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正
摘要:职业学校不但要使学生掌握生产的基本技能,还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改装和自造了一些夹具。不但大大提高了加工质量和效率,还激发起学生的创造好奇心。
关键词:技能;创造;培养
中国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2-0215-02
当今,人们在世界各地都能轻而易举地买到“中国制造”的产品,因此世人纷纷惊呼“中国是世界工厂”!
在看到大好形势的同时,我们还应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制造”的产品虽多,但真正“中国创造”的产品所占的比例少之又少。大批“中国制造”的产品销售出去往往只能赚取微量的加工费,主要利润大都落人洋人的腰包。某些“中国制造”的产品,也确实存在质量问题,因此“中国制造”的商品往往因科技含量不高、工艺欠精或其他原因成了“低档品”的代名词。要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让“中国制造”如同“德国制造”那样被世人认可,要做的工作很多很多,其中培养一代具有创新意识的能工巧匠是我们职业学校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
目前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主要是教会学生掌握一些传统的生产或加工技能,如学车工的就只要求学生学习加工端面、内外圆、锥度、台阶、螺纹;学钳工的就只要求学生学习錾、锉、锯、铆、攻套螺纹等。由于在技能学习或训练的过程中,没有或很少融入创新、改革、改造等项目的学习与训练机会,因此学生毕业后创新意识欠缺,工作适应性还不强,这显然与能工巧匠的要求还有相当长的距离。教会学生使用工具、设备、掌握前述的基本技能是必不可少的,但还有必要教育学生充分认识这些设备和工具的潜在性能,努力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并根据生产需要对设备进行合理的小改动或制作一些小部件,并利用这些小部件与现有设备的配套,在某种程度上实现对现有设备功能的拓展,提高加工生产效率,变不能为可能。下面举两个实例。
1改装板牙架夹具
在维修设备时,或在小改小革的过程中,往往需要一些特殊螺纹(螺杆),而这些螺纹(螺杆)往往身边没有,一时又难以买到,所以钳工通常要自己动手制造。制造螺杆通常的做法是选用符合要求的金属杆再在其身上用板牙套出螺纹,此外有时也会用车床车出螺纹。后者要先磨好车刀,调好转速及进刀量等经多次加工方能车出符合要求的螺纹。这种方法效率低,成本高、有一定技术难度,一般不用。用板牙套螺纹可以一次完成,但却有如下几个明显的缺点;其一是耗费体力,而且螺杆(纹)的直径越大加工者越费力;其二是速度慢,这种靠体力用人手的办法是无法做到又快又好的;其三是加工后螺杆会变形,因为扳动板牙架的两个手柄时,不可能时时保持双手用力相等,所以套出螺纹后,螺杆会出现蛇状,还会出现螺纹深浅不一的现象。
针对人工套螺纹的缺陷,笔者在实习课时采用自制没有手柄的板牙架,并把它焊接在钻头套的端面上(焊接时钻头套孔与板牙架孔保持同心)。套螺纹时,把板牙用螺钉固定在板牙架中,板牙架装在车床的尾座上,待套螺纹的金属杆固定在车床的卡盘上,即可通过车床进行套削加工。用这样的方法与传统手工套螺纹相比,既省却了繁重的体力消耗,又消除蛇状形变及螺纹深浅不一的现象,并大大提高了加工质量和加工速度。如图所示:
2自造车削成形面夹具
用普通车床车削成形面(零件表面不是平直的,而是由曲面组成)正常情况下是难以加工的,如果进行成形面加工先靠人工走刀车削毛坯,再用成形刀进行人工走刀精加工。这样的加工方法效率很低且难以保证加工的精度要求。如何用现有的普通的车床又好又快的加工出符合要求的成形面?我带领学生进行了这方面的探讨,并自制了一个加工成形面的夹具。如图6所示。
用成形面夹具进行车削内弧的加工步骤如下:
(1)夹具固定在刀架上,并将对应的刀具装在夹具上固定。
(2)通过大刀架或横刀架把刀具调整在即将加工的弧线中心点上。
(3)每次的进刀量均由横刀架或小刀架来控制。
(4)弧面的直径大小通过刀具伸出的长度控制,并用R规检测。
用这种方法加工成形面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不高,即使实习生也能很快掌握操作方法,而且生产效率高,质量有保证,因此,可用于成批生产。
通过前述的改装板牙夹具及自造成形面加工夹具,同学们看到老师带领他们把设备作了简单的改装,就产生如此明显的效果:机套螺纹是人工套速度的4~5倍,用夹具加工成形面是人工加工的5~6倍,以上两项加工数量越多倍数会更加之大。大家都感到十分惊喜和兴奋,从而激发起他们创新的欲望。他们不但掌握了加工技术,大大提高了加工质量和速度,而且重新认识了自己平日经常面对的设备,他们开始明白只要肯动脑筋、勤于思考、大胆创新,往往可以化不能为可能,变慢为快、变粗为精。在应试教育的竞争中中职学生不一定是强者,但他们往往是动手能力的强者,而且不怕苦、不怕累。所以我们不但要把生产知识和技能传授给他们,还应启发他们的创造思维,激发他们的创造火花,这样就会为他们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