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巧燕
摘要:《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及高校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要求。极大地刺激了全民参与体育的热情,也为体育场馆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了新的课题。我国高等院校兴建了大批体育场馆开始采用市场运行机制的方式进行管理。使得高校体育越来越多地加入到培养高水平竞技人才和开展群众体育活动中来。
关键词:高校体育场馆;市场运行机制;服务水平
中图分类号:F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02-0181-02
一、现代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体制的局限性
现代高校大多隶属于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大部分经费都来源于国家教育经费,各个高校都有自身的特点,都想树立自己的优势项目,形成自己的办学风格来争夺生源,争夺国家教育经费这块蛋糕,在国家对教育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各校有限的经费大多投放在高校这座金字塔的塔尖部分,高校体育部、系属于公共基础课系,是塔基部分,场馆经费大多严重不足,场馆管理人员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工作积极性不高,缺乏敬业精神,而且高校原本就存在人浮于事的现象,没有奖励制度,也就谈不上惩罚制度了。
二、现代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现状
(一)管理模式存在差异导致管理水平下降
高校自成立以来,绝大部分体育场馆是由学校体育部门主管,它的主要功能是以满足学校教学、训练、竞赛的需要为前提。与之相应的是,在管理方面,除了一些简单的场馆使用规定外基本上没有系统的管理规章制度和原则。大多数学校都是以本校专业特色的教学与科研为主,至于对体育教学与科研包括对体育场馆的管理则被置于一旁,视为无足轻重的部分。有高校体育场馆虽是事业单位,不直接生产物质财富,但它属于服务行业。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高校体育场馆就是一个经济实体,体育场馆是商品,这种商品的价值要在市场交换中才能真正体现出来。
(二)管理机构不够重视,使大量场馆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现阶段我省体育场馆资源最大的特点就是短缺和浪费并存,在人们普遍缺乏锻炼场所的同时,大量现有场馆却闲置和封闭。这必然造成了体育场馆无人重视、管理水平低下的局面。从市场实际需求来看,高校体育场馆开展经营活动所获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已说明,高校体育场馆的对外开放和开展经营活动已得到了社会和市场的认可,是完全可以走社会化和产业化这条发展道路的。
(三)管理人员的基本结构
技术工人是高校体育场馆具体工作的主要操作者,他们都具有相应的普通技术工种等级,但是这些普通技术工种等级和他们所从事的体育场馆管理工作是不相适应的,特别在高校合并后,技工的结构很不均衡,这和他们并校前所处的校园人文环境、本人的学历,以及长期的教学条件和要求密切相关;技术员具有体育专业的相关学历,有些还具有相当的工作经验,他们业务能力完全可以胜任场馆工作,但他们的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临时工大多文化程度低,能吃苦耐劳,他们承担了大量的场馆卫生等繁重工作。临时工的使用在一定程度有其合理性,但如不注意易养成正式职工好逸恶劳的作风。
三、有偿服务的管理办法是发展的方向
现代高校体育场馆主要应加大场馆的有偿开放力度,大学体育设施比较齐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有偿开放体育场馆是今后学校体育场馆努力和提倡的方向。这种方式既可以增加场馆的经费收入,还可以改善人们的锻炼环境。
(一)有利于场地设施的发展和建设
高校体育场馆的建设,一般是一次性投资建成的。不少学校因缺乏和体育部门积极配合,像农村修住宅一样,有多少钱就造多大面积,所以不少的场地存在着设施上的不全和管理上的不方便。通过有偿服务,专人管理,可以将不少自由式开放的场地规范化,对学校体育硬件的建设和发展起到相当的促进作用。
(二)有利提高场地的使用率
控制式开放的面积最大。除教学竞赛训练外,因管理人员有限,现在课外活动各项目使用率不平衡。采用有偿服务后,不但七八节课可以开放,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都可以开放。不但对学生开放,也可对教职工及家属开放。
(三)有利于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思想观点、价值观念,在商品经济冲击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看到其他教师利用自己的专业进行开发并创造了效益,体育教师的心理不平衡。弃教经商,厌教改行的情况时有发生,体育教师无心搞体育,将预计着高校体育的危机。采取有偿服务后,可以充分调动教师们的积极性,将他们安排到各经营项目中去,一是弥补管理人员的严重不足;二是发挥他们体育专业的特长;三是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从宏观上起到了稳定教师队伍的作用。
(四)有利于提高服务水平
管理人员少,缺乏专业知识,加之场地面积大。所以服务水平相对不高。久而久之,在课外活动时间内,不少学生凭学生证借不到球了、乒乓球台上也没有网子;学生也慢慢不来了。通过有偿服务后,管理人员基本上由体育教师担任,不但负责日常的开放、维修,还可无偿地为学生提供技术指导,较受学生的欢迎。
四、结语
随着奥运会成功举办后,现代高校体育也和其他学科一样,在强化管理的基础上利用优越的场地设施、专业人才、科研队伍,进行有偿服务。高等教育是学生受教育的最后阶段,而高校体育的最终目标必须是培养人、教育人。因此,我们在体育场馆管理中,把育人放在第一位,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要,正确处理好教学、训练和竞赛同经营的关系,合理使用体育场馆。同时让经营管理体制逐步形成“学校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新的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体系。不但在校内进行,而且要逐步走向社会。只有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师生和社会的需要,才能充分提高体育场馆的利用率,增加体育场馆的创收,开展增收节支。但是,不可否认目前我国高校体育场馆不论在数量、质量上,抑或在经营管理水平上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很难满足人们的需要。这就要求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人员,提高管理水平,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解决处理好学校体育教学、训练、竞赛和向社会开放的矛盾,尽量多向社会开放体育场馆,以满足广大体育消费者的需要。