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依涵 王秀萍 陈伟志
摘要:文章针对环艺专业学生的特点,在设计课程教学中探索一种注重体验和理性思考的教学思路,从注重培养学生的体验与感知能力着手,改善现今的设计课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明确地把握好设计课的教学目的,唤起学生对建筑设计的兴趣,理解建筑师的所作所为,在体验中进入设计的殿堂。
关键词:环艺专业;注重体验;教学方法;小住宅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02-0207-03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可以说是建筑学与艺术设计教学的有机结合,相对于建筑学专业注重技术的教学体系而言,环境艺术设计学科将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修养、审美素质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综合培养,鼓励学生从文化的角度认识和把握空间环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探索精神。
小住宅建筑设计是环艺专业的一门重要的设计课程,是环艺专业建筑设计入门阶段的基础的设计课程,通过对小住宅设计的各个环节的系统分析,帮助学生从构思、空间组织、平面布局、风格展现等方面了解小住宅设计的方法。
而国内现行的建筑设计教学中。脱离生活、热衷于模仿、忽视技术、漠视理性等问题比较普遍,尤其对于环艺专业的学生来说,设计过程中常常是天马行空,缺少理性的思考。所以,对于这种现象,需要在教学中强调一种注重生活体验和理性思考的教学思路。
在设计课程中,做好设计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培养好学生的生活体验、审美体验、工程体验。我们现在的教学其实仅仅只是在第三方面做了必要的工作,直接让学生做个工程设计就结束了,而忽略了前两个步骤的培养。而前两步恰恰是设计过程中很重要的前期基础,有了生活体验和审美体验作基础,培养好学生的内功,设计就会成为一种相对容易的事情了。学生就不会仅仅为了做设计而做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要从注重培养学生的体验与感知能力着手,改善现今的设计课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明确地把握好设计课的教学目的,通过唤起学生对建筑的兴趣,理解建筑师的所作所为,在体验中进入设计的殿堂。基于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改革尝试——注重体验式教学。
一、注重生活体验
建筑是一门艺术,凡是艺术都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从这门艺术里,你能解读到建筑师的人生观。作为一名建筑师,必须以自身的生活经验去重新设计生活,引导人们去体验新的生活方式。建筑设计就是对建筑的体验,体验建筑,品味生活。不仅如此,从不同的角度甚至不同的时空来审视,就能得到不同的体验。
体验是通过实践活动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体验式教学是在课堂上,学生以教材为载体,在教师的指导、点拨下,自主参与、自我体验的一种实践活动。它要求学生一定要通过参加各种教学活动,用眼、耳、鼻、手、脑多感官去体验,从而获得种种发现,继而进行各种思维活动,最后用语言及图形表达出来。
设计是一种源于生活、回归生活的创作。生活体验和审美体验是环环相扣的一个整体。在设计教学中鼓励学生从观察生活人手,在设计中理解生活、设计生活。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鼓励学生们去不同的建筑参观感受,在日常生活中,留意身边建筑的点点滴滴,留心每一处自己所处的空间形式,医院、剧场、住宅等这些他们平时熟知但却可能缺少观察和体验的建筑,通过感受对各种建筑的功能都有较明确的认知,让学生在感受不同空间的同时。得到各种各样的空间感受、形式美的感受。只有经历多了、感受多了,生活体验丰富了。才有可能产生对比,发现美与丑的区别。在经历过这些之后,再通过教师的讲解、分析,已经逐渐树立起一种审美价值标准,有了初步的标准,学生再去浏览书籍、图片时。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判断,区别出什么是好的、什么是美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让学生互相交流对建筑空间,使用功能的感受,加深对建筑实际意义的理解。小到踏步,窗台,大到空间塑造。都应该去切身感受。当然。课内主要是交流总结阶段,大量的体验时间还是鼓励学生课余时间多走多看。
二、培养审美体验
培养审美体验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明白美的标准,明辩美与丑形式的区别。直至最终建立起自己的一套正确的审美体系。从审美心理学范畴来看。体验是一种审美“境态”和“神思”,它是以艺术审美认知为基础的,对艺术审美认识的一种提升和超越。结合艺术审美体验的一些特点,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
(一)培养审美趣味获得美感体验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学生通过观察生活来感受生活。体验来自生活的情感和乐趣。如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生活、自然环境,自然景观等,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如何运用形式美的规律来塑造建筑。用点、线、面、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要素,进行对比、和谐、节奏、韵律、均衡、黑白、排列、堆积、组合等构成因素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美,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美感相联系,将自己对生活和自然的感受、体验与艺术家对它们的表达联系起来。
(二)扩展学生的审美趣味开阔视野
在美学界有这么一句话:“趣味无争辨。”这是说,一个人喜爱什么样的形式,不喜欢什么样的形式,是因人而异的,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兴趣和爱好,但这并不是意味着我们放弃了引导和教育。教师有责任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的审美趣味在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扩展,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从审美规律来看,人们本来就是有寻求新颖、向多元化发展的审美倾向。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的审美趣味向多元化发展。在教学方法上可以抛开传统的“你教我学”,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内容的示范作用及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就建筑与艺术的互动展开讨论。让大家探讨好建筑好在哪里,提出几点说明,证明自己的观点。
(三)加强艺术修养,提高审美素质
艺术修养是衡量一个人审美素质高低的重要因素。建筑设计是一种人文教育,它通过感性与理性、动脑与动手、艺术与科技、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等方方面面,在教学中,要遵循审美规律,来拓展学生文化视野,了解艺术与社会、艺术与历史、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学会分析、综合和评价的思维技能,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通过比较、讨论、体验、思考、鉴别、判断等方法以及各种形象的教学手段,如采用建筑实例介绍或播放建筑图片、幻灯片、录像让学生了解世界级建筑设计大师的作品。分析其中的形式要素、文化背景、符号意义、审美特性和艺术语言等,通过这些作品分析体验,增加直观形象感受,建立起正确的审美价值体系、提高其艺术修养。
总之,培养学生的人文态度,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决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
三、强化工程体验、实践设计研究
在工程体验阶段,通过做设计来实现自己的审美思想,这样做设计就会是主动的、快乐的,提高就会很快。在教学过程
中我们总是和学生强调建筑设计和其他艺术专业不太一样,它是工程技术和艺术的结合,理性思维是基础,不是完全自由和挥挥洒洒的纯粹的艺术。环艺专业的学生尤其是刚接触到建筑设计的学生对建筑设计的理性要求还不是很了解,只看到艺术化的外观。所以我们在日常教学和设计指导中不断向学生灌输理性思考是建筑设计的基础这一观念。建筑师不是一个纯粹天马行空的艺术家,面是要受到很多社会因素、技术因素的制约。建筑设计要考虑当时人类工程技术发展水平,这样的建筑才能成为一个时代人类工程技术的最高成就。所以说,建筑艺术是理性与浪漫的交织。
我们在设计之初首先给学生安排了单一空间的设计练习(如图1),目的使学生对于住宅基本空部尺度感有一个初步的掌握,根据自己的体验去思考一个空间的基本评价标准有哪些,怎样的设计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让他们体会到各种条件的满足都是要建立在理性的设计基础之上的。进入之后的住宅设计时,他也会处处站在一个使用者的角度去考虑他的设计是否合理、舒适。
模型制作是表达设计师的构思与创意的工具,也是建筑设计不可缺少的基本功。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方案做出模型,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充分利用模型的实体性和三维性加强学生对空间的理解。在模型制作的过程中,体味着空间、结构、采光度等细节,同时也能感受到建筑本身的优缺点,从实践中学到书本以外的东西特别多。有些同学为了追求更好的效果,动用了模型板、胶合板、玻璃等多种材质。这种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能力。学生在模型的制作过程中,空间的想象力和理解力得到了增强,对于设计的思考也多了。利用模型,他们更方便对建筑体块变化做推敲,不断地改进深入,直至最后获得自己满意的效果。在制作完成后亲身感受,使方案与实际感受联系起来。在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中借助于这项工具,方便而且直接,这是以往仅仅依靠图纸表达或口头介绍方案时很难获得的效果(如图2)。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强调学生的徒手绘图能力的训练。尽管目前学生已经具备使用电脑绘图软件的能力,但是我们在设计教学过程中还应注重徒手绘图能力的培养。徒手绘图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训练学生表现能力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感觉,在绘图的过程中逐渐领会和谐、均衡、精美的审美标准。让学生从徒手能力的培养入手,在审美能力、设计能力、表现能力上打下坚实的基础。
徒手绘图是判断把握环境物象的空间、形态、材质、色彩特征的心理体验过程,是感受形态的尺度与比例、材质的特征与表象、色彩的统一与丰富的有效方法,是在设计理性、直觉感悟、艺术表现的嬗变过程中对创意方案的美学释义。徒手绘图因继承和发展了绘画艺术的技巧和方法,所以产生的艺术效果和风格便带有纯然的艺术气质,其手法的随意自由性确立了在快速表达设计方案时记录创意灵感的优势和地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主张方案构思阶段学生宜依靠徒手绘图来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念。在方案初始构思阶段因是概念设计,绘图应该以徒手、粗线条、模糊的线型、甚至符号快速记录创作思维的流动、捕捉创作的灵感、表达设计者对方案整体框架的把握,而决不能在电脑上进行上述建筑创作活动。在此设计阶段,人脑对于设计问题的思考速度要大大快于电脑演示的速度。
四、结论
在教学实践中,这种体验式教学更加激发了学生与教师的学习兴趣,并在相互探讨、不断修正的过程中达到教学相长的实际效果。体验式教学是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实践活动达到自我体验的一种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对形态的认知能力,以及通过对建筑形体特征的观察,提高对形式美的感受能力。这些任务的实施和完成必须通过一种能激发学生形象思维和情感活动的艺术的课堂教学方式,在每一节课有限的时空范围内达到最有效的实践。
在这种课堂教学中,教学的主体(即师生双方)可以不断地得到建筑形式各方面知识情趣的培养和思想情操的启迪。应该说,注重课堂教学的主体体验,不应该是一般意义上的课堂教学的艺术技巧,而是环艺学科课堂教学过程一种本应具有的实实在在的事情。
从近一年的创新体验式教学实践效果可以看出,这种教学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通过情感体验和探究实践,形成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学习态度;通过发现、提出问题,研究、解决问题,不断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高涨的学习情绪之中不断地提高创新素质及学习能力,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深厚扎实的基础,并能刺激学生培养研究性学习方法的形成。
时代呼唤新的环艺学科课堂教学模式。新型的教学模式的建立,除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以外,更迫切地需要采取一些必要而有效的途径。而在课堂上建构教学的主体体验,正是有效途径之一。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过,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在一旁观察学生的活动,做学生活动的助手。在体验式课堂上,教师必须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重视环艺学科的特点,建构起师生互动的主体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为提高教学质量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