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茜,李传林
(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超声科, 湖北 荆州 434000)
彩超诊断睾丸混合生殖细胞肿瘤1例
张 茜,李传林
(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超声科, 湖北 荆州 434000)
彩超;睾丸;肿瘤
男,32岁,未婚。于2008年12月24日因“右侧阴囊包块3月余伴疼痛”入院。入院体检:右侧阴囊见大小约7cm×5cm×3cm的包块,不光滑,质硬,触痛不明显。曾于外院以睾丸炎收治。于今年9月发现质硬,刚开始如正常睾丸大小,后逐渐长大,约鸡蛋大小,触痛不明显。20年前,有右侧隐睾手术史。彩超所见:右侧阴囊内未见正常形态的附睾及睾丸实质回声,见一范围约60cm×35mm的混合性团块回声,内回声不均匀,以高回声为主,可见不规则低回声及少许无回声区,其后方未见明显声衰(见第78页彩色图版Ⅲ之图1)。右侧阴囊团块内可见较丰富动静脉血流信号(见第78页彩色图版Ⅲ之图2,3),动脉血流频谱阻力指数为0.9。左侧附睾切面形大小正常,内部回声尚均匀,未见异常回声。左侧睾丸、附睾内未见异常血流信号。双侧精索部位未见明显异常迂曲无回声分布。VALSALVA实验:精索静脉未见明显返流血流信号。 超声提示:右侧阴囊内实质非均质包块。 CT:盆腔轴位平扫,基线XY,层厚、层距5mm。盆腔未见明显异常块影。右侧精索内可见一个小圆形低密度影。右侧睾丸内可见混杂密度阴影,边界不清,密度不均匀。CT提示:①盆腔未见异常块影;②右侧精索局限扩张、囊状占位、右侧睾丸占位。 血液分析:AFP 377.6ng/ml,HCG 21810miu/ml。术中高位结扎切除右侧精索、附睾及睾丸及病灶,对右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
病检所见:镜下见合体细胞滋养层细胞、卵黄囊瘤结构及少许不成熟软骨。切片中睾丸被膜未见侵犯,淋巴结4枚未见转移。病理诊断:右侧睾丸混合生殖细胞肿瘤(恶性)。
阴囊部肿瘤以睾丸肿瘤最常见,且多属恶性[1]。睾丸肿瘤病因尚不清楚。睾丸肿瘤中8%~10%发生于隐睾。隐睾较易发生肿瘤的原因可能与周围温度较高,局部易受刺激及睾丸发育不全有关[1]。本例患者曾有隐睾病史,为发病原因之一。睾丸肿瘤在lt;30岁的男性的实体肿瘤中占大多数。恶性睾丸肿瘤源自原始生殖细胞,分化形成精原细胞瘤、畸胎瘤、胚胎癌、内胚窦瘤(卵黄囊瘤)和绒毛膜癌。组织学常见几种的结合[2]。转移途径主要是淋巴转移,其次为血行转移[3]。淋巴转移最先侵犯肾门淋巴结(左侧),主动脉旁淋巴结及下腔静脉旁淋巴结(右侧),腹膜后淋巴结,而不是腹股沟淋巴结[4]。血行转移多侵犯肺、脑、肝、骨等器官[3]。混合型睾丸肿瘤声像图受肿瘤成分和比例不同,呈不均匀图型,中等、高回声交错分布,或有液性暗区,或有钙化声影[3]。本例病人即为混合性。睾丸肿瘤分三期:①局限于睾丸,无淋巴结转移,未侵犯邻近组织;②淋巴结转移,未超过腹膜后淋巴结范围;③淋巴结转移,超过腹膜后淋巴结范围,达纵隔和锁骨下淋巴结或其他远处脏器。 恶性睾丸肿瘤均显示丰富血流,彩色多普勒血流变化是非特异性的[5]。其与对侧正常睾丸相比,彩色血流明显成倍增加[3]。睾丸肿瘤临床症状多不明显,少数疼痛伴坠胀感,多因触及阴囊肿块就诊[4]。少数病人伴男性乳房发育,青春期伴性早熟[4]。超声诊断睾丸肿瘤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发现睾丸小肿瘤,对恶性肿瘤的分期,决定有无腹腔淋巴结转移有不可忽视的意义,但也尚有一定局限[5]。诊断应包括α-胎蛋白和HCG的放免分析。预后取决于组织学结果和肿瘤的范围。精原细胞瘤和局限于睾丸的或后腹膜有少量转移的非精原细胞瘤的5年生存gt;95%。而后腹膜及肺或其他器官有转移的5年生存率较差[2]。
[1] 张青萍,李泉水. 现代超声现象鉴别诊断学[M]. 江西 :江西出版社,1998:303.
[2] Mark H.Beer. 默克诊疗手册[M]. 第17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255-2256.
[3] 周永昌,郭万学. 超声医学[M].第3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1086.
[4] 张晋熙,姜玉新.浅表器官超声诊断图谱[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134-135.
[5] 曹海根,王金锐.实用腹部超声诊断[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17-318.
[编辑] 何 勇
2009-05-15
张茜(1976-),女,湖北荆州人,主治医师,从事超声影像诊断工作。
10.3969/j.issn.1673-1409(R).2009.03.021
R445.1;R737.21
B
1673-1409(2009)03-R04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