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兰
摘要:中国的民族传统音乐代表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气质、神韵及审美习惯。通过学校音乐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继承、弘扬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对于维护国家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民族传统音乐音乐教育民族文化
民族音乐是一种具有民族固有的气质与神韵及审美习惯的,包括中国古代音乐和民间音乐这一范畴的音乐。现今的“民族音乐”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泛指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经先人和今人创造并世代流传的,为中国人民喜闻乐见、合乎他们审美取向的传统音乐、民间音乐和创作音乐作品。这些音乐作品可以包括中国幅员内各个民族、各个地域的各种民歌、器乐音乐、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等多种内容与多种形式,也应包括近现代杰出的、可以传世的、代表中华民族精神风貌的音乐作品。民族音乐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不同民族的音乐语言都具有各自的特征。它表现在旋律的序进、调式的构成、节奏节拍的特点、风格韵味等方面。
早在距今2500年前,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把音乐作为教育的六种主要科目之一,他认为音乐和诗、礼一样,能够对人起到修身养性的作用。我国的音乐教育,是从上世纪末康梁维新变法,提倡兴办“洋学堂”。设“乐歌”课开始的。1904年前后,国内的许多新学堂都开设了乐歌课,至今已近一个世纪的历史了。此间经过沈心工、李叔同、萧友梅、黄自等许多音乐教育家的艰辛努力,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种种变革。我国的学校音乐教育已从初创、探索阶段逐步发展完善,教学内容从开始的“唱歌”发展为合唱、欣赏、器乐、简单的音乐创作等全方面的音乐学习,教学方法上开始借鉴国外的诸多音乐教学法。
但是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存在着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那就是从世纪初以“学堂乐歌”为起点的音乐教育一开始就主张“以西为师”,走西化的道路。总体上就是把引进、填词的洋味的歌曲作为主要教材,以西洋音乐理论为指导。相反,对中国的民族传统音乐,则强调它落后、不科学的一面,采取轻视和忽视的态度,使学生们对其了解甚少,缺乏热情。造成这种状态的原因,在开始阶段是可以理解的,因为音乐教育的先期倡导者们,多是在反对封建、提倡科学、学习外国科学技术的思想指导下,把国外一整套音乐教育的做法全盘照搬过来。他们中的多数人曾到国外留学。受到国外音乐较深的影响。另一方面,我国的传统、民族音乐当时尚处于自然而原始的状态,有待搜集、整理。这种情况持续既久,终至形成体系。
较之于国外的音乐教育,我们可明显感受到这种音乐教育的缺憾。在匈牙利,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的民族音乐观一直深深影响并指导着该国的音乐教育实践。柯达伊主张儿童学习音乐同学习语言一样,应当用音乐的母语歌唱,而民族歌曲是最合适的教材,他认为民间音乐是培养好的艺术趣味的源泉,可以培养儿童对民族音乐文化深厚的感情。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也意识到“欧化”的做法有碍于本民族音乐的发展,就改弦易辙,提倡以民族化的音乐风格和形式为主。在芬兰,普通学校的低年级音乐课中,以民间旋律和儿童歌曲作为主要教材。
因而,近年来有人再三呼吁要重视和加强民族音乐教育,应自幼用民族音乐的乳汁哺育我们的孩子,并在他们朦胧的调式感和旋律意识上,刻下民族的烙印,进而形成民族音乐思维方法。在八届人大三次会议上。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刘长瑜提出,振兴京剧要把重点放在中小学生身上。由上海市教育局教研室编辑、小学使用的《音乐——京剧唱段选编》和中学使用的《京、昆剧唱段选编》已于1994年秋进入课堂。苏州市教育局教研室为中小学生编发的《乡土音乐》,也选人许多地方民歌和评弹、昆曲选段。各地现行音乐教材中,也普遍注意选人民族音乐的内容。尽管如此,从总体的教育思想上,现在仍未能完全改变这种奠基于“学堂乐歌”的欧化的、“重西轻中”的音乐教育体制。要建立起民族传统音乐基础上的、融合世界一切进步音乐文化的、崭新的21世纪的中国现代音乐教育体制。绝非朝夕之功,必须有一个集思广益、日积月累的渐进过程。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加强民族传统音乐教育,充分体现民族传统音乐的特征,是基本的起始点。
在学校音乐教学中让学生了解中、西音乐各自的体系和特点
历史上外来音乐文化对中国影响较多的主要有中亚、西亚的草原文化,南亚次大陆的印度佛教文化,以及近现代欧洲文化。尤其是西欧音乐文化在近现代对中国的影响更为突出。这种影响,一方面沟通了东西方音乐文化,促进了中国新音乐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产生了忽视以至轻视中国传统音乐的现象,尤其在理论上产生了一切以西方乐理为准绳的意识。这样也就形成了一些糊涂观念。比较突出的有:一是以五声音阶音乐为落后。以七声音阶音乐为先进;二是以多声部音乐为高。单声部为低。长期以来,这种不正确的思想影响着许多教师和学生。因而,在当前的音乐教学中。必须要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一些风格特点。中国的传统音乐由于品种繁多,再加上民族不一,综合描述其风格特点也非易事,这里只能以多数为依据,从宏观上加以概述。
1它是一个五声音阶与七声音阶共同发展的音乐世界。
自古以来中国不是只有五声音阶。七声音阶也相当发达。在中国,有了七声音阶后并没有代替五声音阶,两者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中国的五声音阶在不同地区、不同乐种中始终与七声音阶共同发展,各自有其不同的风格特点。中国的七声音阶与西方大小调音阶也不相同,在中国许多乐曲中旋律是多从四级、七级向下顺级进行。三级或七级有时向上的顺级进行也多为互成相反方向的一个顺级进行和一个跳跃进行所代替。显然,在这种七声音阶中Mi与Fa、Si与Do之间有一种天然的排他性,必须有个媒介音穿插其间。此外,七级音也很少有导音功能。
2它有一个以宫、商、角、徵、羽五种调式为基础的调式系统。
公元6世纪,隋代音乐家万宝常的八十四调,是中国最早的调式理论。在中国传统音乐的调式中,没有西方大小调体系那种严格的“主”、“属”关系,调式的转换也比较自由。
3它大多以线型单旋律为主,在少数民族音乐中同时存在着形式多样,极具特色的多声部音乐。那些认为中国只有单声部音乐的说法是不确实的。以声部多少为标准衡量音乐的高低,同样也是不科学的。
4中国传统音乐的曲式布局,与中国传统建筑结构有许多相似之处,它们讲究左右对称,首尾呼应,层层叠进,平衡发展。中国传统音乐旋律的发展原则与它的曲式布局有着密切的联系,总是在同一音乐思维逻辑下发展、变化。
总之,西欧的乐理包括不了中国音乐的规律与特点,绝不能一个标准。我们反对闭关自守,故步自封。但也反对盲目崇拜,轻视自己的民族音乐传统。中国音乐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也曾不断交流、融合外来的因素。但总是保持着自己的风格特点。
学校音乐教育要根据不同民族特点补充、修订音乐教材
在56个民族聚居的中国,音乐一直是各民族生活中紧密相关的一部分。少数民族的音乐大部分属于中国音乐体系,只有新疆地区的几个民族受外来影响较大,有所不同。如哈萨克族与塔塔尔族除采用中国音乐体系外,也采用欧洲音乐体系;维吾尔族和柯尔克孜族比较复杂些,他们采用中国、欧洲、阿拉伯三种音乐体系;人数最少的俄罗斯族是属于欧洲音乐体系。我国各个民族有着极其丰富的传统音乐遗产,这就为我们编写学校音乐教材提供了无比丰富的资料。
音乐教育者应积极引导学生热爱本国家的民族传统音乐
作为一名素质全面的音乐教师。首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具备民族音乐思维,在潜意识和音乐感觉方面,他们的旋律意识、调式感、音乐美感、欣赏习惯,应该完完全全是中国化的,也就是说他们不仅要熟悉自己的民族音乐,更要充满热爱之情;其次要通晓并热爱世界上所有优秀的有价值的音乐文化遗产以及当代音乐。而最重要的一点,则应是自幼打下民族音乐思维的基础。
民族传统音乐作品是我国人民音乐才智的结晶,是凝聚着民族精神的宝贵文化财富,是创造、发展我国未来音乐不可多得的参照系。是对子孙后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音乐教育的宝贵教材,更是世界音乐文化宝藏中的精品。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对于祖先和前辈创造的这部分财富,有必要、有责任了解它、熟悉它、热爱它。并把它继承下来发扬光大。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继承、弘扬民族传统音乐文化,意义深远,作为音乐教育者,应志在通过音乐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维护本国家、本社会民族文化的独特性。
编校:杨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