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世界 和谐社会

2009-04-06 07:33
新闻爱好者 2009年22期
关键词:博爱交响曲贝多芬

关 钰

摘要: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曲,是一幅“世界历史”的图画,其中的欢乐颂歌,是交响曲的高潮,也是“自由”、“平等”、“博爱”的颂歌。博爱,泛爱是也,和解是也,和平是也,和谐是也。

关键词:博爱和平和谐

100多年前,也就是公元1824年5月7日,在维也纳首次上演的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曲》,获得巨大成功。贝多芬不仅为人类奉献出了他的巅峰之作,而且通过他描述的理想蓝图,点亮了人类追求自由、民主、和谐的明灯。这部亘古未有的“合唱”交响曲,不仅感动了贝多芬自己,而且感动了千千万万对于和谐理想的追随者。如今在建立和谐世界的历程中,在中国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重新欣赏这部“合唱”交响曲,别有一番感受在心头。

当初罗曼-罗兰曾用激动的笔触写道:“黄昏将临,雷雨也随着酝酿。然后是沉重的云,饱蓄着闪电,给黑夜染成乌黑,挟带着大风雨,那是《第九交响曲》的开始——突然,当风狂雨骤之际,黑暗裂了缝,夜在天空给赶走,由于意志之力,白日的清明又还给了我们。”

瓦格纳说:“《第九交响曲》是贝多芬登峰造极的作品。”

斯塔索夫说:“贝多芬的最伟大的创造是什么呢?不是《第九“合唱”交响曲》吗?这是一幅世界历史的图丽。

罗曼·罗兰的论断,形象而直接,简单地说是光明与黑暗的斗争、光明必将战胜黑暗,舒曼的话更钟爱于它宏伟的气势和优美的旋律,而瓦格纳侧重于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突破,斯塔索夫则侧重于交响曲反映的形象的巨大的历史意义。

尽管这些零敲碎打的见解,不能诠释作品的全部含义,但是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不管如何,就让我们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走进这部优美无比又博大精深的作品。走进贝多芬提供给我们的“历史”图画吧!

《第九“合唱”交响曲》一共有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是不太快的略呈庄严的快板,奏鸣曲形式。引子中,神秘的空五度,象征开天辟地时的混沌。主题从混沌向黑暗中渐现,似闪电劈开长空。高潮后的展示部,尾声中低音区有一种启示似的预见。

第一乐章是首悲壮的叙事诗,也是英雄气概与黑暗势力斗争的缩影。音乐开始,是简单的小引,由弦乐开始,奠定了第一主题的基础。其后逐渐发展而引入第一主题(呈示部),由全体乐队奏出,出现在D小调之上,威严有力。

第一乐章,表现的是艰苦斗争的形象。一个人、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没有轻而易举生活的,所以也是贝多芬深深思考的问题,也是贝多芬作品多次出现的主题,斗争的艰辛不言而喻。旋律告诉我们,黑暗势力不甘心退出既有的阵地,顽强抵抗,我们的勇士们不屈不挠,前赴后继,不断冲击关口,阵地动摇了,冲上去;压下来,又冲上去。敌对双方,互不相让,刀枪剑戟,一片硝烟,非常悲壮,也有希望。黑暗中泛出黎明的光芒,期盼中胜利在深切地召唤。

第二乐章,十分活泼的快板。本来,在贝多芬的交响乐里,谐谑曲往往出现在第三乐章,这种位置的变换,似乎跟交响曲的布局、结构有关,更多的是跟贝多芬对生活的认识有关,生活是残酷的,斗争更是残酷的,有时甚至是空前绝后的,但是斗争中也不乏勇士们的乐观,勇士们夺得胜利的志气,以及浪漫主义精神,所以,曲子中出现了“十足”的“乡村式”的愉快歌调,贝多芬认为这可能是最恰如其分的表现,因此,这一乐章由弦乐的引子开始,定音鼓继之,再由全体合奏,第一主题以高超的赋格手法来处理,首先由第二小提琴奏出四小节,中提琴和之,跟着用四小节的大提琴和四小节第一小提琴作和应,以后又有四小节的低音提琴,继续全体合奏,由弱而强,暗示欢乐之神,愈来愈近。

第二主题出现在木管乐器上,由弦乐奏出第一主题作为伴奏,这是一个明快而活跃的主题,一切都充满信心。

谐谑曲中间部分的田园诗,由双簧管和单簧管吹出,和《欢乐颂》主题密切关联,是第二次伏笔。

当乐队重复两次第一大段之后,出现了一个简短的尾声,全体乐队就奏出了一个强烈和弦而结束第二乐章。

这只是战争中的一个“间歇”,或者说是斗争之间的一个“间歇”,承前启后、承上启下。有斗争就有艰辛,有艰辛就有苦难,有苦难也不乏快乐。是激情也罢,是浪漫也罢,甚至苦中作乐也罢,且不去理它。反正有乐。哪怕是一时的、短暂的。

第三乐章是如歌的极慢板。第j乐章和前两个乐章有着鲜明的对比,该乐章抒情而富有诗意。充满了高尚的情操、宽容和博爱。开始由两小节简短的引子组成。后面,便由小提琴奏出了沉思般的第一主题,蕴藏着哲学思想,深刻而宁静。

第二主题改为适中的行板。由第二提琴和中音提琴同音奏出,这个主题题气悠长,绵绵不绝,这种主题很少在贝多芬的早期作品中出现,大概这时贝多芬在灵性上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才能以这种极平凡的节奏,注入悠久的生命,在豁达的心灵里,胸怀广阔,充满爱,一切都以宽恕为怀。

两个主题的变奏,实质以变奏手法处理的只有第一主题,第一变奏只把旋律加以修饰,第一变奏之后,第二主题会一度再现,第二变奏先南单簧管吹出,法国号追随模仿,好似两个谅解的心灵,亲切地交谈,第三变奏改为十二分之八拍子,流畅的十六分音符,颇有田同风味。结尾部分,两次响起了战斗的号角。便仍然保持着安祥和沉思的音调。

法国著名作曲家、乐评家柏辽兹评价此乐章是“伟大的乐章”。第三乐章的两个主题,其中第一主题充满了静观的沉思。在前两个乐章表现出激烈的战斗场面之后,第三乐章似乎是大战中短暂的平息,这“平息”,是蕴积,是如何夺取最后一搏的冲刺。

第四乐章,急板。是整部作品的精髓,也是人类拨开黑暗,走向光明,艰苦斗争,走向欢乐的结局。

乐曲在几次戏剧性的对话之后,《欢乐颂》的主题,终于出现了。欢乐颂,好像一缕阳光突破浓密的云层洒向大地,整个欢乐的主题渐渐拉开序幕,贝多芬真正的理想王国出现在眼前!这时,由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同音奏出,没有和音,单纯简洁,朴素无华,这个旋律渐次加强出现,大提琴奏出之后,继之以弦乐。跟着是木管乐,并扩大到全体乐队。当欢乐主题动人心魄地爆发之后,管弦乐队突然终止,仿佛天地陷入一片沉寂。这时。男中音用大提琴那支宣叙调旋律唱出了贝多芬自己写的歌词:“啊,朋友,不要旧调重弹,让我们来唱一些愉快欢乐的歌吧!”接着,欢乐仿佛从天而降,光辉的《欢乐颂》终于在人声鼎沸的高潮中高歌而至。贝多芬用生命之笔谱写着自己神圣的共和理想,讴歌着“自由、平等、博爱”的欢乐,他用合唱、重唱、独唱,以及多种乐器的变奏手法,充分表达了席勒——《欢乐颂》的思想!

“欢乐女神圣洁美丽,灿烂光芒照大

地。……你的威力,能把人类重新团结在一起,在你温柔的翅膀下,一切人类成为兄弟。”

“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一切生灵都吸吮着欢乐,人不分高低善恶,都循着玫瑰香踪欢乐地求索。”

“拥抱起来,亿万人民!让全世界接个吻。兄弟们,在那群星之上。必有一位仁慈的天父。去寻找吧!他一定在那儿住。”

“欢乐,灿烂光芒照大地”的主调高唱着,和圣咏主题中“亿万人民拥抱起来”的热情呼声辉煌地交织在一起,将音乐推向震彻寰宇的高潮,这高潮,宣告人类团结友爱的胜利,宣告人类欢乐生活的胜利。

这欢乐,是席勒的“自由”“解放”和“胜利”的思想;这欢乐,是贝多芬多年苦苦追求的人生目标;这欢乐。是贝多芬为全人类精心描绘的历史蓝图:这欢乐的实质,是全人类的“自由”“平等”和“博爱”。博爱,泛爱是也,和平是也,和解是也,和谐是也。爱所有的人,爱各种各样的人;包容所有的人。包容各种各样的人;宽恕不能宽恕的人,宽恕各种各样的人。和平地对待任何人、任何事、任何社会形态,和平地解决任何人、任何事、任何社会形态。人类是平等的,就像一家人,只有兄弟姐妹之分,没有高低贫富贵贱之别,每一个人都拥有自由的空间,拥有自身发展的权利,拥有同这个世界、这个社会、每一个人保持和谐的责任和义务。当然,还有与自身以外万物和大自然的和谐。这似乎有些天真,试问没有这些天真,哪有今天繁荣发展的世界?

过去相当一段时间。赢得人类和平。似乎只有一种方法,那就是“以暴治暴”,而100多年前,贝多芬用旋律告诉了我们另一种方法,尽管有些模糊和局限,但是做了“前无古人”的事,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和谐世界和和谐社会的最大意义,与贝多芬的看法,异曲同工,不谋而合。我们不能盲目说谁高明与不高明,我们只能说是我们自己的一点看法。其实,我们可以平心静气地想一想。就像西方人说得那样,地球上的万物包括人类,都是上帝的子孙,既然如此,就没有尊卑贵贱三六九等之分,应该是一个和谐的整体。人类社会几千年,因为狭隘和自私,才有了今天的分歧。这不应该是地球世界的本来面目,而是人类对地球世界的一种扭曲。欣喜的是如今的人类已形成共识,正在朝这个方面做,正在朝正确的方向努力。

这就是笔者重新欣赏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曲后的感受,也是写本文的目的。让我们庄重地说:伟哉,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曲;伟哉,欢乐颂!

(作者单位:河南工业大学)

编校:施宇

猜你喜欢
博爱交响曲贝多芬
亦远亦近贝多芬
交响乐之王——贝多芬
贝多芬
贝多芬·丁
互动体验营“博爱星” 周键文
以爱博爱 倾我所有
春之交响曲:听春天的声音
集市交响曲
博爱之歌
周末交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