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继阁
实验“可见度”是实验设计重点考虑的因素,增强实验“可见度”是实验设计和操作的目的之一。这里所说的“可见度”并不单纯指常规情况下视觉效果上的清晰可见,还包含对所要说明问题的可见度,使现象所蕴含的物理原理从思维加工上“清晰可见”。合理选择实验器材、实行实验动态操作、利用放大法放大实验效果等可以有效增强实验“可见度”。
1合理选择实验器材形成对比增强“可见度”
合理选择器材是构成对比实验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实验目的。从器材尺寸大小、器材结构特点、材质特性等方面来优化实验,增强实验“可见度”。
证实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受浮力,以及进一步用二次称量法求浮力以得出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中,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对下沉物体的选择至关重要。为了增强实验效果。二次称量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要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即浮力要较明显地显现出来,下沉物的密度既不能与水的密度相差太大,如果相差太大,比如铜,则物重与物体在水中的“示重”较接近,浮力太小,现象不明显;也不能选密度与水太接近的物质,否则,会使物体在水中的“示重”太小,不易读数,实验误差大,浮力大小与物重接近,区分度不明显。至于为什么这样选择,教师在演示或学生探究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尝试不同选择的区别,探究中就会发现较合适的物体是铝块或小石块,形成清晰对比,增强实验“可见性”。在学生学过阿基米德原理后,进行理论分析,使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这种选择的原则同样适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固体的密度等因素是否有关的实验中,合理选择液体和固体,以增大区分度,增强“可见性”。
研究串联电路电流的特点,许多教师习惯用相同的灯泡做实验,这种有意无意的选择就没有形成对比,容易让学生形成错觉,认为串联电路中只有相同用电器的情况下电流才是相等的,改变传统做法,有的组用相同的灯泡,有的组用不同的灯泡,采集各组报来的实验信息,得到更具一般性的结论: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都相等,不论用电器是否相同。
2动态操作形成对比增强“可见度”
实验操作方式也是决定实验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有些实验效果只有在动态操作下才能形成对比,在不同的状态下实验效果才能显现出来。
在进行浮力方向教学时,对于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多数教师都是依据一些物体放在水中松手后上浮来说明的,也有一些教师利用静态的实验来说明,这些做法都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学生的头脑中对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还是模糊的。采用如图Ⅱ所示的动态实验操作,可以充分说明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如图1a所示将乒乓球用细线拴住,细线一端固定在烧杯底部,向烧杯内倒水,随着水面的上升,乒乓球也在跟着上升,将重垂线跟细线放在一起,二者完全重合,说明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与重力方向相反;如图1b所示,将烧杯逐渐倾斜,但是,细线始终沿竖直方向,说明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如图2所示,做电阻大小与温度的关系实验时,很多同学把日光灯丝放在火焰上加热,没有明显见到灯泡亮度的变化,原因是什么呢?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明确了这个实验要保证灯丝温度有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在温度有显著变化时效果才能显现。随后学生将灯丝加热后离开,离开后再加热,这种动态操作使现象非常明显。
3放大实验现象形成对比增强“可见度”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经常会遇到显示和测量的微小量或微小变化,这些微小量或微小变化通常无法被观察者或测量仪器直接感知。为增强实验效果,让现象清晰可见或便于测量,需要用放大法把待显示或测量的量放大。常用的放大法有累积放大法、机械放大法、光学放大法等。
在探究电流的磁场时,单根通电导线产生的磁场较弱,磁场的显现和磁场分布情况的显示非常不明显,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利用累积法来放大磁场,多根通电导线并在一起可以增强磁场,使电流周围存在的磁场和电流周围磁场的分布情况清晰可见。在显示磁场对电流有力的作用实验中,如果磁场强度不够,通常也用累积法放大后显示。
桌面受压时会发生形变,学生对此概念模糊,原因是通常情况下桌面受压时形变太小,人肉眼无法感知,要澄清认识,采用放大法。在桌面上平放很小的一块平面镜,在其上面用激光照射,使反射光斑落在天花板上,在平面镜旁边用力向下按桌面,观察到光斑位置有明显移动,分析光斑的移动是桌面在压力作用下形变,反射角度变化造成的,从而说明了桌面在压力作用下也会发生形变。
设计实验时,要围绕实验“可见度”精心设计,突破实验“可见度”中的难点,清晰而直观地显现物理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