成就依然是中国当代美术不可或缺的部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艺术教育的普及,国内艺术品收藏者的年龄和知识结构也在发生变化。新的收藏群体在逐渐形成。这部分人欣赏趣味更趋多元,对绘画艺术也有自己的理解。邵飞和她的绘画作品必将得到更多的认可和追捧。

2007年邵飞被中国画投资与鉴赏协会评为“当代中国大陆最具投资价值的十大画家”,国内外艺术品市场也频传其作品高价成交的消息。我衷心地祝愿她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自己认定的路上走得更远。

(邵飞为北京画院画家)

猜你喜欢
绘画艺术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对公共艺术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