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旭
摘要:目前,高校学报存在质量普遍下滑的问题,甚至个别期刊还出现了以刊敛财的现象,本文详细阐述了这一问题与现象产生的主、客观原因,并深刻剖析了问题的实质,指出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的思维看待高校学报的建设,应该循序渐进地解决问题,并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科学发展高校学报学术规范
在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的历史时期,大学学报是否应当改革,如何改革,这是困扰学报编辑多年的问题。我们认为,正视这个问题,首先必须了解我国学报的发展过程与现状。
高校学报的发展过程与现状
高校学报是特指刊名中冠以学校名称的一类学术期刊,尽管有的重点大学办有多个版本。分为不同的学科方向,但整体上来讲还是综合性的比较多,多以理科版、文科版、工科版来划分,只有专科性高校的学报和办有专科性版本,如材料科学版、信息科学版等少数学报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但同样是冠以“XXX大学学报”。
高校学报产生的发展过程。高校学报的产生具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条件,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一是中国历史上学术研究的社会基础比较薄弱,一些精英分子往往来自高校或与高校为主要基地,所以创办学术性期刊的基本力量也就来自高校,高校也有传播科学的热情和责任。
二是中国高校的学术研究与国际水平相比较,一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为了提高高校的学术研究水平,高校有出版学术刊物的需求。甚至是高校当局的官方行为。因此,高校学术期刊的产生初期,就赋予了中国高校学术期刊一个额外的责任,那就是“人才培养功能”。
基于这样的生存环境,在20世纪90年代高校快速发展时期,高校上水平的要求直接反映在大学学报数量的急剧膨胀,特别是一般院校都希望创办一份自己的大学学报。这样的大学学报就与纯粹的学术期刊有了明显的区别——是大学对学术期刊的利用,既具有学术期刊的属性又兼有大学的教育属性。
我国的期刊规模扩张迅速,1978年全国期刊不足1000种,1995年发展到8000种,2005年已达到1万余种。尽管总体数量增长惊人,但每种期刊的发行量并不大,真正发行量超过百万册的期刊一共只有20余种。
高校学报目前的运行状况。我国的期刊中有许多是公费办刊、公费订刊,有些是完全靠行政拨款的机关报、机关刊,只能靠行政系统,以变相强制手段要求基层订阅,或者基本上赠送,以达到宣扬本刊物或单位政绩的目的。类似的刊物一旦取消公费来源。便会受到冷遇,难以为继。
由于学报是展示学校形象的重要窗口,因此在行政的干预下。走公费支撑的路子。几乎每个学校都在办,不论该校学术水平高低,不论有多少读者,也不论该校的人力、财力、物力如何,编辑力量是否相称,只要“评职称算数”就找几个人办下去,总之是一定要办的。背离了学报的办刊宗旨。
许多刊物名不符实,诸如中央各部委办的刊物中,有一些完全不具有学术价值,属于工作研究类行业性刊物,甚至也有纯粹为某些部委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提供版面的“自留地”。有的人靠某种关系也能在部委办的刊物上发表文章。有些部委办的刊物也刊登一些地方的工作研究类论文,虽然这些论文不具有学术价值或学术价值不高,或只是工作经验的总结,于是一些人就以这种“国家级”刊物发表的“国家级”论文来积累自己的学术资本。当然,有些主办单位确实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和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但行政级别和学术水准之间、科研成果和期刊质量之间并不能画等号。
学术期刊收取一定的版面费支付给评审人作为审稿报酬,本无可厚非,也是国际通行的惯例,但一些刊物由于种种原因喜欢高收费,甚至以敛财为目的搞钱稿交易,只要钱够见文就发。由于这样的做法得不到及时纠正,使得一些原本正规的学术期刊也竞相将注意力集中到增加刊物的页码、提高版面费上,从而忽视了论文的质量。
近十余年来,学报编辑界和整个出版界一样,在编辑学、出版学的研究方面取得不少成果,但学报总体质量的提高还不能令人满意,真正学术价值较高、有创新和突破的成果还不是很多。
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
学术期刊诸多问题产生的原因,从深层次上看无疑是由于近些年来学风不正现象的泛滥。学术界表现出急功近利的浮躁和虚夸,违背了科学求实的学术精神。具体来讲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学术期刊的学术规范太少。有关部门对学术期刊的问题讲形式上的多。讲学术内容和方法上的规范较少。学术内容的规范,其实是指学术的真正积累。学术积累不是目的,其目的是对学术创新和对科学真理的不懈追求。但没有学术积累和方法论的规范,势必缺少学术研究中的传统自律机制和理论创新机制。如基本学术纪律的不明确、学术研究形式规则的不遵守、学术道德的沦丧、学术评价机制的不健全等。
不能准确把握学报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导向。一些院校没有把学报放在整个社会、经济和文化环境中去把握走向,仍然过分强调学报的内向性。只谈学报为本校教学科研服务这一种功能,而忽视了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整个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服务的。学报只有对整个社会产生有益的影响,为学术的创新起到积极作用,才能促进本校的教学科研,进而扩大学校在整个社会的影响力。
人才评价的指标缺失。目前在职人员职称的评定、在校大学生等过分强调论文发表的数量,其结果直接导致论文发表得过多过滥,让一些所谓的“科研成果”和反映一些落后的、毫无学术意义的所谓“论文”充斥着我们的学报。其实学术水平的高低,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论文的质量而不是数量上。众所周知,爱因斯坦有关相对论的论述只发表了三篇论文,尼·玻尔对量子力学的论证仅发表了一篇论文,但两位科学家的成果却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学报的编辑机制不完善。通常学报的编辑都是由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员担任的,同时还聘用相当数量的行业专家兼职审稿。但客观的情况是审稿的人员再多,也不可能通晓稿件所包含的所有门类的专业知识。即使是专家审稿。很多情况下也只能在专业常识的问题上把把关,论文触及的核心问题往往也无能为力,这一点在理工和经济管理类等实践性强的领域反映尤为突出。这一情况的常态化出现,反过来又使得学报编辑们为减少麻烦提高效率而忽视了专家不可或缺的作用,不自觉地减少了专家审稿的环节,从而降低了刊物质量。
学术期刊的审批制度僵化。目前的学术期刊鱼龙混杂,一方面有些学术期刊靠版面费敛财。如《商场现代化》,一个月三期,一期399页,200余篇论文每个页码600元搞钱稿交易,见文就发。4年内版面费收人数千万元,利用学术轻松敛财。另一方面,一些好的学术刊物却拿不到刊号,学
术刊物的审批制变成不批制。如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办的《北大商学评论》、北京大学经济中心的《经济学季刊》、清华大学的《经济学报》、中国农业大学的《中国农业经济评论》等都申请不到刊号,而只能以书代刊。
解决问题的出路
如何改变学术期刊的现状?笔者认为,透过学术期刊的现状,可以看出它既反映了办刊体制方面的问题,也反映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问题:既有自身的问题,也受客观条件的制约,诸多问题盘根错节。因此解决问题也不能一蹴而就,不能采用革命式的改革。
“科学发展观”作为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又一次理论飞跃,标志着我们党在执政理念和治国方略上的成熟。当前,高校学报需要积极思考与探讨今后发展的战略,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无疑为新形势下高校学报的进一步生存与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其内涵为期刊的发展思维注入了全新的思想力量。高校学报要利用此次契机,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办刊实践,准确认识学报改革面临的主要矛盾,实现期刊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完善学术评价机制。为保证学报的学术质量。国际上通行一种专家匿名审稿制,这种制度性保障要求学术界资深的有影响的专家群来做后盾,这不失为提高和保证学报学术质量的良方。因此,我们建议还应该将专家审稿的机制作为制度进一步加强,而不是削弱,更不是取消,切实发挥专家在稿件质量把关方面的作用。
改变版面费的使用方式。国际惯例版面费一般指正式学术期刊刊用作者文章后,期刊编辑部向作者收取的现金费用。收取的依据主要指论文出版的成本费,主要包括出版费、审稿费、编校费,一些期刊还包括编辑人员的工资报酬和办公维持费。在版面费收取的数额上。各家期刊根据各自不同的情况收取的数额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收取版面费的论文一定会发,论文不发版面费也不收。这一捆绑的做法将审稿的成本模糊于出版成本,造成论文不出版编辑部反而要倒贴审稿成本,为保证不亏损,客观上也促使一些质量不高的论文得以出版。因此,我们建议从我国国情出发,将审稿费从版面费中分离单独核算,使版面费合理化、规范化。避免为社会大众所诟病。
改变目前的审批制度,建立自由的准入退出机制。学术期刊收取一定的版面费并不是论文过多过滥的主要原因,我国的刊物审批制度为目前的现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一些劣质刊物由于先前就拿到了刊号,在当下期刊“紧俏”的情况下变得以财为好,而不是以学术为好。因此,建立一个准入与准出机制就非常必要也极有可能。学术期刊以发表文章的引用率为判断学术期刊水平的高低,刊登的文章多了单篇引用率就会严重下降,劣质期刊就会“浮出水面”。好的机制就好比一个“过滤器”,让优质期刊留下,劣质期刊遭到淘汰。
改革职称评定标准。20世纪90年代教育部根据我国高校承担人才培养及科学研究的实际情况,已将普通高校划分为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和职业型院校。不同类型的院校教师所承担的教学科研任务也不尽相同,但在教师职称评定的标准上还是将专业学术水平作为重要指标。对由于院校类型不同而导致的教师工作性质的差异未充分考虑,这一制度上的缺陷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学术不端行为。
提升编辑的学术素质。学报编辑应当具备较高的学术责任感、学术敏感性和学术鉴别力,在做好编辑工作的前提下,要积极参加科研活动,掌握大量的学术资料和科研信息,提高对本专业稿件的鉴别能力。同时,学报编辑要增强创新意识,将专家学者吸纳进学报的作者库中,建立一支稳定的作者队伍,保证稿源的数量和质量,也要发现与培养有研究潜力的年轻教师和青年学生作为后备的作者和读者队伍。
总之,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一定要坚持从基本国情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既增强工作的紧迫感,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抓住机遇加快各项事业的发展,又要充分考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解决问题要防止和克服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心态和做法,以科学发展观的思维去判断学术期刊发展的形式,制定正确的政策,采用科学的管理办法。学术期刊这块精神圣地上的鲜花,必将生机无限。
编校:张红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