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复习效率

2009-04-03 10:45张志中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9年2期
关键词:疑点高三种子

张志中

如何在高三复习课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学生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探究,从而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复习效率呢?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在近些年的高三复习教学中进行了一些研究与探索。

一、传统复习课存在的问题

1.教师上演“独角戏”

在新授课时,教师都能设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发挥主体作用,学生学习效果较好。然而每到复习课,一种“尽量讲得细点、挖得深点、拓得广点、练得多点”的无形绳索禁锢了教师的教学思维,于是,“一言堂”、“满堂灌”、“题海战”应运而生。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困”,久而久之,学生成了一台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对复习课感到乏味、无趣,甚至厌倦、放弃。

2.课堂形式单调

谈到复习课,学生都能说出大致程序,无非就是梳理知识结构一例题分析一模拟练习一阶段性测试。学生经常置身于这种程序化、模式化、大容量的课堂中,自然而然参与课堂教学的欲望就会大大削弱,学习激情就会匮乏,谈何复习效率?

3.重教轻学,缺乏学情的调查

在复习课上,教师总是过多地考虑“如何去教”、“如何去练”,很少去想一想、问一问学生“怎么学”、“怎么做”。于是课堂上重点不突出,难点没突破,疑点没解决,其结果是:教情脱离学情,复习内容与例题选择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力求从教与学、教师与学生、时间与效率等方面人手,换位思考,使教学始终围绕着学生这个中心展开,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复习课效率

同样一个知识板块,一个结论,一道题的解法,学生自己理出来、悟出来、做出来,与教师写出来、讲出来、教出来,效果明显不一样。因为每个人的知识水平、认知方式、心理素质及思维习惯不尽相同,在自己的“土壤”中亲手播下的“知识种子”萌发率与成活率就明显提高。这就启发我们,应把学习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以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1.引导学生主动建模,实现知识的合理迁移

一个个完整、清晰的知识结构构成的知识网络,是提升应试能力、实现知识迁移的必备条件。我没有采取教师在黑板上写、学生在下面记的做法,而是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师示范、指导,引导学生课前自己试着在笔记本上对章节和专题知识按照由“点—线—面—体”的层次展开,注重简约性、重点性与发散性的结合,课堂上选择部分学生将自己的“作品”与大家交流或写在黑板上,鼓励其他学生对其进行补充与完善,对于较优秀的知识网络图,可以通过实物投影在全班展示,或印发给每位学生,以实现资源共享。例如,“染色体变异”一节有近六项较为抽象的内容,通过几位学生的提炼与完善,整理出一个较为直观、简洁的知识结构图:

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养成善于整理、善于联系的良好学习习惯,一个个知识结构图便会转换成为“脑图”,能较为持久地扎根于大脑中。

2.充分发挥课堂讨论的教学功能

在高三复习课中,我常以“小组合作模式”组织课堂教学,沿着“展示讨论题→自思、自悟→小组交流、互悟→全班交流、共悟→总结与反馈”的程序进行,有的学生为某一问题争得面红耳赤,课堂气氛活而不乱,很多重点、难点、疑点问题在讨论的过程中得到突破与解决。例如,在第二轮复习中,我以“种子的萌发”为专题,课前设置了一组讨论题,力求将种子萌发过程中涉及到的种子的结构与个体发育、种子萌发与水分代谢、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关系、种子萌发所需条件的探究等重点知识串联起来。上课伊始,用Powerpoint课件投影出来,让学生展开讨论。(见下框内)

通过对这一系列问题的激烈讨论,将课堂教学气氛推向了高潮,尤其对“种子萌发条件”这一探究课题,学生很感兴趣,设计的很多实验方案较为合理且富有创造性。又如,在对“水分代谢”专题进行复习时,我提出这样一个讨论题:为什么不用糖腌肉而用盐腌肉?学生面对这样一个极为熟悉的生活案例,展开想象,最终将思维聚合到“糖类能为细菌等异养微生物提供能量来源”这一知识点上来。

3.多给学生一些交流表达的机会

上复习课,教师易“居高临下”,常把自己的思路、想法强加给学生,总是“我认为……”、“我觉得……”,而很少去想一想、问一问学生会“怎么想”、“怎么做”、“会遇到哪些困难”、“本专题的疑点是什么”等问题,而这些信息对于高三复习非常重要。那么,如何捕捉这些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呢?

(1)专题反思课。即复习完一个单元或一个专题后,专门安排1~2节课,让学生就近阶段“我心中的疑点”进行提问和交流,先让学生相互问答,去解决他们自己提出的问题,当遇到困难时,教师进行引导、点化、答疑,最终解决问题。例如,在复习完“遗传与变异”单元后,我专门安排了两节课,让学生交流本单元复习过程中存在的困惑、疑点,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

①生殖细胞中是否存在同源染色体?是否存在等位基因?

②秋水仙素是否能引起植物基因突变?

③在无籽西瓜培育过程中,能否以二倍体西瓜作母本,四倍体西瓜作父本,为什么?

④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序为什么测定的是24条染色体,而不是23条或46条染色体?

⑤同一生物个体不同组织细胞中的DNA相同吗?mRNA、蛋白质呢?

⑥孟德尔遗传定律对细菌等原核生物适用吗?

以上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澄清学生头脑中一些似懂非懂、模糊混淆的概念,强化一些重要的生物学原理大有裨益。这些问题也正暴露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夹生饭”。收集和记录好这些问题,对今后的教学大有帮助。

对于一些阶段性考试(如月考、期中期末考试、诊断考试)结束后,我适时地安排一些时间让学生谈考试前的短期复习、考试过程中的解题和审题等的成功做法及存在的问题,促使学生相互启发,共同进步。

(2)笔记本交流法。在每届高三开学之初,我都要求学生准备一个专门的笔记本,着重记录复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疑点,收集错题,整理重点,以及记录对某些试题的独到解法和解题随感等等,这是一笔财富。每隔一个阶段,鼓励全班学生互相交流笔记本,从中吸取精华,弥补自己的不足。经过多次这样的交流,几十位学生的学习方法、思维过程进行了交融,这比教师多讲几节课、学生多做几十道题目、多背几个概念的效果要好得多。在交流过程中,学生间相互协作、相互帮助的团队精神和良好品质也得到了培养和升华。

总之,教师在高三复习教学中,要想方设法打通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通道,增强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性、交融性,要变换课堂的组织形式,优化对教学内容的表述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沉闷、枯燥的复习课鲜活起来,这才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经。

(责任编辑:符洁)

猜你喜欢
疑点高三种子
现场的疑点
桃种子
高三·共鸣篇
可怜的种子
疑点
我把高三写成诗
廉租房待遇合规性计算机审计探讨
高三未了,你准备好了吗
关于洛伦兹力的疑点分析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